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她不安;閑下來,她煩躁;沒朋友,她覺得人生了無趣味。
她被喚作“不夠小姐”——什么東西,于她來說,都是不夠的。
錢不夠。大學時代她手頭比同學們寬裕多了,但是月月光,她還自豪地說:
“至少我沒有負債啊。”工作了,掙得不少,花得更快,漲工資的速度跟不上消費的速度,她常買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好看的杯子、零錢包啊,為了喜歡的鐵盒子買并不好吃的糖。囤了一堆占地兒又不實用的玩意兒,我說:“為什么收集這些東西?”她說:
“沒錢,有錢我就囤積黃金鉆石了。”
時間不夠。上班、加班、和朋友吃飯唱歌看電影、做兼職、旅游、健身、逛商場,還要談一場又一場戀愛。不在你身邊的時候,她永遠在忙著什么事兒,在你身邊的時候,手機會響個不停。她說:“其實我挺‘宅’的。”可除了病得動不了的時間,你幾乎不能在她的住地找到她。
朋友不夠。她的朋友遍布大江南北,同學、同事、驢友、瑜伽教練、指定的發型師,不知怎么都被發展成為朋友。她人緣實在太好了,沒有結婚,已經認下閨蜜們的三個干兒子,因為她對孩子們的盡心,這隊伍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干兒子一個就好,要那么多干嗎?”我問。她說:“難得人家看得起啊,關系又那么好。”
現男友和前男友也要占去她大量的精力,我對于她和后者“不計前嫌”的密切來往很費解,她無辜地說:
“真的沒什么暖昧,分手了還是很談得來,還可以是很好的朋友嘛。”總之,朋友像她收集的杯子,新的舊的什么款式的她都舍不得放棄。
這三者,對“不夠”小姐來說是惡性循環的。多交朋友,會占去很多的時間和錢,所以時間和錢是不夠的:花時間去掙錢和交友,所以時間嚴重不夠:忙著掙錢的話,時間和朋友自然都有損失,時間和朋友又不夠。
在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點是“不夠”小姐繁忙的功課。她日漸消瘦,抓緊著每一樣,填充著每一樣——沒錢,她不安;閑下來,她煩躁;沒朋友,她覺得人生了無趣味。
別笑,
“不夠”小姐有些極端,但太多人身上有她的影子。錢不夠用,房子不夠大,權力不夠重,愛不夠厚實,孩子不夠優秀,資源不夠多……忙碌而不安的人心上,一鏟子挖下去,最易噴出一股或幾股“不夠”的泉水來。
挖一挖,你是“不夠”小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