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0:走向資本強國——中國證券市場20年回顧與展望暨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論壇”不久前在京召開。本次論壇,重在回顧中國證券市場起步走向資本大國的輝煌征程,展望中國從資本大國邁向資本強國的可行路徑。本刊節選4位專家發言,以饗讀者。
厲以寧:人民幣應小步快行升值
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危害大于人民幣小步升值本身,相對于人民幣大幅升值來說,兩者取其輕,人民幣應小步快行升值。
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害處很大,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炒熱了資產,催生了資產價格泡沫。因為有升值的預期,熱錢就流入了中國。“兩害之間取其輕”,我們一定要做到人民幣小步快行升值,這樣給我們企業的壓力就大。在這種壓力下,中國企業通過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可以打開一條路,這便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長遠基礎。
夏斌:中國經濟面臨4大機遇和4大挑戰
今后的10年、20年,我們面臨著4大歷史機遇。一是高儲蓄,今后10年還會保持相對較高的儲蓄率;二是全球化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同時也是受益者;三是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這為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穩定增長提供了空間;四是中國體制改革的潛力巨大。
中國經濟還面臨著4大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二是環境能源面臨挑戰;三是經濟結構問題、城鄉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制約了經濟的增長;四是全球化形勢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加快發展和豐富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盡快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以此推動國內金融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發展。
陳鴻橋:構建適應創業板特色的投資者保護體系
我國創業板的主要特色在于投資者以小散戶占多,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占絕大部分,參與者以短線操作為主,持股期限平均為8天左右,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的虧損比例占將近一半,持有市值較少的投資者相對虧損更多。應構筑適應創業板特色的投資者保護體系,具體需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強化投資者交易,給予投資者適當管理,突出創業板企業的特征和風險,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和維權意識。二是篩選優質的上市資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是強化創業板保薦責任,完善保薦制度,發揮保薦代表人的作用。四是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特別是快速退市,直接退市制度建設,使之成為強化投資者風險意識的重要制度保證。五是探索證券司法救濟制度,從法律上保證投資者的權益。
馮侖:房價將會下挫20%~30%
地產公司的價值鏈無非就是3個階段。最底層是開發,開發的核心競爭能力在規模,速度和成本,它有一個重要前提是大規模獲得便宜土地。之后是快速制造,如住宅產業化,降低成本及資本市場的支持,當然還有每年房價要漲10%~15%。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這塊商業模式就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臺階要創新,就要圍繞不動產的營運。美國模式可以概括為吃軟飯,賺硬錢,就是用營運,創新、品牌及導演加制片的能力,提升出租率,服務品質和客戶穩定性等。
這次調控重點是抑制奢侈性消費和投資性的購房,且前已見政策效果,投資性的購買幾乎歸零,奢侈性消費也減少了七成。從北京來看,這兩種需求占到購買數量的約15%,從這個角度,未來房價下挫20%~30%應可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