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剛大學畢業,進入某上市公司上班的小宋,經過一年的努力工作,攢下了一點錢,想做投資理財。聽朋友說基金定投是一種“懶人理財法”,很適合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于是便到網上查找一些定投方面的資料。小宋發現許多定投基金的業績相差很大,在一段時間內兩只基金定投的總收益居然能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這讓他很是不解。一向好刨根究底的小宋便找到了某銀行的理財師問個究竟。理財師向他詳細地解釋了基金定投為何收益相差很大的原因。
雖然許多人開立了定投,但不少人像小宋一樣,對定投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以為只要開立了基金定投,就一定會省心省力、保賺不賠。基金定投雖是一種“懶人理財法”,也有很多技巧。同樣開立基金定投,定投同一只基金,由于細節的不同,幾年下來,結果可能也會大相徑庭,甚至也可能出現虧損。
定投基金類型不同
國內推出的基金定投所選擇的基金主要有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但也有一些像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基金,選擇不同的基金作為定投的標的,其結果截然不同。
基金定投主要利用基金凈值高時買入份額少、凈值低時買入份額多來降低風險,平攤成本,只有風險較高、凈值波動大的基金才能較好地發揮這種作用。債券型基金風險較低,凈值波動較小,平攤成本效果不佳。如果兩位投資者都開立定投計劃,分別選擇股票型和純債型基金,在經歷較長的定投期間后,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一般就會遠高于債券基金。
定投基金業績不同
基金定投有自身的特點,它最終的效果與其標的基金的表現是分不開的。中國基金業的歷史僅僅10年,基金發展還很不成熟,不同基金公司的經營理念、人才結構、投研能力、基金經理個人素質和基金風格等方面的差異較大。資本市場變幻無常,不同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之間分化嚴重,同期成立的基金也可能業績差距明顯。如2009年總體上來看是“小牛市”,上證指數漲幅較大,但基金的表現卻參差不齊,收益最好的一只偏股型基金漲幅超過116%,而墊底的一只全年收益只有9%,二者相差11倍。
筆者統計了2003年成立的10只偏股型基金到2009年10月份的總收益情況,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一只為易基策略成長基金,接近31%,而最低的一只為泰達荷銀穩定基金,不到16%,基本上相差1倍,業績差距決定了其定投差距也會較大。開立定投時,應選擇公司好、規模大、業績優的基金。
起始點不同
基金定投理論上可忽略時點選擇,但資本市場的不同時期開始定投,投資效果不一樣。有一項專門針對基金定投的研究表明,在過去8年多的定投計劃中,市場幾經起伏,但無論哪一年開始的定投,都取得了正收益,定投時間越長,基金的正收益越明顯,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還有一項研究結果可能有悖于基金定投原理;時點對定投的影響較大。比如在熊市開始定投,效果要好于牛市;市場處于高點結束定投要比市場處于低點時結束定投效果要好得多。許多投資者都信奉長期投資的理念,但長期投資不等于長期不動,雖然開立了3年、5年甚至8年的定投協議,如果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也應做適當調整,如轉換為其他低風險基金等。另外,一些開立定投的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傾向于停止定投。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市場下跌正是積累更多份額的時候。
選擇的收費方式不同
購買基金一般都有申購贖回費,有的公司為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除了前端收費,還規定了后端收費,許多投資者認為相差無幾,忽略了選擇。事實上,這兩種收費方式的差別較大,特別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投資期間后,其差別更是非常明顯。
前端收費是在購買基金時付申購費,而后端收費則是在贖回時才收取費用。它們之間一個最明顯的差別就是,采取后端收費是將所有扣款都先進入投資賬戶,而前端收費則是將扣除費用后的余額進入投資賬戶。同時,幾乎所有可選擇后端收費的基金都規定,后端收費的費率隨著投資者持有時間的長短而不同,持有時間越長,費率越低,一般達到某個年限,費率則變為0(筆者在本刊2010年第7期已作闡述)。
分紅方式不同
基金有兩種分紅方式: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現金分紅即基金進行分紅時,將分紅所得以現金直接劃到持有人賬戶,而紅利再投資是將分紅所得的現金直接用于購買該基金,將分紅轉為持有基金單位。
長期來看,紅利再投資要好于現金分紅。前者將分得的現金直接轉投為基金份額,且基金公司不收取申購費,使投資者能積累到更多的基金份額,充分發揮資金的復利效應。基金公司一般的默認分紅方式是現金分紅,在開立定投計劃后可隨時修改,從而享受紅利再投資所帶來的良好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紅利再投資優于現金分紅僅是一般情況,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在市場的不同時期分紅,其結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定投期間正處于上升間,或先跌后升最后處于較高位置,或市場主要處于震蕩行情等情況下,采用紅利再投資的方式可能較好;如果定投期間市場主要處于下跌周期,采用現金分紅可及時將分紅所得落袋為安,現金分紅可能會優于紅利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