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熏是香爐的前身,據實物遺存資料來看,香熏起源于漢初,多為銅銀制品,西漢后期,香熏數量驟增,僅廣州地區發現的200多座漢墓中就有一半多墓葬出土有香熏。香熏的流行,應與當時上流社會流行的經濟文化生活發展有關。古人用檀香木片放進熏爐中慢慢焚燒,香氣四溢,清腦提神,驅邪避惡,起到凈化居室環境的作用。瓷質香薰在漢代時的越窯產品中就有發現,直至唐代,隨著佛、道教盛行,以及祭祀需要,瓷熏取代金屬熏爐漸成香熏之主流,并多刻劃以蓮花圖案等,使香熏愈加盛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就是這一時期香熏文化意境的真實寫照。
圖中所示是筆者所藏的一件南朝洪州窯青瓷蓮花飛鳳紋香熏。此器通高28.9厘米。造型為一盛開的蓮花上立一展翅欲飛的鳳凰,下底為一刻有蓮瓣紋的托盤,盤徑17厘米。托盤與上部蓮花分為兩節,可拆開,蓮花瓣內側有小孔數個,可出煙。全器內外通體施青釉,釉汁溫潤可人,積釉處呈綠玻璃質地。此香熏造型華美,線條流暢,尤以花瓣上屹立的飛鳳揚首挺胸,鳳尾高聳,似仰天號鳴,展翅欲飛,造型極為生動。此青瓷香熏與習見的飛鳥香爐不同,雕刻匠心獨具,蓮瓣大葉刻劃細膩,交錯重疊,為洪州窯青瓷熏爐罕見之物,故十分珍稀。
說到洪州窯青瓷,人們或許從唐代陸羽《茶經》中的論述略知一二,其窯址坐落在今南昌(古洪州)以南30公里的豐城市境內。窯址連綿數十公里,延燒時間從東漢至晚唐五代,歷經800余年,至唐代洪州窯已成為江南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目前,我國已在10多個省市發現洪州窯青瓷遺存,出土了許多洪州窯青瓷精美之器。此件青瓷應為其精品代表佳器,亦是我國古代青瓷香熏(爐)造型工藝中的一朵奇葩。(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