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永遠不缺傳奇故事。近期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悄然走紅跡象,以下采擷三則藏界成功案例,供意欲進軍郵幣卡市場的朋友借鑒參考。
彩金幣:熊市也能獲利6倍
范濤是位高校老師,還是個資深的集幣愛好者,他不僅課講得好,投資幣市也很成功。2001年8月,范濤在幣市十分低迷時進入市場炒作彩金幣,不但沒被套牢,還奇跡般地使自己的資金漲了6倍多。
1999年秋季《貴妃醉酒》1/2盎司彩金幣以2800元/枚的價格面世,該幣不但制作精美,市場表現也很出色,至2001年8月已漲到4250元。范濤見狀便果斷地以4200元/枚的價格買進了10枚《貴妃醉酒》彩金幣。當時,他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準備,打算將這10枚彩金幣鎖進柜子里放上個三五年。盡管這幾年國內郵幣卡市場較為低迷,但范濤的運氣實在是好,在買進后不久,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yè)和個人可以從事黃金買賣業(yè)務的消息公布,刺激著集幣市場里各類金銀紀念幣價格不斷走強,范濤買進的彩金幣也連創(chuàng)新高。2003年8月,《貴妃醉酒》已漲了數倍,升到2.2萬元/枚,范濤見狀,便以2.1萬元/枚的價格,將其悉數拋掉,共獲利16.8萬元。無巧不成書,在拋出一個多月后,從9月下旬起,持續(xù)上漲了近3年的金銀紀念幣價格開始大幅跳水,范濤成功地逃過了一劫。
《貴妃醉酒》從高位破位下跌后,一路跌到1.5萬元才止跌企穩(wěn),以后雖略有回升,卻長期在1.7萬元一帶徘徊。盤整了兩年多后,范濤認為底部已十分扎實,便在2006年5月以1.7萬元/枚又買回10枚。從2007年4月起,《貴妃醉酒》彩金幣突然發(fā)力,開始向上快速攻擊,至當年10月,最高竟攀升至3萬元/枚,隨后開始逐步回落,范濤見狀于2008年2月以2.6萬元,枚及時將這10枚彩金幣全部出手,再次獲利9萬元。
范濤在“熊”氣彌漫的幣市里,以4.2萬元起家,高拋低吸運作彩金幣,幾年時間里,使自己的資金漲了6倍多,堪稱幣市散戶投資奇跡。目前,他正在持幣觀望,準備再精心挑選一些有升值潛力的金銀幣品種買進待漲。
連體鈔:長線持有收益不菲
王軍是一個集幣愛好者,平時酷愛各版人民幣紙鈔收藏,收藏史已有20多年。前些年,王軍曾在已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一和第二版人民幣收藏投資中獲益匪淺。
1999年9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我國第一枚“國慶五十周年豎三連50元紀念鈔”,王軍立即對這種新穎別致的連體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連體鈔是一種未經裁切的人民幣紙鈔,其面值與流通中的貨幣等值,是人民幣流通鈔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是為紀念某種特殊事件而發(fā)行的。2000年,王軍開始涉入連體鈔投資。從10年的實踐看,只要腦袋不發(fā)熱,追漲殺跌,他所投資的連體鈔,尤其是體積超大的整版連體鈔,都是穩(wěn)賺不虧的。2000年,王軍買進10張“國慶五十周年豎三連50元紀念鈔”,價格為1000元/張,這張發(fā)行量僅5萬套的連體鈔首發(fā)品種,具有特殊意義,他一直長期持有。到2009年7月,在沒有任何炒作的情況下,升值到3500元/張,升值2.5倍。2001年,王軍買人10張“100元千禧年雙龍紀念鈔”,當時市價為360元/張。到2010年1月,價格上漲為3000元,張左右,升值7.3倍。這張發(fā)行量僅10萬套,印制又非常精美的塑料紀念鈔,他仍決定長線持有。2005年,他以800元/張買人“第五套人民幣100元豎三連體鈔”20張,目前市價為3800元,升值3.75倍。王軍投資的連體鈔賺得最多的是2006年以3800元/張買人的10張“澳門10元整版連體鈔”,它被譽為連體鈔板塊的龍頭品種,現市價達4萬元/張,王軍所持有該品種的市值為40萬元,升值在9.5倍以上。自2005年以來,王軍還曾分批買入“第二套人民幣1、2、5分八連體鈔”、“第四套人民幣1、2、5角四連體鈔”和“第四套人民幣1元四連體鈔”等。到目前為止,這些他仍然持有的連體鈔均收益不菲。
這些年,王軍投資連體鈔的最大體會是:連體鈔收藏價值較高,從面世至今,基本都在上升通道里,只要能保持平常心,守得住倉位,至今還沒有人賠過錢。在所有的連體鈔品種里,少則翻了兩三倍,多則賺了八九倍。但是,王軍時刻警惕著,他說假如有一天,連體鈔市場成交量突然劇增,而價格出現滯漲,他會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連體鈔全部拋出。
電話卡:抄底市場需耐性
20世紀90年代中期,李明在一家外資企業(yè)擔任銷售工程師,常去全國各地出差,為工作方便,李明常買電話通用磁卡打長途電話。時間久了,李明對精致漂亮的電話磁卡產生了興趣,漸漸養(yǎng)成了收藏電話卡的習慣。
李明先是收集使用過的舊卡,后又轉向收集新卡。但一些早年發(fā)行的新卡,如《試機卡》、《梅蘭芳》等已被市場炒高,尤其到了1997年夏郵幣卡市場高潮時,50元的《生肖豬》炒到2300元,380元的《梅蘭芳》炒到1.1萬元,50元的《試機卡》炒到2.5萬元。李明覺得磁卡價格實在高得離譜,只集齊了一些中后期發(fā)行的價格不高的卡,唯獨有五套高價卡他一直沒合得買。一些卡友開玩笑地稱他是“偽卡友”,他不置可否。不久,郵幣卡市場逐步走熊,電話卡價格開始下跌。《試機卡》跌倒1.2萬元,《梅蘭芳》跌到5000元,有卡友勸他進場買貨,他不為所動。此后卡市繼續(xù)下跌,他仍不聽勸誘,依舊未買。幾年后,卡市一蹶不振,持續(xù)低迷。
一晃12年過去了。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郵幣卡市場更加低迷,許多電話卡都跌進面值,連《試機卡》、《梅蘭芳》等高檔卡的售價也僅為最高時的1/7左右。這時,沉寂了十多年的李明終于出手了。他連續(xù)幾周逛卡市,以超低價抄底,先后以3900元買進《測試卡》,以1400元買進《梅蘭芳》,以260元買進《生肖豬》,將五種缺卡一一補齊,且每種高檔卡各買10套。卡友們見了連呼看不懂。李明笑日,“電話卡市場其實和股市有些相似,不會永遠是低谷,也許在某個時候,不經意間,卡市高潮又會來臨,我不敢奢望這些高檔卡價格再創(chuàng)新高,假若能翻上一番,只需各拋掉五套就可收回本錢。”
果然,從2009年秋,沉寂了12年之久的郵幣卡市場逐步走出低谷,出現了一定的漲幅。尤其進入2010年以來,電話卡價格的升勢更為強勁,李明買進的品種都有了一定的收益,但他近階段看好該市場,決定繼續(xù)“捂”籌在手,等再漲一段時間后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