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副明星臉,前幾年有人說像國際偶像影星吳彥祖,近幾年有人說與實力派歌星孫楠有幾分神似;
他的名字很平常,但能把它拼寫正確的人并不多;
他的興奮點很廣,談成一筆大生意,買賣一艘游艇能讓自己High起來,“貓”在當當網尋本好書——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讀上一小段文字也能慰藉心靈;
他是“矛與盾”的雙面膠,既隨和又冷酷,這取決于你親近他的尺度,正如網球場上隔網的交鋒,
知識分子家庭長大的孩子,卻流淌著叛逆的血液,早就想請人給老爸寫本書,書名想好了,大致叫《吶喊》,其中得加上老爸沒學網球所落下的遺憾之章節;
寫對他的名字了。他叫張健為。健健康康,為人民服務,這是他那忠于黨忠于國家的老一輩科技人員的父親的心愿;健健康康,有所作為,是他的真實版本。進攻的門路
場上和場下的張健為區別是很大的。在球場上,習慣扎發帶的他進攻犀利,發球兇狠,這種步步緊逼的節奏趕上他狀態正佳時,對手大概連招架之力都沒有,這或許可以讓人理解為何他總是以6比1、6比2的懸殊比分結束戰斗。反之,他也有弱點,這個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當他的發球啞火,當本該擊向死角的球稍一偏差變成失誤,當他沉不住氣時,他的非受迫性失誤就會偏高,甚至影響整個大局。
也許網球是通人性的,你馴服它,得找到恰當的突破口,你強攻,你橫沖直撞,它也許會讓你煩躁得人仰馬翻。網球場上是不該有脾氣的。張健為悟出來了。
有旬俗語,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套用之,往球場上掃一眼,你也會很快認同我的觀點:張健為不管是技術動作還是球感,在業余網壇這個圈子里算是值得稱道的。在很多球友多多少少都摻著乒乓球、羽毛球的技術“詬病”,習慣“野球”打法時,張健為的球風就更像是一個“正規軍”。
其實他也有走過彎路,也對著墻“蠻干”過,但近三年來,在專業教練的糾正和引導下,他摒棄了壞習慣,更注重技術環節?!拔易罱谙?,明年是不是該寫個計劃書?”看張健為的表情,他那若有所思的樣子讓你毫不懷疑他對網球的執著。當球友夸他“喂”球有一手時,他含蓄的笑容里藏不住他那小小的滿足感。
網球“紅娘”
人生能有一項自己鐘情并持之以恒的運動是幸福的,更何況這“牽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張健為讀初中時,父母在德國搞科研。在一次跳蚤市場的淘貨中,他們花了五個馬克買了一把木頭拍,還有一些網球。在青春少年艨朧期的記憶里,張健為心里裝著一個“女神”,那就是世界網壇的“金滿貫女皇”格拉芙。從電視轉播的鏡頭里,張健為發現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與格拉芙征服世界的“武器”有著同樣的名字——網球。
當時中科院還沒有網球場地,但這并沒有影響張健為的興致,對著一面水泥墻自我娛樂有何不可?同一大院的孩子們投來的眼神里,有嘲諷、有艷羨、有好奇,張健為不加揣摩,也許他的心思都花在觀看偶像的比賽上了。
還有一件事情至今想來都讓張健為覺得不可思議。父母帶回國的網球幾乎都沒毛了,加上他的刻苦練習,網球更是失去了原型?!昂瞄L一段時間里,我都誤以為網球本身就是沒有毛的?!?/p>
如今,年輕有為的張健為已經是好幾家外貿公司的老板,少說每月也要上稅上百萬,但他對網球的態度始終如一?!按蚯蛞苍S有緊有松,但從未中斷過。”在他路虎車的后備箱里,網球的裝備必不可少,最近車里多了一本雜志:《別墅生活》,里面記載著他和他的網球情愫。
網球是張健為的“忘憂草”。壓力與煩惱,在他的網球坐標里,沒有生存的空間。
年輕人的成功范本
財富的積累方式有多種,張健為把自己定義為“草根階層”。他當過導游,做過銷售,工程師,主管、總監,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他曾經夢想過有一天做GM(General Manager),但又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虛無飄渺的夢。
有一度,張健為把自己壓得踹不過氣來。當他遞交了辭呈,離開打拼了8年的德國慧魚集團時,另一扇門在向他敞開。很多獵頭找到他,看重他留學德國的經歷,看重他在德國公司成長的經歷,給他的Offer不單是做中國項目的GM,甚至是整個亞洲地區的GM。
32歲那年,“幸運女神”離張健為是如此之近。不知內情的人以為他一馬平川,其實他存背后復出的艱辛與努力,只有他自己體味得到。
閑著不干事,那是張健為最討厭的存在方式。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在尋求新的興奮點,大至談新項目,小至找到一本能讓自己產生共鳴的書籍。有所作為,不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