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與“信德”的朝圣之所——梵蒂岡博物館
“藝術是人類最高尚和熱烈的情操,因為它是人嘗試了解宇宙,并讓宇宙被了解,而作出的思想工作”
——羅丹
梵蒂岡博物館為人們帶來“純美”與“信德”的朝圣之旅,它懇請人們懷著一顆祈禱的心靈前來參觀。從這一層意義上講,梵蒂岡博物館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也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館之一,起源可追溯到500多年前購買的一座大理石雕塑。1506年,這座名為《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的公元前一世紀古希臘雕塑在羅馬城圣母瑪利亞教堂附近的一個葡萄園里被發掘出來,教皇儒略二世和米開朗琪羅去查看發掘成果,在米開朗琪羅的極力推薦下,教皇當機立斷從葡萄園主手中買下了這座雕塑。據說因為當時競爭的買主過多,儒略二世還利用權勢把羅馬政府中的一個肥缺給了葡萄園主,才把這件寶物弄到手。一個月后,教皇就在梵蒂岡向公眾展示了這座雕塑,成為梵蒂岡建立博物館的開端。到十六世紀時,梵蒂岡博物館與圣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完成。
梵蒂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的藏品多姿多彩。單從數字方面來說,已經可以看出它的龐大。館內總面積達到55000平方米,開放給人參觀的面積也超過42000平方米,陳列展品的地方長達7公里多,擁有十二個陳列館和五條藝術長廊。其藏品匯集了古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精華,多數藏品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十二個陳列館是十二座風格各異、規模宏偉的獨立建筑,有些還是教皇的宮殿,其中,集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之大成的教皇宮和西斯廷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均赫赫有名。
在收集藏品方面,梵蒂岡博物館的手段一向豐富多彩,羅馬教廷借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會搜集各地的寶藏,其能力之強不亞于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梵蒂岡博物館深受古羅馬藝術傳統的影響,在雕塑方面的館藏堪稱一絕,收集的各種雕塑集人類雕塑藝術之大成。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時代,雕塑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形,還賦予了它們生命力、情感和無以言表的思想。博物館專設一個展室,集中了獅、虎、象、鷹、犬、鳥、蛇等幾十種動物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看上去別有一番風味。



梵蒂岡博物館的展品按照不同類別分館展出,設有埃及館、畫像陳列館、專門陳列雕刻作品的庇護一克萊芒美術館、展示東方藝術品的拉特蘭館、埃特魯斯坎館,還有掛毯廳,地圖廊等。掛毯廳陳列有描繪耶穌生平事跡的19幅華麗的壁毯;地圖廊中有出自十六世紀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建筑師伊格拉齊奧·但丁之手的40幅意大利地圖,這些地圖是他耗時三午時間,在1583年完成的,代表當時地理學與地圖學的杰出水平。
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兩棟著名建筑: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文藝復興藝術三杰中,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均將其藝術水平全盛時期的近十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杰作。西斯廷小教堂里的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后的審判》均出自米開朗琪羅一人之手。據記載,米開朗琪羅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總面積達三百平方米的《創世紀》后,因長期仰頭作畫導致脖頸僵直,無法低頭,以致于讀書看報都必須置于頭頂。拉斐爾于1508年至1518年為梵蒂岡作畫十年,完成的作品總稱為《教權的建立與鞏固》。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為內容,以高超的技法表現了古希臘人崇尚自由、民主的精神。其中以希臘哲人為題材的《辯論會》和描述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數學家歐幾里德聚會場景的《雅典學院》堪稱拉斐爾的巔峰之作。
在梵蒂岡博物館的庭院中可看到一些古埃及人面石獅。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雕塑中常見的主題,在歐洲各地的博物館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藏品在歐洲其他博物館里大多被陳列在室內大廳醒目之處,而在梵蒂岡博物館,這樣的藏品還夠不上級別,竟如我國古代大戶人家的看門石獅般隨意擺放,由此細節可見梵蒂岡博物館富貴奢華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