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非主流”,指數達到2萬多,非主流圖片,百度指數為4萬,可見“非主流”這個詞傳播的程度。不過,我們本期所涉及的“非主流”,并非目前大家所熟知的非主流。
我們以下出場的三位創業者,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主張,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即便是這個事情的參與者不多。他們精準定位,試圖從小眾中找到大市場……
1 小眾消費群體 特色化服務
“女仆店”,不僅僅賣“萌”
近年來,流行于日本的“女仆屋”悄然現身各大城市。身著洛麗塔風格女仆裝的年輕店員,恭敬順從的微笑,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女仆店賣什么?當然是賣萌。“秋葉萌仆調”的店主卻說:“我們不僅賣萌,更賣服務、賣場地。”
店主喻銀浩愛好動漫,大學畢業后曾先后開過兩家和動漫相關的店,秋葉萌仆調是其第三次嘗試。有過前兩次的經驗,這一次喻銀浩信心十足:“在武漢,我是獨家的。”
顧客:圈定動漫粉絲
秋葉萌仆調,取自女仆屋盛行的日本秋葉原,是一個以女仆為主題的動漫聚會吧,2010年3月開業以來,月盈利四五千元。光顧秋葉萌仆調的主要是年輕人,也有因好奇進來瞥一眼的普通人。
喻銀浩將主要消費群體定位在動漫愛好者這一塊,他說,不準備做大眾,目前只做動漫粉絲群體這一塊。并補充道:“在武漢,有八百萬市民,動漫粉絲只占較少的比例,但也有接近12萬人。”
一般的女仆屋主要是借用“女仆”這個噱頭來吸引顧客,以桌游、酒水等消費來盈利。“他們賣商品,我就賣服務,賣場地。”喻銀浩說。因此他的店定位為“聚會吧”,主要為各種私人、組織團體提供聚會的場所、互動的平臺。
除了提供聚會場所,喻銀浩的小店還承接一些商業活動。
在喻銀浩的想法里,“女仆”不僅僅只是店面的一種點綴,而是實實在在的賣點。他手下有一百多名“女仆”,可以根據顧客的需要,提供定制服務。
營銷:靠口口相傳
指向性明確是喻銀浩開店的一大原則,在如何提高知名度宣傳店面的策略上,喻銀浩說,主要靠大家口口相傳。作為動漫愛好者的喻銀浩經常參加武漢本地的動漫聚會,在會上他會有適當地宣傳,做得好,大家都知道了,就會常來。主要還是朋友帶朋友,熟客帶新人。
說到自己的宣傳計劃,喻銀浩透露,秋葉萌仆調的網站即將建立,同時準備和一些青年社區網站合作,實現知名度的提升。
對于未來,喻銀浩充滿期待。在他看來,武漢高校林立,動漫意識會慢慢融入生活,動漫文化的相關產業也會發展迅速。他表示,等這家店穩定了,準備在漢口開一家新店,新店將秉承“準備定位”的原則,瞄準商務人群,推出符合其需要的特色服務。
[在日本動漫中,“萌”字代表剛剛生出的不夾帶其余雜質美好的感情“喜愛,欣賞等”,有被電到的感覺,代表喜歡,激動人心,激發荷爾蒙,可愛等等的含義。]
投資分析
前期投入:20多萬元。
每月房租:5000多元。
日營業額:1000元左右。
人均消費:100元。
2 用專業精神來做理想化的事業
動漫服裝廠理想化生存
“動漫迷”喜歡漫畫人物,期待來場“cosplay(動漫角色扮演)”。
付乘龍正是看到這個巨商機,他的動漫服裝廠員工不足10人,卻月接訂單數百份,月銷售額近十萬元。
員工都是“動漫迷”,付乘龍說,自己也是日本動漫的忠實“粉絲”。
之前只是單純喜歡,因為動漫交了很多朋友。最近幾年動漫展越來越多,“coser(扮演者)”們對服裝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于是畢業于服裝設計專業的付乘龍,于2007年底投資建廠,他的動漫服裝廠,位于武昌民主路的一處民巷。
付乘龍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0歲。”他說,是動漫讓自己和員工們走到了一起。因為年輕人思路開闊,許多新點子用在設計上,總會讓人眼前一亮。開業至今,最多的時候一天趕制服裝上萬件。
用“專業精神”做生意
做動漫生意,既要真心熱愛,又要有專業精神。付乘龍認為,正是因為對動漫比較感興趣,才會考慮開發動漫服裝市場。
“傳統服裝廠對動漫缺乏了解,只求樣式和顏色符合訂單要求。”付乘龍說,自己的團隊有專人負責研究動漫資訊。制作中,不但會顧及服裝的面料,還會在設計上與客戶反復溝通。
接到訂單后,采購、設計、生產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動漫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每個環節都要盡力做好。收集訂單、趕制服裝、訂購面料,付乘龍一天的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5個小時,他笑言:“有時候感覺像是在坐牢。”
付乘龍說,服裝廠主要通過網絡接客戶訂單。目前,廠的外文網已經上線,正在進行宣傳推廣。“網絡推廣的成本不高,與國外服裝相比,我們在價格上有優勢,想嘗試開拓海外市場。”
投資分析
前期投入:2萬元(主要用于設備采購)。
每月房租:1000元。
每月支出:約3萬元(包括原料采購、物業、水電、員工工資)。
每月收入:營業額約10萬元。
3 “詩意化”營銷“家族化”管理
每個女生都有一個“洛麗塔”夢
29歲的夏麗從小學就開始迷戀童話中“洛麗塔”風格的衣服。四年前她開始在自家簡易小作坊中縫制衣服,著手使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
現在她已經擁有自己的品牌“嬰梵塔”,并在光谷國際廣場、光谷步行街、流行視窗三處擁有自己的專柜。
客戶:小圈子的“洛麗塔”
當記者來到光谷廣場的噴泉,夏麗姐妹已經全套“洛麗塔”打扮站在路邊,碎花蓬裙、大量蕾絲、厚底娃娃鞋,還配同系列發帶、傘和拎包。路人的頻頻側目,她們則平靜略帶羞澀。
“除去進貨或做其他‘體力活’,我們都是這個打扮。”夏麗解釋。“其實來買衣服的多是有一定購買力的年輕白領,還有一些是30歲以上的媽媽。”夏麗說,她們的衣服相對小眾,主要受眾是忠實 “洛麗塔”風格的固定顧客,“洛麗塔”在圈內人的觀念里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童話故事般的優雅、精致與完美。
“每個女生其實從兒時的公主裙開始,都有一個洛麗塔夢,只是敢于嘗試的不多。”夏麗說。
營銷:詩和衣服搭著賣
“木春菊,古老的戀愛占卜術,只屬于純真少女的小百花,花瓣一片一片地飛揚著。粉裙白衫的少女瑪格麗特,滿心期待地占卜著。喜歡,不喜歡,喜歡,不喜歡……”這是夏麗寫給一件名為“瑪格麗特與木春菊”的裙子的詩。她的衣服每件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有自己的詩。
“嬰梵塔”的風格以復古為主,永遠與流行搭不上邊,面對相對小眾的消費群體,夏麗已經形成自己的營銷模式,她會按照季節圍繞一個主題推出系列服裝,并配上相應的頭飾、鞋子等飾品。
每件衣服都由夏麗親手設計,因為精力有限,所以款式并不是很多。夏麗介紹:“我們走的是古典路線,很多時候古典和老土就是一線之隔,所以在花色的選擇上頗費腦筋。也跟現在外面衣服的流行趨勢搭不上邊。”她舉例說明,三年前的一款名為“蘇珊蜜”的早春復古風格連衣裙,一直到現在都賣得很好。很多衣服剛推出沒什么反應,但是卻會突然一下火起來。
一般來說,一件衣服的完成都需要她先畫圖,然后與一個已經合作三年的打版師溝通做出樣品,一般會先在淘寶的網店展示樣品,如果獲得好評再批量化生產。
在東莞她們有自己的制衣廠,由于“洛麗塔”風格的限制,目前她們還只是小批生產。“一般一件衣服只做50-100件,所以不會像其他品牌的衣服那樣會出現大批積壓的情況。但是因為生產量小,每件洋裝的成本也比一般的衣服高很多。”夏麗說。
投資分析:
投入:租金、水、電等每月18000元;員工兩人,月工資2000元加提成。
營業額:3萬到6萬不等。
網店銷售額:比實體店高15%。
風險提示:消費對象小眾,對設計師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