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奶與糖同煮有毒
(1)不良習慣:有人煮牛奶時,習慣把奶和糖摻合在一起同煮后飲用。
(2)有害物質: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提高智力等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煮法失當,將白糖(冰糖)與牛奶同煮,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形成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但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有毒,對人體產生危害。科學家們把這種蛋白質與糖在高溫下生成有毒害產物的變化,稱之為梅拉德反應。
(3)注意事項
①要想吃甜牛奶,可待牛奶稍涼后再加入糖。但是牛奶加的糖量不可超過10%,即100克牛奶加糖應低于10克,否則會形成高滲奶,不但不易消化吸收,降低營養價值,而且會滯留在消化道中,影響腸胃功能。
②奶粉在常溫下放置時間過久,會逐漸產生乳糖基賴氫酸,使奶粉失去應有的營養價值。
2 牛奶與果子露同飲降低營養
(1)不良習慣:有人喜歡將牛奶與果子露同飲。
(2)有害物質: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果子露屬酸性飲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質凝固成塊。
(3)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直接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4)臨床表現:易出現腹瀉、腹痛和腹脹等癥狀。
(5)注意事項:如果要吃酸性水果或喝橘子汁等,應在飲用牛奶1小時后進行。
3 牛奶與藥物同服降低療效
(1)不良習慣:有人服藥時不用開水送服,而是用牛奶送服。
(2)與牛奶相克的藥物
①抗生素類。如四環素、土霉素、強力霉素等。因這一類藥物與牛奶中的鈣離子在腸道形成穩定的絡合物或難溶性物質,大大減少藥物的吸收,降低了藥物的療效。甚至完全失效。
②降壓藥。嚴重高血壓患者在使用帕吉林(優降寧)等降壓藥時,同時喝牛奶或進食奶制品,可能引起血壓驟升,重者會使血壓持續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
③強心藥。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洋地黃、地高辛等藥物時、喝大量牛奶容易產生中毒反應,甚至發生意外,因為牛奶中所含的鈣能增加強心苷(洋地黃、地高辛)的毒性。
④含鐵藥物。缺鐵性貧血是婦女、兒童的常見病。牛奶中的鈣離子可與鐵劑在十二指腸吸收部位發生競爭,使鐵劑吸收減少,降低其療效,故有些患者長期服用鐵劑不奏效,可能是同喝牛奶所致。
⑤鈣鹽和堿性藥物。長期服用過量鈣鹽和堿性藥物,再過量飲用牛奶,易引起高血鈣、堿中毒綜合征,即乳一堿綜合征。患者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乏力、厭食、口渴、多尿、腎絞痛等。嚴重者可發生精神抑郁或錯亂等。
(3)注意事項:服用藥物時不宜用牛奶送服,可以在服藥1~2小時后再飲用牛奶。
4 牛奶中加入酸性飲料易凝結成塊
(1)牛奶具有兩性電解質性質:牛奶是一種膠體混合溶液,具有兩性電解質性質。即在酸性介質中以復雜的陽離子態存在,在堿性介質中以復雜的陰離子態存在,在等電離子時(pH值4.6)以兩性離子態存在。
(2)有害物質:蛋白質在等電離子時溶解度最小(鮮牛奶的pH值一般為6.7~6.9),如果pH值下降到4.6時,牛奶中的酪蛋白就會沉淀。牛奶進入胃腸后,先由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然后進入小腸,此時吃進的酸性水果或酸性飲料都會使牛奶pH值下降,使牛奶中合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結成塊。
(3)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所凝結的塊狀物,不易被消化吸收。
(4)臨床表現:易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5)注意事項
①牛奶中不宜加酸性飲料,如酸梅湯、橘汁、檸檬汁等。
②在沖食奶粉時也不宣加酸梅晶、山楂晶等以調味。
③醋中含醋酸及多種有機酸,在飲用牛奶或奶粉時,不宜立即食用合醋食物。
④脾胃虛寒的人,飲用牛奶或沖食奶粉時,如果立即食用含醋食物,更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5 牛奶與酒同飲易誘發脂肪肝
(1)牛奶和酒的功效
①牛奶。性平,味甘。補虛損,助生長,壯筋骨,益肺,抗癌,增強免疫力。
②白酒。性大熱,味甘、苦、辛,有毒。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
(2)牛奶與酒相克
①誘發脂肪肝。酒中的乙醇有抑制脂肪氧化分解和促進脂肪合成的作用。它可以使脂肪在肝臟中蓄積,從而誘發脂肪肝的形成。而奶類多含脂肪。如果與酒同飲,更加促使肝中脂肪量的增加。
②慢性中毒。酒中還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甲醇、醛類、鉛(由蒸餾污染)等,其中醛類是有毒物質,如甲醛含細胞原漿毒,能使蛋白質凝固。而奶類蛋白質含量高,如果奶類與酒類同飲,將有害健康。
(3)注意事項:牛奶與酒不要同時飲用
6 牛奶與巧克力同吃易缺鈣
(1)不良習慣:同時食用巧克力和乳類食品
(2)有害物質:牛奶中富含蛋白質和鈣。巧克力中含有草酸。如果牛奶與巧克力同食,則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就會結合生成草酸鈣。
(3)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影響鈣的吸收。
(4)臨床表現:易造成頭發干枯、腹瀉,出現缺鈣癥狀和生長緩慢等。
(5)注意事項:巧克力與乳類食品不宜混吃或同時食用。
7 雞蛋與豆漿同食降低營養
(1)不良習慣:有人習慣在豆漿里煮雞蛋。
(2)蛋白質的代謝:每100克豆漿含蛋白質0.9克。每88克雞蛋(紅皮)中含蛋白質12.8克。蛋白質進入胃腸,經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為氨基酸,而后由小腸吸收。
(3)有害物質:生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破壞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雞蛋的蛋清中含有黏性蛋白,它可以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
(4)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阻礙蛋白質的分解,降低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
(5)注意事項:雞蛋和豆漿不能同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