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唐英爽,正值東方華爾主辦的高級理財規劃師一級班結課,記者委托主辦方的朋友約訪一個理財師,不過l小時,唐英爽的照片和個人簡介便出現在郵箱中——1990年開始從事銀行工作,1992年開始從事外匯交易、資金管理及公司金融業務,2002年開始主要從事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營銷推廣工作,設計了民生銀行第一款開放式現金管理理財產品。2009年底開始從事銀行票據經營和票據理財業務。這位“老銀行”完整地經歷了銀行理財業務的起步、發展和壯大3個階段。
從產品專家到理財專家
做了幾十年的產品,唐英爽自然對產品有著“信手拈來”的熟識,但他坦承,銀行從業人員對投資、風險、市場較為了解,但對稅收、法律等領域涉及卻很少。“理財的目標就是達到人生某一階段的財務目標,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對客戶來說,理財師要做的不是教他們怎么賺錢。更多時候需要以旁觀者和輔助者的角度提個醒,哪些應該注意,哪些沒有涉及。理財師不是指導者,而是建議者。這里的建議既包括專業的,又包括生活的。許多客戶自己做私募和信托,還可能做一對一和一對多。他們可以找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為之服務,但財務卻需要一個具有綜合能力的大管家。”
隨著國內個人財富爆發式增長以及多樣化服務需求的提高,金融機構對高端客戶的中間業務競爭日趨激烈。處于成長期的理財產品正在由銷售趨利型向服務中介型轉化。被問及為什么參加高級理財師培訓,唐英爽毫不諱言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理財服務能力。“國內商業銀行對證券、風險投資、租賃、保險和信托等領域都開始涉足,從業人員更應通過理財規劃師的培訓補充稅收、法律傳承、保險原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理財業務人員水平的提高對銀行理財產品推廣、設計與風險控制起到積極作用。”
產品已成為一種“新型服務”
經過幾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在不斷進步,從單一的供給模式逐漸過渡到需求模式。
“理財產品的本源就是客戶需求,在設計產品時就要研究客戶心理,如市場上可能會對某些杠桿類產品更加重視,但不能簡單地就把此類高風險產品推銷給資產達到某一規模的客戶,而是在諸多類高風險產品中,選擇一款最適合的。”唐英爽認為,理財產品已經完全成長為銀行資產、負債、儲蓄及貸款等傳統業務之外的新型業務亮點。
產品研制出來了,最終的結果要賣出去,否則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唐英爽表示,要在上游就要把好產品關。“以前研發部分只管研究產品,至于銷售好不好那是客戶經理的事。現在不光研究產品,更要研究人,也就是客戶。可按照地域需求特征進行產品開發,也會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進行區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市場不成熟的狀態下,諸如加息預期等政策性風險始終存在,許多客戶希望銀行提供保本保收益且時間不長的產品。產品設計的理念就要符合這類需求。再如那些大部分資金放在實業上,只有小部分資金用來投資的客戶,不希望短期能獲得多大收益,而是獲得具有潛在成長力的產品,那么就要設計關注和扶持某些有潛力的企業成長的產品。產品設計從多方位考慮,才能更具吸引力。”
被信任的感覺很好
談到本次高級理財規劃師學習對事業發展的作用,唐英爽最大的感覺就是收獲了更多信任。“我是做研究出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我的性格,平時很低調。我參與設計和研發產品購買者遍布大江南北,通過培訓,我也有自己的客戶。交流時,我不是以產品研發人員,而是以理財顧問的身份。他們把家里的瑣碎小事甚至個人隱私都告訴我,使我有一種被信任的感覺,非常開心。同時認識了許多同行,大家有空就坐在一起,對市場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溝通。通過學習我聚集了大量人脈資源,對自己的職業我也進行了重新審視。”
目前國內投資市場還不成熟,更需要專業理財師發揮作用。唐英爽對理財市場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任何人在任何時點都會有資產管理和投資的必要。現在投資中國是最佳時機。個別超富有階層可能有全球配置的必要,對一般富有階層,目前股市的機會更誘人。已經有許多優質公司凸顯投資價值,另外銀行票據理財產品大發展的機會也來臨。在資金方面,雖然大家普遍對美元的后市持懷疑態度,但美元的避險情緒和世界第一貨幣的地位短期不會動搖,持有美元不必過于擔心。通脹和房價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調控力度若夠強夠大,就會造成股市波動,股市起伏比較難預測。不管做多做空,自己要先設定好一個理財目標,短期中期還是長期。”
唐英爽指出,放入市場的錢應該是不影響生活的那部分資金。“俗話說旁觀者清,錢不在市場里的人看市場最準。生活所需的資金一進入市場,看法心態就會發生變化。成為理財師之后,這一點感受更深。同時,必須要有固定的現金流支持繼續在市場里面,這樣才能夠得到市場的報酬,市場波動才會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