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炒股,算得上是廢寢忘食的“釘子戶”,就像退休前在單位里上班要評考勤獎似的。
股市折損 轉做基民
面對變化莫測的股市,大盤漲跌就像小娃娃的臉,陰晴不定。眼看股票被套,她卻無視股市下跌的大趨勢,總不忍心割肉止損,一心堅守,等待反彈。結果,一開始虧損的“芝麻”,被堅守成了“西瓜”,老本損失40%以上。好不容易等到股市出現反彈時,老伴卻急忙殺雞取卵,趕快賣出。但剛剛賣出后股票又繼續上漲了,喪失了最佳賣出時機。原本能揀個“西瓜”卻只撿了“芝麻”。
眼見物價上漲,存款利率又低,老伴投資理財,想到了樣板戲《龍江頌》里一句精彩臺詞:“堤內損失堤外補”。經過股市的挫折,老伴深知自己的本事有幾斤幾兩,不夠資格當個股民,就當個基民吧。她從自己承受風險能力的實際出發,確立了理財知識要常學,基金品種要多元,手里資金要余糧的“三要”理財思路,尤其鐘情于上漲賺凈值,下跌賺份額的基金定投。
基金理財需適時而動
老伴經過股市的洗禮后,人也學精靈了,有了自己的理財主張。在投資理念上她更重視風險承受力。今年需要堅持以現金為王,把握投資比例,關注中期經濟和通脹壓力,緊跟政策熱點投資基金,但也不能嫁“基”隨“基”,靈活操作尤顯重要。今年藍籌股基金可能相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相關的熱點板塊如新能源、內需消費、低碳經濟等將有望成為貫穿全年基金市場的主線。基金品種的選擇上需要合理組合,關注基金的成長性和具有防御能力的靈合配置型基金,把握理財產品的優劣,以便進可攻退可守,適時獲利了結。
優化配置值得重視
今年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的綜合優化配置較為合適,但選基和擇時是成功的關鍵,可選擇基金長期業績排名靠前,公司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等優質型基金進入。債券市場可能面臨政策調整預期的壓力,目前3年期央票復出利率上調,釋放出鎖定資金、收緊流動性的信號,在債券市場走勢中已有所反映,但只要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脹,央行不會大幅加息,債券基金仍有望獲取較好的收益。
基金的優化配置仍然值得重視。如可將投資金額配置股票型、指數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基金的比例分別為15%、10%、15%、25%、10%的組合配置,另外可將25%的資金用于基金定投。在堅持基金中長期持有的原則下,適時主動作為,放長線釣大魚,看大方向賺大錢,遇行情頻繁波動時,看小方向賺小錢。
兩年來老伴適時基金轉換、申購、贖回,收益率達15%以上。她相信,基金投資的理財方式能讓她堤外損失堤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