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不少男男女女的皮膚上特別是臉上常會出現許多令人討厭、有損容顏的“斑”;其中,年輕人往往以黃褐斑(俗稱“蝴蝶斑”)為主,而歷經滄桑的中老年人則以“老年性色素斑”(俗稱“壽斑”)居多。臉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膚上,一旦出現這斑那斑,惱人之余,很多人四處尋醫問藥,以求藥到“斑”除,恢復風光亮麗、潔凈無瑕。但世間不是缺少“靈丹妙藥”,就是療法不盡如人意,甚至挨痛受苦。其實,隨著醫學事業的進步,尤其是祖國傳統醫學的發展,許多惱人的“斑”是可以“吃掉”的。
年輕人“吃掉”黃褐斑
黃褐斑是一種年輕人臉部易患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其表現為皮膚出現淡褐色或淺黑色的斑點,形狀常不規則,多分布于額、眉、頰、乃至嘴唇等處。一般沒有自覺癥狀及全身不適的癥狀。究其原因,專家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機體內分泌代謝紊亂。比如女青年月經不調、妊娠反應、藥物如避孕藥反應,或者患卵巢、子宮疾病等等引起內分泌代謝紊亂所致。有的男女青年由于腎上腺趨于衰退,也能導致黃褐斑的發生。
二是患有某些消耗性疾病。像結核病、腫瘤、貧血、肝病及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誘發黃褐斑的生成。而由肝功能異常所誘發的黃褐斑的幾率較大,故人們又將它稱之為“肝斑”。
三是過多的陽光照射。特別是盛夏季節,烈日當空,驕陽似火,倘若勞作或野游日照過久、過多,由于受紫外線的強烈作用,可使皮膚黑色素增加,從而出現色素失調和組織變化,導致黃褐斑的發生。四是化妝品產生不良反應。現實生活中的
青少年(尤其女孩子為甚),由于經常或過多地使用化妝品,或使用不當、或使用劣質產品,往往很容易刺激肌膚以致色素沉著,久而久之便可形成黃褐斑。
五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年輕人的飲食中長期缺乏谷胱甘肽,就很容易使肌膚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而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能夠形成多巴醌,進而氧化成多巴素并形成黃褐色或黃黑色的色素尤其是黃黑色素的增加是色素沉著和黃褐斑形成的直接誘因。
因此,專家研究認為,合理地調整青年人的飲食結構,對于預防和治療黃褐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一些合有比較豐富的谷胱甘肽的食品,如西紅,柿、洋蔥、香椿、萵苣等蔬菜和新鮮瓜果。同時,以下物質不可缺少。
微量元素硒研究表明,硒有防治黃褐斑的功效。含硒豐富的食物有蛋制品、魚、蝦、動物肝臟等,尤其是魚、雞、鴨、牛、羊、豬之類禽畜和魚類的眼組織中含硒相當豐富。
維生素E它具有一定的抑制黃褐斑形成的作用。因為當體內缺乏維生素E時,體內不飽和脂肪酸便會過度氧化,過氧化脂質與蛋白質相結合就會形成“脂褐質”。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E則能抑制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減少脂褐質色素的產生。維生素E廣泛存在于植物油脂中,尤以麥胚油的含量最為豐富,其次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棉籽油、豆油等。
維生素C這種維生素能夠抑制皮膚內多巴醌的氧化過程,使皮膚內深色氧化型色素還原成淺色還原型色素,從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防止它在皮膚內慢性沉著。因此,青少年不妨多食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果品和蔬菜等食物。
核酸核酸在人體內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它能抑制色素沉著,使皮膚光潔、細膩且富有彈性,故被美容專家譽為“葆青春食品”。日本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女性如能每天服用核酸800g,四周后皮膚就會變嫩,斑點消失。富含核酸的食物有魚、蝦、動物肝臟、酵母、蘑菇、木耳、花粉等,它們對于防治黃褐斑具有顯著的效果。
葉酸女子特別是孕婦如果缺乏葉酸,可患一種特殊形式的貧血,出現面部色素沉著并形成黃褐斑。大凡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較多的葉酸,其中菠菜的含量最多,其次是動物肝臟、蛋黃等。不過葉酸很容易受高溫破壞,因此炒菜時不宜過久和火力過大。
如果求治心切,可服用一些調節內分泌紊亂的藥物效果更佳:中醫古方中有“消斑湯”,即以絲瓜絡、僵蠶、白茯苓、白菊花各5g,珍珠母12g,玫瑰花3朵,紅棗10枚,加水煎成濃汁,于每天早晚飯后服用,10天后便可見效。但須注意的是,治療期間忌用臉部化妝品,避免日曬過多過久,不要過食姜、蔥、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并少食醋或含醋調味品,以免刺激皮膚和影響療效。同時戒煙、限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郁、沉悶、苦惱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