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起床先喝一大杯淡鹽水,清腸洗胃,滋潤消炎”、“多喝蜂蜜,便秘自然消”、“女人喝豆漿,一天一杯氣色好”……如今隨便問個人,幾乎都能說出一兩個養生小秘方。書店里,各種養生保健書籍早已成為熱門銷售類;網絡上,有關保養、美容養顏的文章、博客廣為流傳,不少人因寫養生經驗而變成網絡紅人,甚至出書開講座;養生隊伍中除了中老年人是主要群體,“80后”也漸成中堅力量,他們把養生看做一種投資,認為年輕時在養生投資1元錢,老了可能會省下100元的醫藥費……由此可見,從過去不當一回事,到如今普遍重視,全民養生已漸成趨勢。
年近七旬的許大爺退休后就有收集養生保健方子的習慣,每次看到報紙上有保健類的好文章,他都會剪下來收集成冊。“現在我以看電視為主,電視臺的好幾個養生節目我和老伴都追著看,專家推薦的養生方法、食譜我用專門的本兒給記下來。電視上教的都比較簡單,食療啊按摩啊,花錢也不多,所以試試無妨。”
“80后”從過去忽略養生到逐漸了解養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這和年輕人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有關,也和年輕人把養生看做投資的意識有關。
28歲的小郭,說起養生經來頭頭是道。“化妝品、護膚品都是次要的,女人是‘養’出來的,要懂得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寒性食物女人應該少吃。以前年紀小不懂事,最喜歡吃冰淇淋、喝冷飲,看了養生書后才知道冰冷食物吃多了對女人身子不好,容易血行不暢、手腳冰涼甚至痛經。現在我不僅少吃冰凍食物,從冰箱拿食物、水果出來,也會等它恢復常溫再吃。”小郭說,身邊那些比她還年輕的女同事更懂養生這一套。
30歲的梁小姐皮膚細嫩紅潤,淡定從容,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位有個3歲孩子的母親,她將這歸功于自己多年的湯水、糖水飲用心得。梁小姐說,從小她媽媽就愛煲各種湯品滋補全家。離家上班后,她也習慣每周煲一次湯“犒勞”自己。結婚后,有了老公的支持,她的美容養顏計劃升級了,夏天每天一碗銀耳紅棗糖水,冬天則是生姜紅糖蛋奶。從懷孕到生完小孩期間,家里人心疼她,經常給她燉雪蛤、燕窩等高級滋補品。如今她堅持買燕窩,自己泡發慢燉。記者開玩笑說她過的是過去上等人家才有的滋補生活,她笑稱,自己只是把別人用在購買昂貴進口護膚品的錢花在買天然滋補品上,她認為從內到外的調養才能真正擁有健康年輕的容顏。
梁小姐說,身邊許多朋友、同事經常向她“取經”,索要保養秘方。不少人受她影響,慢慢學會“內外兼治”,保養自己,這讓她覺得欣慰。
蘇珊是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的普通白領,近兩年一直關注食療養生、美容保養的她,成為朋友同事眼里的“養生達人”。“女人是靠養出來的”,這是蘇珊一直以來的信條,“我每天一定會喝八杯水,當然,不僅是白開水,像蜂蜜水、無糖豆漿、花茶等我都會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喝。”蘇珊說。通常她會建議同事多喝自己配的花茶,“綠茶能抗輻射、提神,枸杞和菊花能清肝明目、去火,很適合我們上班時喝。”蘇珊告訴記者,現在她和朋友們在一起總喜歡相互交流有效的養生秘方、食療食譜,“現在誰不知道養生,就OUT(過時)了!”
今年不到30歲的小郭在國有企業上班,雖然工作并不忙,但他仍然很注重養生。小郭剛開始上班,常在晚上約朋友到酒吧狂歡,“抽煙喝酒不說,還總是通宵熬夜,慢慢的身體也扛不住了”。
果然,在一次體檢中小郭被查出已有高血糖、高血脂的征兆。從此小郭通過網絡和電視了解高血糖、高血脂的防治方法,碰到有用的信息、偏方就抄下來,并強迫自己早睡早起、減少應酬、堅持在家吃飯,叮囑父母做菜少油少鹽,同時增加運動鍛煉。半年后,他明顯感覺自己身體強多了。“現在不僅感覺身體狀態很好,連心境都不一樣了。”如今每天上網瀏覽健康養生知識、與家人分享養生心得成了他生活中的新習慣。
從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年輕的“80后”從過去忽略養生到逐漸了解養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嘗試,這一方面和年輕人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關注身體健康的意識有關;另一方面,養生熱潮在社會上興起,普通市民可以從各種渠道了解養生保健的信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一傳十,十傳百,關注健康、關注養生就成了一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