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論曾將80后稱為“垮掉的一代”,因為他們總是不顧一切追尋著自由、勇敢和自我,包括職業、包括生活、包括婚姻。在80后的父母一代,離婚絕對是個被社會打入另冊的詞語和行為。然而社會發展至今,80后人群的“閃婚”與“閃離”早已被人司空見慣。當然,婚姻不是兒戲,更不是雞肋,我們在白描80后離婚狂潮的同時,也應該正視和思考婚姻的真諦。
80后的離婚潮
從2001年起,我國離婚登記辦理率持續增長。今年2月民政部發布的公報表明,2009年我國共辦理離婚登記171.3萬對,同比增長10.3%,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大城市,離婚率的上升更為迅速。以北京市為例,2007年,北京市的離結率(當年離婚對數和結婚對數的比率)達到50.90%,創下歷史紀錄。廣州一家律師事務所的數據也顯示,80后委托離婚或咨詢離婚的案例明顯增多。
隨著80后獨生子女大量進入婚戀期,沖動型、草率型的離婚現象越來越普遍,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中國婦女》雜志社總編尚紹華長期從事婚姻問題研究。她認為,中國目前的婚姻家庭狀況不容樂觀,婚姻不穩定性加劇, 特別是80后“雙獨”子女“閃婚”、“閃離”現象堪憂。
全國婦聯婚姻指導師項目督導員胡慎之教授分析“80后獨生子女成為離婚高發人群,跟獨生子女具備的自我、缺乏寬容、草率沖動等有直接關系。而除了80后本身的原因,還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們離婚率的居高不下呢?“簡化的離婚程序,讓很多因一時不合沖動離婚的夫妻很快辦理完手續,事后后悔也來不及了?!鄙薪B華表示,2003年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取消了對離婚1個月審批期的規定,離婚手續被大大簡化,協議離婚只要手續齊全,可以立即辦理,這使得很多要離婚的夫妻沒有時間冷靜考慮,從而也構成離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2009年公布的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等城市紛紛上榜。雖然成都“榜上無名”,但并不代表成都80后離婚率就趨于平穩。今年1月29日召開的成都市民政工作會議上,市民政局公布了2009年成都市的婚姻登記和離婚信息。去年成都市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130084對,離婚登記39020對,離婚比例占到了登記人數的三分之一。
令人格外揪心的是,在去年2009年9月9日從深夜就開始排長隊領結婚證的“世紀夫婦”們,也成為了這三分之一離婚大軍里重要的一員。以武侯區為例,600余對奔著“三九”登記結婚的新人,短短4個月后,已有100多對辦理了離婚,占到1/6!,截至2010年1月,短短4個月,成都市五城區及高新區中,這個“群體”離婚數量至少有150對。
50/60后離婚,傷筋又動骨
明華 女 50歲藥劑師
我和前夫是通過相親結的婚,那個年代說媒是最普遍的聯姻方式。我們家是醫生世家,我在醫院分了套小房子,前夫是從教師考的警察,剛到城里來也沒什么經濟基礎?;楹?,我們就擠在醫院那套20多個平方的屋子里生活,第二年生下了女兒。說來,我和前夫的裂痕也是在女兒出世后產生的。他們家非常重男輕女,看到生的是個女兒,一大家子都對我不是很待見了。我偶爾發個脾氣,前夫還說我任性。這些都還好,我和前夫矛盾的激化,歸根結底是性格不合。他是個憨厚脾氣,三棒子打不出個屁。我則是風風火火的,和現在的小女生很像,喜歡耍,喜歡購物,喜歡旅游。那個時候特別流行舞廳,我經常和朋友一起去跳舞。誰知道前夫職業病作祟,居然經常跟蹤我,看到我和男性跳舞還沖上去打人家。
從女兒5歲開始,我們鬧離婚鬧了4次,但一直到女兒8歲才終于辦了手續。第一次,當我把想法告訴好朋友,她竟然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我,還說啥子“你瘋了?女兒這么大了離什么婚,離過婚的女人以后怎么過?”,我就把離婚兩個字咽下去了。第二次,兩邊的父母啊、親戚啊天天輪流到家里來開導我們,說東道西,還一直往女兒身上扯,說女兒沒了爸爸媽媽好造孽,同學老師外面的人怎么看什么的。又擱淺了。第三次鬧矛盾,我出去散心在街上遇到幾個同事擺龍門陣,說外科的哪個女人離婚了跟一個外地男人跑了,不要臉什么的。我的臉都莫名其妙地紅了。最后是咋個離掉的?瞞!那個時候已經是徹底過不下去了,我和前夫居然為離婚達成了一項協議,那就是秘密進行。離婚不是有一個月的審批時間么?正好是暑假,我們就請雙方父母帶到女兒到北京參加了夏令營。他們回來的時候,所有手續都辦好了。
離婚以后,偶爾我去前夫家接女兒,總會遭到他們家人的白眼。前夫離婚2年后和一個婦產科醫生再婚了,還生了個兒子。他們那家人也就更不喜歡我了,還把女兒的撫養權要了過去。他們最后絕情到哪種程度呢?我的弟弟——女兒的舅舅結婚都不允許她參加,說要徹底和我斷絕關系!現在女兒24歲了,也工作了。有時候和她聊天,女兒依然會生氣我們瞞著她離婚的事情。哎,如果不是年輕氣盛,不是真的處不下去,我怎么可能走到離婚這一步呢?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再婚。
TIPS
離婚阻力
通過明華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50、60后離婚的過程中存在著種種阻力,歸納出來分為以下幾點:
1.社會習俗。在上世紀80、90年代,社會對離婚的接受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排斥。無論是男是女,凡是經歷過“離婚”的,必定被示為“風氣壞”、“品質有問題”的物種。尤其是再婚的人,通常會被作為反面教材大批特批。
2.家庭阻力。那個年代,結婚或者離婚都不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和一群人的事。父母的婚姻觀念非常強烈,認為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離婚會是整個家庭的恥辱。而兒女撫養權和財產分割的問題就更加具體了。很多頻臨離婚的夫婦,都是為了保全家庭的完整而打消了離婚的念頭,選擇名存實亡的婚姻。
3.離婚程序復雜。舊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里對于離婚程序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出示離婚協議書等,還有長達一個月的審批時間。不少夫婦正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受到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勸解、阻力、感化,放棄了離婚,重歸于好。
80后離婚,就一支煙的功夫
Suise 女 27歲外企企宣
John和我從高中就開始交往了,去年,我們決定為12年的愛情長跑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房子當然是首要問題。在城南看中一處喜歡的樓盤,我們就買了房子。首付基本算我給的,父母出了30萬,我和John每人5萬,剩下的按揭由我和他一人一半,房產屬于雙方。
婚禮如期而至,接親,酒席,行儀式,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直到鬧洞房。本來很喜慶的氣氛,因為一個喝醉后突如其來的表白,把一切都搞砸了。一直對我有好感,卻屢屢被我拒絕的大學同學Ben突然對著John一陣劈頭蓋臉的數落:“你憑什么配得上Suise,你就是個不知好歹連房子都買不起的窮小子。我和她才是一對!”當時,雙方的父母親戚朋友都在,整個場面一下就失控了。John的母親突然指著我惡狠狠地罵了一句:“我沒得臉要這樣的兒媳婦!”我還沒反應過來,我媽就開始回擊了。最后,新房里能砸的東西都被砸了,我忙左忙右地勸架,John卻在這個時候說:“我忍了很久了,在你面前我一直很自卑,對你大學里那些緋聞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今天是我們結婚的日子,卻有其他男人對你表白,還當眾奚落我。我想我可能真的是配不上你?!?/p>
我的腦袋瞬間懵了,等反映過來就說了兩個字:“離吧。”說完就奪門而出。我生氣,氣我自認為很愛的男人,居然一直對我有這么深的偏見。那個時候我甚至沒有哭,只是感到可笑和失望。
第二天,爸媽就開車送我到婚姻登記處辦手續,老兩口的態度甚至比我還堅決——這樣的男人不值得要。John也是和父母一起來的。面對工作人員的驚訝和勸說,我們兩個都非常麻木,只是機械地在遞過來的表格上畫勾簽字。整個離婚過程,耗時不到20分鐘,花了不到10塊錢。一周后,我和John對我們共同的財產——新房做了財產分割。我一次性補齊了John交的首付和半年月供。1天,6萬,我和John短暫的婚姻和12年的感情就這樣畫上了句號。但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后悔,新婚那天暴露的傷疤一直在提醒我,我和John,早晚得離。
TIPS
離婚推力
與明華的故事相反,Suise從結婚到離婚只用了一天,從決定離婚到恢復單身只花了不到一天。80后離婚,沒有了60、70后的阻力,反而多了很多助推力。Suise個案中的推力可總結為以下幾條:
1.寬松的社會環境?!半x過婚的男人才最疼人”、“好心一早放開我,從頭努力也坎坷”,看看這些流行的坊間諺語和歌曲,你就知道當下社會對離婚的包容度有多高了。尤其是對于“垮掉”的80后而言,在追尋自我和自由的道路上,婚姻絕不是桎梏和枷鎖,離婚也早就變成了“成長履歷”。歸根結底,離婚率居高不下,社會環境的日益寬松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 家庭推力 。經歷過“離婚難”的父母們,也逐漸被社會意識“成功洗腦”,對子女離婚的態度開放了很多。并且,很多父母甚至成為子女離婚的主謀——是兒子就要娶漂亮賢惠的老婆,是女兒就要嫁有車有房的主。至于離婚,只要能分到應得的財產就好了。此外,80后夫妻婚后一般還沒有子女或子女還小,因此也不存在為了孩子保全家庭的顧慮。
3.簡化的離婚程序。2003年,新的《婚姻登記條例》頒布,取消了對離婚審批期的規定,協議離婚只要手續齊全,可以立即辦理。據《中國婦女》總編尚紹華分析,取消審批期使得很多要離婚的夫妻沒有時間冷靜考慮,構成離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此外,婚前財產公證也正在流行,并且很多80后對金錢財產的觀念非常自由:“房子?誰供得起誰就要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