2001—2010,四十座大滿貫。我們無法得知多少滴汗水在墨爾本炙熱的驕陽里落下,多少抹滑步的痕跡印在羅蘭加洛斯的塵土,多少份甜膩的草莓融化在人們的味蕾中,多少次的加油聲響徹法拉盛云霄。然而,在即將“摸不著”的10年里,我們可以用“看得見”的數據說話。
關于十年大滿員,你應該知道
●職業生涯全滿貫完成時間:小威廉姆斯:2003年澳網(唯一連續全滿貫,2002法網-2003澳網);費德勒:2009年法網;納達爾:2010年美網(加上2008北京奧運男單金牌,完成金滿貫)。
●十年里集齊四大滿貫亞軍的兩位球員:大威廉姆斯(完成于2003年澳網)和費德勒(完成于2009年美網)。
●連續進入大滿貫決賽記錄:男子:費德勒(10次,2005年溫網~2007年美網)。女子:小威廉姆斯(4次,2002年法網-2003年澳網全部奪冠)。大威廉姆斯(4次,2002年法網-2003年澳網)。海寧(4次,2006年澳網-2006年美網)。
●兩位憑借外卡獲得冠軍的選手是伊萬尼塞維奇(2001溫網),以及克里斯特爾斯(2009美網)。
●在奪冠道路上未失一盤的大滿貫單打冠軍:
小威廉姆斯(2002/2010溫網、2002/2008美網)
大威廉姆斯(2001美網、2008溫網)
海寧(2006年/2007法網、2007美網)納達爾(2008/2010法網)
費德勒(2007澳網)莎拉波娃(2008澳網)
●在十年中的大滿貫冠軍,也同時身為青少年大滿貫得主的有4位:卡普里亞蒂(1989法網/美網)、費德勒(1998溫網)、毛瑞斯莫(1998法網,溫網)、羅迪克(2000年澳網,美網)。
●只有兩名球員從未在大滿貫首輪出局:納達爾和小威廉姆斯。
●女單決賽共出現16次國家內戰(美國10次、俄羅斯和比利時各3次)。男單則僅有3次:西班牙:2002法網美國:2002美網阿根廷:2004法網。
●十年間大滿貫單日入場觀眾最高紀錄:201 0年澳網的77,043人,該屆澳網同時創下大滿貫總入場觀眾最高紀錄:753,860人。
●執法大滿貫男單決賽次數最多的是法國人帕斯奎爾·瑪利亞(PascaI Maria,6次),但他從未執法過美網男單決賽。執法女單決賽次數最多的是英國裁判艾莉森·朗(Alison Lang。9次)。
●在十年中最受老天眷顧的選手非阿加西莫屬,他在2001年和2003年兩屆澳網奪魁之路。都未曾碰上任何一個排名前10的選手。2001年澳網碰到的最高排名選手拉夫特(第15),2003年是格羅斯讓(第16)。
十年大滿員冠軍獎金變化一覽
●四大滿貫的獎金都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從2001年到2010年的獎金數額來看(拋開匯率波動因素)。都至少翻了一翻。在商業化方面操作最為成功的美網組委會也最為闊綽:美國網協從2004年起推出了美網系列賽額外獎金,即在美網系列賽中獲得男女積分前三位選手,獎金也會按照名次累加。最高可獲得雙倍獎金。此種制度下的最高的男女單打冠軍獎金,分別是240萬美元(費德勒,2007年)。216萬美元(克里斯特爾斯2010年)。同時這也是十年內最高單項大滿貫頭銜獎金數額。
●美國網球公開賽早在上世紀就實現7男女冠軍同工同酬。在2001年澳網首次宣布男女冠軍獎金相等后,2006年法網也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直到2007年,最后的堡壘全英俱樂部也被攻陷,溫布爾登于2007年也實現了男女獎金相同。
十年大滿貫場地變化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2003年,中央球場旁的1號球場以澳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的名字命名。
●2008年,澳網組委會花巨資重新鋪設場地,把沿用多年的綠色場地轉為藍色,場館內除球場范圍外其他地方則轉為淺藍色。同年澳網將滑用20年之久的RcboundAce球場表皮,更換為速度更加適中的Plexicushion Prestige。
●2010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通過建成大滿貫橢圓俱樂部,將觀看區域擴大了一倍。該俱樂部位于羅德·拉沃竟技場和海信競技場之間,占地11,000平方米。
十年大滿員拾遺
鷹眼的首次使用
鷹眼又稱即時回放系統,發明人是英國的保羅·霍金斯(Paul Hawkins)。鷹眼系統包括8~10臺分辨率極高的快速黑白攝像機,它們被安置在球場周圍;還有4臺電腦用軟件對球場各條邊線進行校準,把賽場的立體空間分隔成以毫米計算的測量單位;然后,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捉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數據。數據傳輸給主控電腦后,計算出球的運行路線,并計算出球沿此軌跡運行的落地彈跳點,立刻在電視和場內大屏幕上顯示出模擬的軌跡。從數據采集到結果演示,鷹服總耗時不超過10秒。它的分辨準確范圍在5毫米以下。正因為鷹眼的工作速度快,當運動員申請仲裁時,它已有現成的計算結果拿出來展示了。
“鷹眼系統”首次被使用是在06年的霍普曼杯,鑒于該技術在霍普曼杯賽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6年3月6日,喜歡嘗鮮的美國人正式對外宣布,“鷹眼系統”將被使用于當年的美網公開賽,于是美網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四大滿貫賽事中率先采用鷹眼的賽事。此后除法網之外的其它兩大滿貫均引入鷹眼系統,所以之后球員駐足凝望上方的畫面就層出不窮,幾秒后懊惱或竊喜的表情就會浮現在球員臉上。
“醫療暫停”的改革
為了打擊運動員濫用醫療暫停的行為,國際網聯在2009年與ATP、WTA達成共識,將不再為比賽中抽筋的選手提供即時醫療暫停,不允許立即在賽場內接受治療,必須在當局結束之后才能接受治療,如果該選手無法繼續比賽,將被裁判罰棄權而輸掉比賽。2010年的澳網是首個實施該規則的大滿貫賽事。
反興奮劑事項
2003年1月,興奮劑檢查小組告之正準備角逐澳網公開賽的男選手,無論選手是在家中或在訓練場上,他們都可以要求選手接受檢查。但自2005年澳網開始,ATP的選手們可以收到ATP派發的經過世界反興奮劑組織檢驗過的安全營養藥丸。ATP方面和世界著名的藥業巨頭葛蘭素一史克公司聯合公布了經過嚴格藥物檢測的營養補劑,這些成分得到保障的藥品清單將被公布專屬網站上供選手們查閱。
中國金花單打大滿員大事記
●2001年,中國選手易景茜闖入澳網次輪,并在年底宣布退役。她曾在2000年的澳網中闖入澳網第三輪,這是當時中國選手大滿貫最佳戰績。
●2002-2003年,在易景茜退役之后,中國女網在大滿貫成績平平,都未能突破前兩輪,陷入了低谷。
●2004年,當時初出茅廬的鄭潔在法網第三輪中,苦戰擊敗意大利選手加賓,這是中國選手首次進入大滿貫16強。
●2005年的墨爾本公園,復出網壇的李娜在第三輪中不敵俄羅斯美少女莎拉波娃,但還是追平了易景茜創下的澳網最佳戰績。
●2006年,中國選手在全英俱樂部全面爆發,鄭潔、彭帥雙雙闖人第三輪。李娜更是在連續擊敗庫茲涅佐娃和瓦伊迪索娃后,占據了溫網八強中的一席。
●2007年,首次闖人澳網第四輪的李娜,遭遇復出網壇的辛吉斯。在與后者三盤纏斗后惜敗,但還是創下了中國選手澳網最佳戰績。
●2008年,拿到正賽外卡鄭潔在溫網先后掀翻齊布爾科娃、伊萬諾維奇。扎維和瓦伊迪索娃,首次進人大滿貫四強,上演外卡奇跡。
●2009年,李娜在直落兩盤擊敗斯齊亞沃尼之后,成為首位闖入美網八強的中國選手。
●2010年,在澳網中國兩朵金花雙雙綻放:李娜和鄭潔一同歷史性的突破大滿貫八強關口,來到單打半決賽,再創歷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