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后,大腦也隨之“退休”了。他們說:“年紀大了該休息一下了,懶得再動腦。”還有人認為:“用腦太多會短壽。”其實這些貌似合理、為懶惰尋找借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因為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并不喜歡“退休”二字,而恰恰相反,大腦越用越靈,只有勤用腦、科學用腦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國已逐漸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成了社會最關心的重大問題。人體除必須保證身體健康外,重要的還應保證精神和心理健康,而精神、心理健康則依賴于腦功能的正常。俗語說: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如果只理解為肢體運動是不全面的,還應包括大腦運動。大腦是人體各個器官的司令部和總指揮,只有大腦功能正常,才能全面調節全身各臟器的功能正常運轉,一旦大腦老化,必然會加快其它各器官的衰老。大腦“用進廢退”,只有勤用腦,重視大腦保健,使腦細胞退化減慢,才有利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保持正常。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科基里斯指出:“腦子用得越少,越易老化,腦子開始工作的時間越早,延緩的時間越長,腦細胞老化的速度越慢”。科學家通過大量事實證明,勤用腦的人比用腦很少的人,腦的老化和智力衰退要慢得多、輕得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奮發向上而勤用腦的人,其智力水平要比懶惰者高50%左右,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那么怎樣科學用腦才能保證大腦健康、延緩大腦衰老呢?筆者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注意科學用腦研究表明,人的聰明才智不單是由腦細胞的數量決定的,而是看腦細胞的開發和應用程度,大腦細胞的工作能力是需要長期堅持鍛煉逐步增強并保持活力的,如果長期不用腦已獲得的才智也會衰退。因此中老年人應堅持每天看書看報,或堅持寫作,不斷學習,接受新知。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緊張的腦力勞動對能量的消耗極高,若大腦工作時間過長就會疲勞,感到頭暈腦脹,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因此在用腦過程中,要注意休息,要動靜、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避免大腦長期超負荷運轉,避免用腦內容單一(興趣廣泛,交替學習,比長時間學習單一內容,學習效率要高)。最好腦力勞動和其它各種形式的活動穿插進行,如在用腦一小時左右后去散步或聽音樂二、三十分鐘,這樣最有利于腦神經細胞的調節與恢復,保持精力充沛。而過于懶散、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最有害身心健康。
精神樂觀開朗保持寧靜平和、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興趣廣泛,熱愛生活,知足常樂,遇事不急不躁、節哀制怒,防止緊張焦慮、精神抑郁,有利于保持全身和大腦的血行流暢。
保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消除大腦疲勞的最好方法,因此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中老人一般每天應睡足6~8小時),提高睡眠質量,盡量不熬夜。
適當娛樂健身找出一套適合自己調節與保持大腦活力的方法,如散步、打太極拳、跳舞、聽音樂、游泳、種花、養魚、吹拉彈唱等。
加強大腦營養充足高質量的營養是保持大腦正常工作的基礎,生活中應重視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的供應,適當多吃些魚、瘦肉、蛋奶類、核桃仁、芝麻、蜂王漿和蔬菜水果等。要特別重視早餐,不吃早餐或早餐過于簡單不利大腦和身心健康,應及時糾正。
重視器械健腦手部運動和勞作與大腦健康密切相關(可通過經絡使大腦保持氣血流暢),有關專家指出,用筷子吃飯、玩健身球、經常梳頭(木梳最好)、彈奏樂器、書法、織毛衣、搖扇等,是健腦益智、防止與延緩大腦衰老的好方法。
保持一顆童心 保持童心和好奇心,是探索知識、學習新知、加強思維活動的原動力。
加強人際交往主動與不同年齡、職業的人交往,特別是忘年交會使自己的生活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和活力,使身心更加年輕有朝氣。
學習環境雅靜消除生活中對大腦的不利因素,工作、學習要選擇寧靜、幽雅、潔凈的環境,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燥聲和污濁空氣損害大腦健康。
重視用腦禁忌一忌病中用腦勞神:二忌嗜煙酗酒;三忌蒙頭睡眠;四忌大腦受到意外傷害。
防治相關疾病 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性癡呆、原發性老年癡呆,是大腦健康的最大不利因素,要積極防治。加強養生保健,適當運動,特別要注意調節飲食,少吃高脂、高糖、高鹽、高膽固醇飲食,適當多吃有降脂、降壓作用的食品如山楂、洋蔥、香菇、黑木耳等。
適當進行藥補腦功能衰退,必要時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進行藥補。可適當服用人參、刺五加、五味子、枸杞子、丹參、仙靈脾、首烏、熟地、當歸、補骨脂以及腦靈素、青春寶、天王補心丹、河車大造丸等有補益氣血、填精補髓、益智健腦作用的方藥,對強身壯體、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高大腦活力、延緩大腦衰老等,有較好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