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眾傳媒的發達和愈演愈烈的娛樂精神,讓政壇人物也日漸“明星化”,尤其是那些已經卸任卻又不甘寂寞的領導人。繼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環保片、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代言LV之后,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也于近日“觸電”,開始執導由自己撰寫的劇本改編的電影。
哈維爾繼自己創作的戲劇《離開》在布拉格和世界各地的舞臺上取得佳績之后,今夏,這位捷克前總統的大部分時間將在捷克東北部接近波蘭邊境的小鎮度過,執導根據《離開》改編的電影。
哈維爾曾說拍電影是他的夙愿,但在公眾眼中,他的觸電同樣無需驚奇,因為捷克的電影工業和哈維爾家族頗有淵源。他的叔叔米羅斯曾經在布拉格創辦了一個非常成功的電影工作室,而早在1908年,他的祖父維克斯拉夫建立了捷克首都的第一座電影院。現年68歲的哈維爾,擁有自己的電影制片公司,該公司還曾制作過由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電影《謎》。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解體之前,哈維爾就開始寫這部劇本了。“當‘天鵝絨革命’開始之時,我已經忘了劇本的事”,作為當年東歐劇變中“天鵝絨革命”的領導人之一,哈維爾如是說:“當時我正擔心著完全不同的事,責任重大,就把劇本給扔了。”幸好,哈維爾的一位鄰居還保留了一份早期的草稿。
哈維爾撰寫的《離開》講述的是一個不知名國度中,領導人維勒姆·里格爾在掌權多年后,與政敵維拉斯迪克克萊恩斗智斗勇,并最終敗北引退的故事。哈維爾堅持說,這不算一部自傳體電影。“我個人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可能會悄悄溜進劇作里,但總的來說,這個劇本和我個人的卸任沒有任何聯系”,但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他和劇中主角里格爾之間有不少相似之處。
1989年,捷克民主化后,哈維爾的作家生涯突然被打亂了,他干1990年出任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總統。1992年由于斯洛伐克獨立,哈維爾辭去聯邦總統一職。1993年哈維爾出任捷克共和國總統,并且于1998年連任,2002年卸任。盡管創作劇本的時候,他尚未品嘗到失去權力的滋味,但是這一直是他十分感興趣的主題:“我好奇為什么當一個人失去權力后,會覺得生活也失去了意義,仿佛世界末日一般。”當劇中的里格爾對權力念念不忘的時候,哈維爾卻表示,他很高興自己已經離開了政壇。
政治風云變幻,文學常駐人心
從知名劇作家,到一個國家的總統,再到如今的電影導演,哈維爾走過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哈維爾出生在布拉格一個上流社會家庭,由于“階級出身”及“政治背景”的原因,他一度被禁止接受大學教育。于是,哈維爾一邊擔任學徒與實驗員,一邊就讀于夜間文化學校,一直到1967年才完成戲劇學校的校外課程。
哈維爾自1955年便開始寫作,1959年開始在布拉格的ABC劇團做后臺工作。1963年,哈維爾第一個劇作《游園會》在納扎布蘭德劇院首演。
哈維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幾度出入囹圄,即便如此,他還是出版了十幾部劇本,當選總統之后,依舊擠時間寫作。“我甚至一度期望公眾不再對我感興趣,這樣我就能有更多的時候專注于自己的工作了,我希望回到劇院去寫作,但公眾對我的熱情尚未消減,甚至還不斷增加。而且,不管你在創作上如何才華四濺,可一旦你當過總統,卸任后,人們印象中的你就永遠是一名前總統,這是我之前從未想到過的一點。”
很多前政治領袖都愿意出版回憶錄,哈維爾也不例外,但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用舞臺的形式映射政治。演員斯特雷澤恩說:“有幾個總統能夠寫出可以上映的劇本?因此哈維爾作為一個世界領袖的視角顯得格外特別。”盡管目前,哈維爾政治家身份的光環還是掩蓋了他的劇作家身份,但他相信,從長遠來看,終有一天情形會反過來。“我認為如果你是一個好作家,一個好劇作家,你會比政治家被記住的時間更長,政治風云變幻,文學常駐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