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可用舊報紙加工成筷子,只要交加盟費,買幾臺機器,做出的筷子達到20萬雙,就由景怡公司負責回收,還聲稱只要投入兩三萬元,年賺17萬元不是夢想。
考察:廢報紙從幾臺機器的一端進去,變成一根根筷子模樣的東西出來。
結局:09年9月8日,鄭小姐發現成衛的手機停機了,景怡公司的辦公電話也全部停了,她意識到上當了。
受騙經過:
網上誘人廣告
山東的鄭小姐告訴記者,7月底,她在一個創業網站上看到某市景怡環保餐具有限公司的招商廣告,創辦者叫成衛。
鄭小姐回憶,“廣告中提到可用舊報紙加工成筷子,只要交加盟費,買幾臺機器,做出的筷子達到20萬雙,就由景怡公司負責回收,還聲稱只要投入兩三萬元,年賺17萬元不是夢想。”
剛剛大學畢業的鄭小姐心動了,撥通景怡公司的電話咨詢。電話中,景怡公司的人主動提出:現在騙子很多,希望鄭小姐慎重起見,到當地實地考察后再決定是否投資。
實地考察中招
8月15日,鄭小姐考察了位于建設大道信合大廈樓上的景怡公司辦公室,高檔的辦公環境讓她覺得公司很有實力。該公司負責人成衛還拿出了營業執照,顯示公司是2002年注冊成立的。成衛說,“我們這是一家老公司了。”隨后,陪同人員主動提出去看看生產車間。
在車間,鄭小姐目睹了生產過程:廢報紙從幾臺機器的一端進去,變成一根根筷子模樣的東西出來。現場講解的“廠長”稱:這些產品運到廣州后,經過進一步加工,就成了筷子。車間內,十幾個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陪同人員稱:這個車間只是個小廠,更大的廠在幾十公里外,“那里有兩三百名工人。”
鄭小姐信以為真,繳納了1.18萬元加盟費。景怡公司承諾,給鄭小姐3臺生產機器,等她生產了20萬雙筷子時,景怡公司以6分錢每雙的價格全部回收。
“東家”沒了音訊
9月8日,鄭小姐發現成衛的手機停機了,景怡公司的辦公電話也全部停了,她意識到上當了。
與此同時,四川達州的王小姐也發現被騙了,因為她收到機器后,機器有問題,撥打景怡公司和成衛的電話咨詢時,也發現電話停機了。
原來9月7日,當地工商部門接到舉報后查處了景怡公司,原因是涉嫌商業欺詐,隨后停了成衛和景怡公司的電話。
“我們是根據受害者的舉報前去查處的。”辦理案件的球場街工商人員稱:受害者指控景怡公司無法按承諾回收產品,還有受害者舉報景怡公司提供的機器不能正常使用。
加盟騙局換湯不換藥
工商部門匯總此案發現,僅一個月時間內,江岸區就查獲了3起類似案件,全是筷子加工,最近的一起是11日由洪山工商分局查處的。
而此前,還有更多類似案件,比如宣稱可以在廢玻璃中提取“鉑金硅紗”、進行廢舊輪胎翻新等等。不同的轉讓“技術”,實質是同一個騙局——通過收取高額轉讓費,并承諾對產品進行回收。
“換湯不換藥。”據江岸區工商分局工作人員介紹,事實證明,這些騙子正是用同樣的伎倆在騙取投資者。
“舊瓶裝新酒”的老騙局
工商調查發現,這些騙子公司的營業執照都辦理了變更,是從別的公司買來的。
工商工作人員介紹,根據法規,公司經營情況發生變化后,營業執照必須變更,比如公司變更了經營范圍、更換了法人代表、改變了經營場所等等。但執照變更時不會更改公司的成立日期,“這就是景怡公司宣稱公司是‘老店’的理由。”而從公司的營業資格上看,景怡公司是合法的。
披著合法的外衣,景怡公司的騙局還需要以下幾個道具:一個豪華的辦公場所、到網絡上發布招商廣告、一個忙碌的生產基地。經調查發現,受騙者繳第一筆錢,到舉報受騙有個時間差,騙子正是利用這段時間差,成功騙到了錢。
騙局識別
對于投資者如何防止上當受騙,工商部門提醒投資者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查詢該公司的營業執照變更情況,對于有過營業執照變更,且轉讓類似新技術的公司,要特別留意。
2、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高回報,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