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曾兩度離異的美國婦人沃麗絲·辛普森不惜退位,上演了一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經典愛情故事。7月22日,倫敦蘇富比拍賣行展示了和這段傳奇息息相關的20件珠寶,并將在11月30日的拍賣會上高價拍賣。屆時,這段傳奇羅曼史將和這些珠寶一起,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擁有一件二手珠寶,就像和原主人共享一段歷史。如今,象征著那段上個世紀最富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的20件珠寶,正躺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水晶櫥柜里,靜靜等待著11月底與新主人的邂逅。目前這批珠寶的估價已達到數百萬英鎊。這些珠寶不但代表著溫莎公爵與夫人的那段情史,還記錄著這個威爾士親王與王室、國會、教會和社會輿論的角力,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有關浪漫與陰謀的傳說。
人們好奇的是,溫莎公爵夫人究竟有何魔力,讓身為英國威爾士親王的愛德華八世置王室責任于不顧,甘愿扔掉王冠也要娶一個有過兩次婚史的美國女人?沃麗絲·辛普森真是傳說中的“投機分子”?愛德華八世遇位是否有其他隱情?無論事實如何云山霧罩,都不妨礙這段羅曼史成為經典,更擋不住人們對它的向往。這些珠寶將被拍賣掀起的熱度,證明“人人都想和這個最偉大的愛情故事扯上關系”。
珠寶背后的故事
精美的珠寶展示了溫莎公爵夫婦的絕佳品位,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個值得玩味的故事。
7月22日,倫敦蘇富比拍賣行表示,將于11月30日拍賣溫莎公爵夫婦的20件珠寶。珠寶所記錄的這對情侶的傳奇羅曼史,是英國史樂章里一個跳躍的切分音符。
這20件珠寶現為沙特阿拉伯巨富沃菲克·賽德所有。他為沙特皇室提供基建、國防方面的咨詢服務,也是教育慈善家,牛津大學有他捐贈創辦的賽德商學院。對于此次轉賣,賽德尚未發表任何評價。
蘇富比拍賣行的珠寶專家大衛-博耐特說:“這次拍賣不僅展示了卡地亞與溫莎公爵夫婦無與倫比的默契,藏品的題字還講述了那段20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它們是無價的。”這20件珠寶都是這對情侶自己設計,由卡地亞定制。最貴的兩件各自價值150萬到2口0萬英鎊,分別是1940年一枚用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鉆石制成的火烈鳥羽毛胸針,和1952年一枚用瑪瑙和鉆石制作的獵豹配飾。
這些珠寶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在制作于1934年的一個鑲有寶石的十字架上,刻著“WEare too”的字樣。大寫的“WE”既代表“我們”,也是沃麗絲和愛德華八世兩人英文名的首字母。整句話呼應愛德華八世弟弟肯特公爵(喬治六世)即將到來的婚禮,表示“我們也正相愛”。在一對鉆石袖扣上,刻著“緊抱”的字樣。這枚袖扣誕生于1935年,之后兩人又經歷了兩年的煎熬才終于結婚。他們在婚前給彼此的書信中頻繁用到這個詞。這對袖扣估價7萬到9萬英鎊。同年,沃麗絲送給愛德華八世一只金制煙盒作為圣誕禮物,刻著“David From Waltis”(David是沃麗絲對愛德華八世的愛稱),煙盒上印有歐洲地圖,用寶石標記他們共同去過的地方。
一只估價35萬到45萬英鎊的寶石十字架鉆石手鐲是沃麗絲為了紀念愛德華八世的死里逃生而定制的,上面刻著“上帝為沃麗絲拯救國王”。1936年7月16日,一名愛爾蘭人打算用左輪手槍向正在白金漢宮附近騎馬的愛德華八世行刺,被警方及時發現并拘捕。后來這名行刺者聲稱是一名“外國大人物”用150英鎊買通了他。
這批珠寶并不是第一次出售。根據溫莎公爵夫人的遺愿,她的大部分財產都捐給了法國巴黎帕斯特研究院作為研究癌癥的費用。她去世后,該機構委托蘇富比拍賣行打理珠寶。1987年在日內瓦湖畔,306件珠寶以總價3100萬英鎊售罄,是預期500萬英鎊的6倍,其中幾筆交易創下了珠寶拍賣的最高紀錄。“玉婆”伊麗莎白·泰勒成了遠程“遙控”競拍第一人,她在紐約通過電視屏幕,和來自40多個國家的名流一起競標,并以40萬英鎊的價格競得羽毛胸針,讓查爾斯王子將這枚胸針當作禮物送給戴安娜王妃的美意化為泡影。當天的“標王”是溫莎公爵夫人的訂婚戒指,以180萬英鎊的價格被一位日本商人買走。英國《每日郵報》還拍下了鑲嵌18克拉黃金寶石的粉餅盒,作為大禮送給幸運讀者。作家亞德里安‘伍德豪斯形容當時的場景:“氣氛很熱烈,拍賣變得瘋狂起來。這是一場慈善拍賣,人們都覺得沒有保守的必要。”
這其中還有段小插曲,部分珠寶曾在1946年溫莎公爵夫人家中失竊。1960年,主事者站出來承認偷竊行為,才算給民間廣為流傳的英國王室意圖取回王室珠寶的小道消息辟了謠。
迷人的沃麗絲
性格強勢的沃麗絲一生征服了許多男人,愛德華八世則算得上她的“頂峰成就”。
溫莎公爵夫人本名貝西·沃麗絲沃菲爾德,1896年夏天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度假村,是名非婚生女。她出生沒幾個月,父親便因肺結核去世。母女倆在馬里蘭的巴爾的摩過了好幾年苦日子,生活全憑有錢的舅舅救濟。1901年,沃麗絲的姨媽成了寡婦,她和媽媽便搬進姨媽家寬敞的大宅一起生活。1912年到1914年間,沃麗絲在舅舅的資助下就讀于馬里蘭最好的女子學校歐德菲爾德,結識到不少上流子弟,如長盛不衰200年的杜邦家族的后裔芮妮·杜邦,知名銀器制造商科克家的女兒瑪麗·科克等等。沃麗絲在學校出了名的叛逆,說起粗話來毫不客氣,同時也對籃球、女紅和歷史非常感興趣。
沃麗絲在1916年5月去佛羅里達探望表親的途中遇見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美國海軍飛行員厄爾’溫菲爾德斯賓塞。這是個駕機前還不忘喝一盅的酒鬼,可他竟在一次飛機墜海事故中奇跡般生還,并且毫發無損。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斯賓塞遠征,兩年后,沃麗絲奔赴遠東與丈夫短暫團聚,后來因水土不服染病被送至香港,還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1925年她與斯賓塞回到美國并開始分居,兩年后離了婚。
“社交高手”對沃麗絲來說是個恰當的形容。丈夫出征時,她與在美國的一位阿根廷外交官菲利普-愛斯皮爾關系曖昧。在北京的短暫停留期間,盡管語言不通,她仍結識了不少好友,包括民國外交官顧維鈞一家。顧維鈞第二任妻子黃蕙蘭回憶:“沃麗絲只會說一句中文,‘小伙子,遞我一杯香檳’”。一位意大利外交官形容她,“談吐出色,和不同的人交流起來游刃有余,能讓對方開心”。
和第一任丈夫的離婚手續還沒辦完,沃麗絲就開始和船運大亨恩斯特亞德里治·辛普森交往,這個男人曾是英國女王步兵近衛軍團的上尉。兩人于1928年在倫敦注冊結婚。當時正值船運業鼎盛時期,辛普森一家住在倫敦梅費爾上流社區一處有數名仆人的豪宅里。
沃麗絲的社交才華在倫敦得到進一步施展。她認識了薩爾瑪索——愛德華八世當時的情人。也正是她把沃麗絲介紹給了愛德華八地。1933年12月薩爾瑪·索去紐約期間,沃麗絲取代了她的位置,成為愛德華八世的情人。由于當時的沃麗絲還沒有和辛普森離婚,所以“辛普森夫人”這個名號流傳至今。次年在白金漢宮的一次晚會上,愛德華八世正式將沃麗絲介紹給母親瑪麗女王,父親喬冶五世極其生氣。沉浸在愛情中的愛德華八世哪顧得了旁人的眼光,他向沃麗絲發起猛烈的金錢和珠寶攻勢,帶她游覽歐洲。這甚至引起朝臣的頻頻警告,因為戀情顯然影響了他處理日常事務。沃麗絲強勢的性格、毫不馴服的態度對這位王公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從愛德華八世的官方自傳可以看出,他對沃麗絲的感情是一種徹底的迷戀和依賴,以至于世人都說沃麗絲給他“下了咒”。
野心與陰謀
愛德華八世的婚姻問題引發了危機,王室,政府,人民,教會均反對他迎娶沃麗絲,最后他選擇了退位,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主動退位的國王。
1956年出版的沃麗絲個人傳記,將她形容為一個“迷人、有魅力、極富野心”的女人。她曾向姨媽坦言自己的野心,指望愛德華八世登上王位后一切都會風平浪靜。
可是后來愛德華八世放棄江山也要娶她的舉動超出了沃麗絲的預想。她在信中警告“沖昏了頭腦”的愛德華八世,“我們在一起只會制造災難”;還預言,如果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成為公爵,兩人的日子不會好過,因為這身份“沒有尊嚴,沒有價值,只能成為國內外最臭名昭著的寄生蟲,兩人也會在苦悶中彼此生厭”。在她眼里,愛德華八世是個情感上長不大的彼得·潘,她自己則是誤入仙境的愛麗絲,只能共同寫就“失樂園”的故事。
1936年11月16日,愛德華八世和首相斯坦利‘鮑德溫見面,表達了結婚的想法。首相告知愛德華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為他們作為英國國教的領袖,根據教義,離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為此,愛德華八世提出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沃麗絲在婚后不擁有王后頭銜,他們未來的孩子也不繼承王位,這個方案依然被內閣拒絕。
1936年12月11日,愛德華八世宣布,“沒有我所愛的那個女人的幫助和支持,我感到不可能承擔我肩負的重任”,隨即退位。愛德華八世的弟弟喬治六世成為英國國王,并封愛德華八世為溫莎公爵。退位之后,愛德華八世打算迎娶沃麗絲,英國圣公會拒絕為其證婚。1937年6月3日他們在法國舉行了婚禮,英國王室無一人參加。喬治六世剝奪了沃麗絲使用“殿下”尊稱的權力,因此她婚后被稱為“溫莎公爵夫人”,而不是“溫莎公爵夫人殿下”。
1937年,溫莎公爵夫婦曾受希特勒邀請,造訪德國。當德國轟炸英國時,沃麗絲說:“我不為他們感到難過。”此番言論引得多國政府和媒體懷疑沃麗絲是“德國間諜”。對于這個稱謂,沃麗絲不以為然,還干脆在給丈夫的信中用這個稱謂揶揄自己。
溫莎公爵夫婦在二戰中四處遷徙,在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都待過。后來一艘英國軍船把他們送到美國和古巴附近的巴哈馬群島,溫莎公爵任地方長官,沃麗絲在那里做了5年的長官太太。她痛恨那個地方,稱之為“圣赫勒拿”(拿破侖最后的流放地)。當得知溫莎公爵夫婦打算跟隨一位親德的瑞典巨富的游艇游覽加勒比海,時任首相丘吉爾厲聲拒絕。為此,愛德華八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滿。英國國會認為,沃麗絲的種種行為是在報復這個拒絕她成為王后的國家。“當你看到英國把我毀成什么樣子,你就不會再愛我了。”她在給姨媽的信中這樣說。
多面的公爵夫人
沃麗絲是文化偶像,是時裝繆斯,是購物狂,但在特定時刻,她只是個被英國王室遺忘了的女人。
1936年,沃麗絲登上《時代》雜志封面,成為該雜志的第一位“年度女人”。她有一句名言:“我長得毫不起眼,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別人打扮得更精致。”她從小接觸有關歌劇、流行時裝,以及有關英國王室故事的讀物,還經常模仿王室成員的舉止。成為公眾人物后,她優雅賢淑的穿衣風格成為那個時代女性形象的代表。貼身、整潔,顯露身體曲線的經典服裝,典雅的帽子和手套,都受到女性的追捧。
她還是個瘋狂的購物愛好者,“我沒有哪次去美國不逛商店的,對我來說那兒比美容沙龍更有吸引力。”在英國經濟蕭條的時候,她也不忘去美國“掃貨”,對她奢侈無度的批評從來沒有停止過。
愛德華八世一生嗜煙,1972年死于咽喉癌,先沃麗絲而去。沒有子嗣的沃麗絲在他們巴黎的寓所度過余生,最后的日子里,除了醫生和護士,她不見任何外人。伊麗莎白女王曾欲探望,終因她身體不支,取消見面。1986年4月,沃麗絲去世。英國王室為她在溫莎城堡舉行了葬禮,并將她和愛德華八世葬在一起,墓碑上刻著“溫莎公爵與夫人”。
有這樣一張照片:沃麗絲在白金漢宮一扇窗玻璃后觀看閱兵大典。這是她受英國王室邀請參加愛德華八世葬禮時期的事情。恰逢每年一度的閱兵大典舉行,稍微一個陰差陽錯,沃麗絲就能成為享受尊榮的那個人,但她最終只在丈夫的葬禮上目睹這場壯觀場面,一生只有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