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類一些心腦疾患病人需要經常長期應用抗凝類藥物(如雙香豆素等),若用量過大容易導致腦溢血。病人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藥,并注意監測凝血機制以防意外。
鎮靜類 安眠、鎮靜類藥物如水合氯醛、氯丙嗪,可在發揮藥效時產生抑制心臟功能和擴張血管的作用。患者如自行使用,尤其是隨心所欲地大量服用,則可能引起血壓下降,勢必減少大腦供血。當血管內形成血栓而堵塞時就導致缺血中風。長期大量應用安眠藥物而引起腦萎縮、腦動脈硬化甚至腦卒中者,在臨床實踐觀察里比比皆是隨時可見。
利尿類通常應用的利尿藥,如速尿、雙氫克尿噻等,使腎臟排水排納,體內血容量減少,對輕度高血壓患者有利。臨床研究發現雙氫克尿噻能產生代謝性副作用,可引起部分病人的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還可引起血尿酸升高和低鉀血癥,對病人的健康狀況不利,只能作為第二線輔助治療用藥,所用劑量以每天12.5毫克為宜,老年患者劑量應減半。中老年病人如長期大量使用,勢必因尿液大量排出而造成體內丟失大量水份,血液濃縮導致血栓形成。
降壓類 此類藥物甚多,如α-受體阻滯劑、β-阻滯劑、轉換酸抑制劑、中樞作用藥及復方制劑等。常常見到高血壓患者降壓心切,自行購買藥品,不遵醫囑而超量服用或混合使用,殊不知血壓短期內急劇降低會造成心腦供血不足,血流緩慢就易于聚集形成血栓,血管一旦阻塞則導致缺血性中風。已經產生動脈硬化、血管內膜形態不佳的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般血脂超標,急速降壓的風險較大。長期依賴降壓藥而不降脂、軟化血管,勢必導致中風。
鎮痛解熱類這類藥物如安乃近、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抗病毒沖劑、水楊酸制劑等,應用于高熱病人一般通過發汗散熱而降低體溫。身息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伴有腹瀉、嘔吐等癥,在發汗后又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因體內嚴重缺水造成血液濃聚,促使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這時應輸液或飲用糖鹽水緩解缺水狀況。體質不好的人平時應增強免疫力,發生高熱時可采用物理降溫等安全手段,慎用鎮痛解熱類藥物。
止血類 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經常使用維生素K、止血定、安絡血、止血敏、止血芳酸、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止血藥。這些藥物應用恰當可以安全止血,但使用過量則會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而導致中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檢測凝血酶原時間,控制好藥物劑量。動脈硬化、血脂高的人一旦有形成血栓的條件,必然慎用此類藥物。短期大劑量的激素沖擊治療,一般只用三天;常規劑量也不宜單純長期應用,需加免疫抑制。
避孕類研究顯示,口服避孕藥如過量服用可導致腦內動脈或靜脈血栓形成。資料證實,每100萬用藥婦女因腦血栓住院治療有100人,5人死于中風。所以,每日藥量不宜超過50毫克。
中草藥保健滋補品 滋補藥品需貨真價實、應用恰當,否則損傷氣血陰陽,虛不受補。中老年體弱者因延誤加重病情而引發中風者時有所聞。比如,陰虛陽盛的人使用補陽藥品情同火上澆油,陽虛氣虛的人使用養陰藥品恰似雪上加霜。補藥不可濫用,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必須因人而異、因時制宜。運用得當可以令人正氣強盛氣血充盈,否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