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電視明星、心理專家菲爾。麥格羅連續第五次登上《福布斯》名人富豪榜。今年6月,他以8000萬美元的年收入排在第21位,位列其前后的分別是籃球飛人邁克·喬丹和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此外,他的排名在美國電視界僅次于奧普拉。說到菲爾醫生的生財之道,可遠不止心理咨詢這么簡單。
惡搞電影《尖聲驚叫4》的開頭:菲爾·麥格羅和籃球明星“大鯊魚”奧尼爾被困于室內,兩人分別有一只腳被鏈條鎖住。正如這部片子的無厘頭精神,擅長給人做心理輔導的菲爾醫生已經崩潰了。經過奧尼爾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背負著將兩人救出的重任,菲爾醫生鼓足勇氣鋸斷了自己的腿——但他竟然鋸了自由的那條腿!
誰說菲爾這樣的自嘲,不是出于極大自信呢。這個59歲的心理學家如今是美國當紅的電視明星,在主持圈身價僅低于奧普拉,直播節目《菲爾醫生*已經做到第8季。他連續5年排在《福布斯》名人榜單前30名的位置,最好成績是第12名。這個最富有的心理醫生也是美國各個心理醫師協會同僚們恨得牙癢癢的對象——他引發的職業倫理爭議,就跟他的存折余額的位數一樣多。
心理醫生步入電視圈
被奧普拉慧眼識英才,菲爾成了美國電視上最走紅的心理醫生,但他認為自己只在“娛樂”。
美國直播節目《菲爾醫生》開播已經有8個年頭。看看這檔節目都討論過什么話題:減肥、理財、禮物建議、社交障礙、叛逆青春期、壓抑的婚后生活、父母不肯參加自己的婚禮怎么辦……在若干期節目中,甚至給嘉賓安排了“測謊環節”。菲爾既是主持人,也利用自己多年的心理學研究知識與臨床經驗為嘉賓提供“生活策略”。
菲爾出生于奧克拉荷馬州的維尼塔,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因為父親工作的關系,幾個孩子在德克薩斯州一處油田長大。雖然父親是一名油田設備供應商,可偏偏有著成為心理學家的夢想,這也影響了菲爾的職業選擇。
1968年,菲爾被圖爾薩大學錄取,并獲得橄欖球獎學金。他師從教練格倫多博斯,在場上打中線衛。當年11月,圖爾薩大學隊以6比100的比分慘敗于休斯頓大學隊,這場比賽也以“最懸殊比分”載入美國大學橄欖球史。事后,教練退休,菲爾轉了學,并子承父業學起了心理學,一路念到博士。
奧普拉是發現菲爾主持才華的“伯樂”。這段淵源可以追溯到大約15年前的一樁官司。當時,奧普拉在節目中談及德州牛肉的言論被指“造成了瘋牛病恐慌”,觸犯了《食品誹謗法》,被告上法庭。她聘請“法庭科學公司”作為自己的法律顧問,這家公司正是菲爾和律師朋友于1990年合伙開辦的,專為全球五百強企業和個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立案3年,這家咨詢公司為奧普拉贏得了最終勝利。奧普拉非常滿意“法庭科學公司”的專業素質,對菲爾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邀請他出席自己的節目。一經亮相,菲爾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觀眾緣和主持才華。不多時,他便以“感情與生活專家”的身份,在節目中每周亮相一次。200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Peteski,與奧普拉的個人工作室合作推出了屬于他自己的每日直播節目《菲爾醫生》,為各年齡段的嘉賓解決人生困惑。
菲爾天生有一雙“抓錢手”。他還是名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時,就跟自己的姐夫合伙開了家建筑公司。透過電視打開國民知名度后,他更不會放過這個大好的賺錢機會。在節目開播后不久,他的首部暢銷書《生活的策略》問世了。接下來幾年,他每年都有圍繞兩性話題的暢銷書上市,還有配套的操作輔導手冊。
他的直播節目沒有停下來的勢頭,目前的合約已經續簽到2014年,電視發行商King World每年會支付給他1500萬美元的酬金。惡搞影視作品也很愛他,菲爾迄今已在《尖聲驚叫4》、《辛普森一家》、《黑瘋婆子鬧監獄》中亮相或獻聲過。加上寫書等其他副業所得,菲爾醫生不愧為電視圈吸金能力數一數二的人物。他的兒子杰麥格羅也步其后塵,出了本針對青少年情感問題的書。
關于菲爾的非議沒有停止過。他受觀眾抨擊最多的是“制造話題,吸引眼球”,對此他早就表示,“我在節目中的所作所為并不是心理治療,而只是娛樂。”
麻煩不斷的職業生涯
20多年職業生涯中大小官司不斷,菲爾大概是最懂法律的心理醫生。
菲爾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后的第一份工作,實際上是在父親開辦的私人心理咨詢所工作。幾年后,他與父親雙雙成為女商人塞爾瑪-博克斯開發的培訓課《途徑》的講師。這段經歷與他后來的成功不無關系。他被指在節目中的“名句”都來自塞爾瑪博克斯編寫的《途徑》教程。菲爾也承認,暢銷書《生活的策略》中的素材幾乎是原樣照搬。但他從未在書中或節目中提到關于塞爾瑪·博克斯的只字片語。與博克斯合伙8年后,菲爾把他所持《途徑》的32.5萬元股份不聲不響地出售,博克斯和菲爾父親都被蒙在鼓里。他這種在背后出售股權的行為,被認為是對《途徑》資產價值的損害和對合作伙伴的背叛。這對父子現在很少交談。
2003年,菲爾推出“Shake Up”營養素、能量條、補給品等一系列減肥產品,并找來姐姐和外甥上節目打廣告,這招來非議。有人認為他沒有推銷減肥產品的資質,為此聯邦交易委員會介入了調查。2005年,部分使用過該產品的顧客將他告上法庭,稱“每月需花費120美元的補給品沒有起到任何減肥作用”。1年后,菲爾花了1050萬美元庭外和解了此案,其中大概600萬美元用來賠償原告,但并非以現金的形式,而是用另一品牌的維生素作抵償。
同年,兩名記者聯手打造的菲爾個人傳記再度讓他陷入談論的中心。通過走訪菲爾兒時的伙伴、同學,記者聲稱菲爾“在事業初期非法經營健身業務掘得第一桶金”,并指他在克服困難,一路達成目標獲得成功的同時,“虐待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和員工”。菲爾對這本書置若罔聞。他的第一任妻子,一位前啦啦隊成員站出來表示,菲爾有嚴重的控制欲,要求她每天待在家里,不光干家務,還要健身保持身材。
這一年他還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成立基金會幫助治療有肥胖癥的小孩。這個基金會也資助一些慈善機構,幫助有情感、心靈和財務問題的家庭或小孩。
業界對他是出了名的頭疼。他曾被德州心理學家檢察委員會指控,曾經聘請一位“前患者”擔任他的臨時兼職人員。“小甜甜事件”則是關于他職業倫理的最熱議事件。2008年初,被酒精、藥物和家庭矛盾困擾的布蘭妮住進醫院,菲爾醫生主動探訪,并事后發表聲明,“通過與她和家人的交談,我確信布蘭妮急需醫學治療與心理干預”。但據稱,當天他走進醫院時,布蘭妮已辦好了出院手續。布蘭妮的發言人泰勒表示:“他不僅沒給布蘭妮的家庭帶來任何幫助,反而火上澆油。”加州心理醫師協會的成員認為他根本沒有探病權。
不少心理醫生對菲爾嗤之以鼻,認為他的方法“往好里說是簡單,往壞里說是無效”。他本人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討厭一對一的傳統治療,“我可不會楚楚可憐的‘跟我談談你母親吧’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