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條:意大利“當代能源”聚焦上海灘
Wd.winds
6月3日,正值上海世博會的如火如荼。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展——《意大利風姿——第二屆‘當代能源’特爾納獎獲獎作品與賈魯佐視覺藝術協會的‘烏托邦’主題作品聯展》登陸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在28名參展藝術家中,既有久享盛名的大師,也有風頭正健的年青精英,還有正在成長的新人。本次聯展由包括特爾納獎組委會的克里斯蒂娜,科盧(Cristiana Collu)和賈魯佐視覺藝術協會的“烏托邦”主題展的瑪麗薩,維斯科沃(Marisa Vescovo)等國際知名策展人合力打造,展出了意大利當代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共同反映了意大利當代藝術的真實面貌。
“當代能源”與“烏托邦”兩個主題分別闡釋了人類的未來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烏托邦理想,也反映出當代人的生存條件及世界范圍的生存經驗。而且,參展作品的表現形態與創作技法也是豐富多彩的,通過想象力豐富的視頻和裝置藝術,從構思到制作就如同一項現代工程,與傳統的繪畫、雕塑大異其趣,并集中呈示夢鏡與景觀、困境與沖突,也讓每一位理解意大利當代藝術的語境與現狀,去猜測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并且,作為本次展覽也是未來在中國重點項目的負責人馮博一,將挖掘和推舉現今中國當代藝術中最具有才華年輕藝術家,與意大利當代藝術進行一次高端的交流與互動。“外來和尚”的意大利當代藝術展能否讀得懂中國當代藝術這本“經”,中國有能否完全接納這位“外來和尚”,這都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借著世博會的一場春風,為上海灘的文化盛宴上平添了一分“綠意”,這卻是有目共睹的。
廣州首家民營當代美術館成立
孫國勝
“睬你都傻,睬你都傻……”,在去往廣州53美術館的路上我跟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反復學著這句廣東話。5月29日,53美術館作為廣東地區第一家民間當代藝術美術館正式開館,開館系列藝術活動的重頭展主題定為“睬你都傻”這句地道的廣東方言,副標題為“當代藝術在廣東”,這樣的開館展似乎為53美術館定下了基本的著力方向——要在廣東當代藝術的推廣上發揮作用。
53美術館位靠近廣州東部的五山路,毗鄰號稱廣州最貴樓盤的匯景新城。“五山”和廣東話“53”相似,所以取諧音叫做53美術館,面積為1500平方米,由舊建筑改造而成,保留了原建筑的總體設計。5月29日下午,作為53美術館開館系列藝術活動“涂鴉——從德國到中國·廣州”以及“睬你都傻——當代藝術在廣東”兩個展覽同時展開。展覽在時而突襲來的陣雨中展出,例行的開幕式與北京的展覽并沒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前來參觀展覽的人對于我來說確是那么的新鮮和陌生,那些經常出現在電視、雜志以及時尚活動的大佬們沒有到場,活躍于各個藝術活動現場的北京媒體同行也只有我只身在此,在這里我略微顯得有些孤單,以至于有要認識所有到場藝術家的愿望,想從他們口中了解陌生的廣東當代藝術。這讓我想起了在上午舉辦的關于這次展覽的研討會,會上大家的討論的話題集中在了“藝術去中心化”的問題,也就是廣東當代藝術如何在中國發生效應,因為目前它被嚴重忽視了。
“睬你都傻——當代藝術在廣東”展出了36位各個年齡段的廣東藝術家作品,展出作品包括架上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等,展覽力圖反映身處廣東的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和關注方向。以我并不太專業的眼光看,這次展覽的作品整體上并不具有像廣東話那樣的地域性,觀眾很難從作品上直觀的感受到所謂“廣東當代藝術”,相反更多的是表現出了包容與融合。展覽中的許多藝術家作品的確表現出了新穎的面貌,新的藝術一直都存在著,我們只需要多一點點的關注。從這個意義來說,53美術館的成立為廣東藝術家又提供了一個讓廣東人自己以及全國藝術觀眾了解廣東藝術的平臺。第一次總是很艱難的,53美術館邁出了第一步,今后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大展預熱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第二次通氣會在京舉行
2010年6月11日下午3時整,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第二次通氣會在中國美術館會議廳舉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許江和策展人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李磊(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高士明(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對本屆雙年展有關情況作了詳細介紹,通氣會由上海美術館副館長張晴主持,長征空間學術主持盧杰也到場回答了記者提問。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將于2010年10月24日到2011年2月28日在上海美術館舉行,為期128天。秉承上海雙年展一貫的問題線索和文化立場,本屆雙年展將繼續以上海這座城市為母體,從“世博會文化”以及“雙年展文化”的當下語境出發,以“巡回排演”作為學術主題和總體策略,在全球視野中建構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在當代藝術的世界劇場中思考藝術實驗與社會空間之間的關系,力求打造一個跨地域、跨主體、跨媒介的當代藝術現場。
2010上海雙年展的策展過程分為“展開”與“回歸”兩個步驟。“展開”部分是指從2010年6月至10月的國際“巡回排演”,按照三個主題單元,分別在歐洲、美國與亞洲進行:“回歸”部分是指“巡回排演”向上海美術館主體展的回歸,三次“巡回排演”將構成主體展覽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
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巡回排演”計劃從2010年6月開始,共展開五幕,第一幕是胡志明小道,將與“長征計劃”合作,于2010年6月至9月于北京展開,議題為“從生產到排演”。本次“排演”將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老撾之間搭建一系列藝術與思想的活動平臺,深入到這個地區的復雜記憶中,集中探討藝術和思想在重新定義“自我-歷史-社會”這一集合體的過程中的作用:第二幕是從作品到排演,將與PERFORMA:紐約表演藝術雙年展合作,2010年9月24日至26日于紐約展開;第三幕是從展覽到排演,將與MANIFESTA(歐洲宣言展)合作,2010年10月初在西班牙展開;第四幕是巡回排演——上海美術館主體展,于2010年10月23至2011年2月在上海美術館展出;第五幕“從西天到中土——印中學者高峰對話”,將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在上海展開。
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亮相
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即將在9月25日于寧夏銀川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本次展覽云集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丹麥、西班牙、比利時、中國十個國家,在當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28位藝術家,帶來的近五十件藝術精品。展覽將展現全新東西方藝術的獨特風格與文化魅力。在盛大的開幕式同時舉行當代藝術高峰論壇,國內外著名藝術家、評論家以及地產界、IT界、金融界、影視界的著名人士應邀出席,共同探討并積極推動中西方文化、藝術、經濟的交流與發展。
2010年愛知三年展八月亮相
2010年5月5日,“愛知三年展2010”新聞發布會在798的尤倫斯(UCCA)當代藝術中心舉行。原新加坡美術館館長郭建超主持并介紹了愛知三年展的歷史和籌備情況。愛知三年展的藝術總監日本國立美術館館長建富哲和中國藝術家陳紹雄、孫遜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據悉,本次愛知三年展將于今年8月正式開幕。展覽以“都市的祭典”為題目,展出世界各國藝術家包括舞蹈與劇場表演、歌劇、錄像裝置等門類的約70組作品。而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蔡國強將攜手楊福東、孫原、彭禹、張洹、陳劭雄、孫遜等中國頂級藝術家共同參展。從而,為日本進一步了解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新的平臺,促進了中、日間當代藝術的更深層次交流。
藝術親民
北京環球金融中心盲人可以“看\"的展覽
2010年6月17日,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觸·覺-盧浮宮雕塑觸覺展》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舉行。此次展覽也是繼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之后,首次在商業場所舉辦。此次展覽共展出盧浮宮館藏珍品以及隋建國總共22件復制雕塑作品。雖然是復制品,但是這些作品旨在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并可以親手觸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展覽形式和理念,這也是視覺殘障人士可以親身感受的藝術展,體現了此次展覽的非同尋常的公益意義。并且,盧浮宮公眾政策與藝術教育部文化活動策劃主管、展覽策展人古耶特作為《觸覺-盧浮宮雕塑觸覺展》主講嘉賓,詳細講述了法國盧浮宮目前對于殘障人士能夠接觸和了解藝術品而所作的努力和現今的進展,為小眾的弱勢群體體會世界藝術品設立了標準,也為我國相應機構彌補空白做了示范性參照,對公益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值得我國業內人士的深思。
蘇州本色美術館展現中國當代藝術的民間推動力量
蘇州本色美術館在試運行了一年多時間之后,于2010年6月5日正式開館。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批評家及策展人王林先生用近兩年時間悉心為本色美術館打造的正式開館展“中國性-2010當代藝術研究文獻展”也于當日隆重拉開序幕。44個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優秀藝術家給參觀者帶來一場當代中國藝術的集體盛宴。從裝置到雕塑,從水墨到油畫,從行為到影像,整個美術館的空間流動變成一個小型的中國當代藝術之旅,一直努力發掘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精神脈絡的王林此次可謂用心良苦,從藝術家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關注及了解的深入程度,展覽海報及畫冊的概念設計又溶入了他的許多極具思想的創意,現場的布展又體現了他多年策劃展覽的豐富經驗,完美的結合了本色美術館獨特的空間布局。總體而言,整個展覽讓人驚喜不斷,同時帶給大家很多思考的可能。本色美術館館長及投資人陳翰星先生接受本刊采訪表示,會不遺余力的繼續支持中國的當代藝術,給優秀藝術家們提供創作和展覽自己的作品的機會及舞臺。也讓國外的藝術愛好者及從業者更多的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現狀。
今日美術館舉辦第二屆北京藝術大周末
2010年6月5日到6日,今日美術館舉辦第二屆北京藝術大周末活動。本次活動包括觀看美術館館內藝術展覽、參與美術館咖啡館內由京港兩地黑膠音樂人主持的黑膠音樂沙龍、廣場上的親子坊音樂現場表演和夜間的黑膠音樂、威士忌分享派對等。今日美術館也將首次開放館前廣場,以音樂為主題24小時展開不間斷的藝術活動,這將是CBD區域第一個面向公眾娛樂的廣場,是人們走入美術館之前的一個全新的體驗空間。“廣場”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空間,它原本就有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交流和娛樂的功能,而黑膠音樂也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段美好記憶,是停留在音樂歷史上時間最長,并唯一一種物理發聲的音樂介質。把廣場和黑膠音樂結合在一起,推出音樂主題的廣場派對,激發了每一個參與者對音樂的熱情。藝術家、公共知識分子、文化管理精英、策展人、思想者、青年意見領袖等等各界人士以藝術為名連接在一起,與最廣大的觀眾互動,拓展人文與生活的多重內涵以及豐盛外延,開拓城市的公共精神空間。
藝術北京承辦“創意雍和文化藝術節”
第三屆“創意雍和文化藝術節”將于2010年8月15日-22日在北京地壇公園舉辦。今年的藝術節以“創意點亮北京”為主題,策劃一系列創意、藝術、音樂活動,將帶來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實驗性、創新性、寬容性相結合,以“賞燈、淘貨、聽音樂”為主題的“創意點亮北京”、“仲夏音樂節”、“城市藝術生活”、“動漫”、“時尚展示”等幾大核心板塊。而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要承辦方“藝術北京”,提出“城市藝術生活”的口號。藝術展覽區域以藝術創意市集的形式,在多種多樣的藝術品鑒賞和藝術文化展示、教育中,除促進國際藝術交流合作外,也為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個親近藝術、感受藝術以及了解藝術的場所,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一個近距離接觸藝術的平臺。展區包括陶藝瓷器區、架上作品區、藝術衍生品區、藝術教育區、國際藝術交流區和公共雕塑區6大區域約100個展位組成。“藝術北京”藝術總監董夢陽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次藝術節,我們將為公眾帶來一次全新的體驗,推陳出新的點非常多,你們一定會大吃一驚。”
活動展覽如潮
馮大中作品展巡回到家鄉沈陽
2010年5月22日,當代中國國畫界的代表人物馮大中先生的藝術巡回展終于回到了家鄉遼寧。名為“高山景行——馮大中藝術巡回展·沈陽”,此次在遼寧美術館的展出將持續到6月2日,共展出畫家近年來的力作70余件,涵蓋了工筆、山水、花鳥、寫生以及臨仿五大類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在國內首次亮相。《高山景行——馮大中藝術巡回展》是畫家二十年來首次在國內舉辦個人巡回展。從2009年4月北京中國美術館正廳首展開始,此次巡回展已歷時一年多時間,足跡遍布北京、南京、上海、濟南等地。
沈芳正的“過期無效”
沈芳正的首個個展“過期”在阿特塞帝畫廊舉辦。此次個展是其明年在韓國舉辦的大型展覽的前奏展覽之一。沈芳正的創作分為兩個彼此相連的過程,他首先是通過擺拍式的攝影來確定自己的構想,之后則是運用繪畫的方式將這些構想轉化為更清楚的話語。本次展覽中唯一的裝置作品“過期”,也是沈芳正提供的某種“靈丹妙藥”;生活本身就是如此荒誕不經,而針對荒誕的武器就是“荒誕”的方式。“過期”?并非無效!
畢加索5幅銅版畫亮相國內
6月10日,北京二十二院街藝術區與哈格曼畫廊共同聯手,迎來5幅世界矚目的“畢加索原版銅版畫”作品。這也是畢加索的銅版畫作品首次在國內亮相。此次展出帶有畢加索親筆簽名的5幅銅版畫作品,來源于哈格曼收藏世家,是畢加索于1936年創作的個組曲。在他事業高峰期創作出的100幅素描作品被分為了27種不同的題材,于]939年限量出版。其中最為著名的是“Suite Vollara”,創作風格受希臘神話影響,此組作品即此次展出的畢加索原版銅版畫作品。據悉,此次展覽活動中除了這五幅畢加索的珍貴作品以外,還將同時展出歐洲殿堂級藝術家Sisely(法國印象派畫家)的一幅巨作,相信也將震撼人們的眼球。此次展覽將持續到9月。
眾多小朋友以涂鴉歡度“六一”
由北京二十二院街藝術區舉辦的“綠色家園,低碳生活”兒童繪畫藝術作品主題展于6月1日在北京二十二院街藝術區白空間藝術展廳舉行,300余幅兒童繪畫作品進行展覽和評選,大人與孩子一起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了心中的綠色家園。活動現場,二十二院街藝術區組織了百余名小朋友場進行以“我心中的綠色家園”為主題的涂鴉活動,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和美好的愿望,通過繪畫的表現形式展現在一幅幅作品當中,勾勒出一個綠色環保的美麗家園。評委團也在涂鴉作品中評選出了4名環保主題獎。為倡導全民過六一,現場還專門為成年人設置了涂鴉活動區。大人們也在這個六一兒童節拿起久違的畫筆,與孩子們一起作畫過六一,共同宣傳低碳生活、提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