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夏季,意外不斷,美國歌壇“天王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年僅50歲,震驚了全球。加上此前去世的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48歲的羅京,使人們對健康問題更加關注。那么,當保健知識在全球日漸普及的今天,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事業(yè)如日中天者遽然去世呢?筆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營養(yǎng)學會臨床營養(yǎng)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黑龍江省營養(yǎng)學會臨床營養(yǎng)學會常務理事兼主任委員、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營養(yǎng)學教授孫淑芝。
孫淑芝老師屬于中國第一代營養(yǎng)師,曾獲得中國營養(yǎng)學會“俞錫璇”獎,這是東北三省中唯一獲得此項獎勵者。孫老師認為,這些人忙于事業(yè),對健康問題不夠重視是主要原因。據(jù)孫老師介紹,在國人平均壽命已經(jīng)達到70幾歲的時候,北京中關村精英階層平均壽命才48——58歲!過度勞累,透支健康,加之應酬多,每天在酒桌上周旋,攝入油膩太多,使諸多中國精英心腦血管病高發(fā),短命夭折。
如今,國人的健康問題的確不容樂觀。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終日忙于事業(yè),疲于奔命。據(jù)衛(wèi)生部披露,中國有2億多人超重,高血壓患者1.6億、高血脂患者1.6億、糖尿病患者4000萬,另外還有一大批至少是這個數(shù)2倍的潛在的患者。據(jù)了解,印度如今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而我們中國名列第二,且增長速度很快!黑龍江的大慶地區(qū),20歲以上成人中,糖尿病患者占到了20%!非傳染性疾病富貴病發(fā)病率如此之高,真是可悲、可嘆。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健康的定義為:“不僅身體沒有疾病或者虛弱,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睋?jù)專家介紹,國人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健康概念的只占15%,另有15%患病,其余70%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孫淑芝老師提醒,越是工作忙越是不能忽略健康問題,就越是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鍛煉身體;不能滿足于對保健知識的一知半解,用點什么保健品敷衍過去,那是自欺欺人。她強調:國入應該管好嘴、邁開腿,把住病從口入關!尤其應該注意的是:盡量少去飯店,飯店的油膩太大!管好嘴,就是把住病從口入關。過去說“病從口入”,是指不要把細菌等致病菌吃進肚里;現(xiàn)在說“把住病從口入關”,則應該是不要把過多的致病因素吃進肚里。這些致病因素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是指細菌,主要是指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脂肪、糖水化合物以及污染物質和激素等等。當今社會,很多人關注自己的收入,不太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健康應該從最基層抓起,每個人都應該養(yǎng)成健康的好習慣,那樣,我們的人均壽命還會大幅度提高。
孫老師指出:有些成功人士或官員把吃喝玩樂作為每天活動的主要內容,有的人幾乎“天天在城里頭吃館子”。據(jù)了解,國人每天人均用油44克,已經(jīng)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的25克將近一倍。這是國人富貴病增多的。大原因??墒牵阒绬?飯店里人均用油已經(jīng)高達84克,超過了25克的3倍還多呢!真的需要警惕呀!聽到過有的人私下慨嘆:下一頓飯館,幾天緩不過勁兒來……是啊,一下子吃進去了超過標準3倍半的油膩,需要多少天的時間稀釋啊?可是,如果經(jīng)常這樣吃下去,那還有稀釋的機會嗎?孫老師大聲疾呼:喜歡大吃大喝者,確實需要警醒了,管好自己的嘴啊!
據(jù)孫老師講,人到中年以后,身體素質逐步下降,而自己往往渾然不曉,沒什么感覺。很多人以為自己依然年輕,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和年輕人一樣不服輸、爭強好勝,讓身體超負荷運行,為疾病突然爆發(fā),埋下了隱患。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沉重:老人需錢贍養(yǎng)、孩子需錢培養(yǎng);還有住房、醫(yī)療、上學三座大山壓迫,壓力巨大。自己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想方設法賺錢,滿足家庭之需。不少人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中年白領更甚,他們事業(yè)有成,腰包漸鼓,終日勞累,應酬頻繁,體態(tài)發(fā)福,無暇鍛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使脂肪堆積、身體虛胖。有人說,城鎮(zhèn)中流行肥胖癥,說的就是這些人。有醫(yī)生說,肥胖是萬惡之源,這話略顯偏激,卻有一定道理。肥胖與諸多疾病有淵源,肥胖常常帶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癥、高胰島素血癥等內分泌代謝方面的隱患,往往導致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中風、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發(fā)生。醫(yī)學研究表明: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糖尿病的共同土壤是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又源于肥胖。如今,肥胖已經(jīng)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種病癥,因為它是許多代謝性疾病的罪魁禍首。而一般人對肥胖習以為常,不認為是病態(tài)。多數(shù)人是出現(xiàn)了臨床癥狀、不舒服,才匆忙找醫(yī)生就醫(yī),往往有點晚了。有的人感覺有點早期癥狀,頭暈嗜睡、渾身沒精神,血壓血脂都高,用藥以后緩解,或者癥狀不那么明顯了,就不再重視,藥物治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那些不良生活習慣積習難改,貽誤治療良機,常常導致一些意外發(fā)生。
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現(xiàn)在提倡“慢生活”,就是針對社會壓力大而提出來的。目前這一提法在發(fā)達國家很受歡迎。
我國對這些問題也早就留意了。實行體檢制度已經(jīng)幾十年了,《光明日報》十幾年前就呼吁“知識分子英年早逝提醒人們——自我保健不容忽視”,可是至今自我保健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由于缺乏經(jīng)常性的健康教育、疾病干預等有力支持,單純的體檢常常流于形式,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邁開腿,就是要堅持包括體育鍛煉在內的各種活動。
要培養(yǎng)開朗、豁達的性格,保持穩(wěn)定樂觀的情緒,要注意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大度恢宏,不要過多苛求別人和自己,不要動輒激憤難抑、感情沖動,這樣最傷身體。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平素盡量減少超負荷運轉,不要過勞、過累:飲食要合理平衡,不要總是生猛海鮮、大魚大肉,少吃肥膩,不要吃得過飽,一般吃八分飽就可以了,少葷多素、少精多蔬,多吃果菜,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咽。不少人喜歡喝酒,酒其實是個好東西,少飲,舒筋活血,一般一兩正好;但不可多飲,不可貪杯、飲酒無度。同時,體育鍛煉必不可少,可以根據(jù)個人愛好,選擇慢跑j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等,每天最好堅持40分鐘的有氧運動;但運動不可過于激烈。以運動后無不適、身體能夠承受為標準。
孫老師認為,如果真能夠持之以恒地做到這些,你的“三高”問題很可能解決,身體很可能由“亞健康”狀態(tài)轉為健康。說來說去,最主要的就是兩點:一是盡量少去飯店,遠離那高達膳食標準3倍半的84克油;一是每天運動,持之以恒。也許,比起用多少保健品來強多了。順便應該說明的是,孫淑芝教授已經(jīng)68歲,各項生理指標都正常,幾乎不用什么保健品,就是飲食調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