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的時候,我們并不是一無所有,有多少人羨慕我們年輕,羨慕我們有充沛的精力,羨慕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羨慕我們可以心思單純地追求我們的理想和目標。
其實一生是一道多么簡單的命題,無非就是,你必須夠好!
現在上大學要比十幾年前容易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間遍街都是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的人,這主要源于高校的擴招。
大學生不稀有了,本科畢業證已經不足以讓年輕人謀到一份理想的職業,現在拼的是,你畢業的學校屬于國家211工程嗎?你是碩士畢業還是博士畢業?你是土博士還是洋博士?
前段時間見了一個女孩兒,在一家小網站做推廣工作,而她竟然是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她的很多同學都進了研究所,未來的職業走向是我們從小就心儀的“科學家”。清華的都隨處可見了,別人還有得混嗎?
對于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好像最大的資產就是那一紙證書,可就是這一紙證書,現在也越來越貶值了,那么,我們還有什么資本擠入這競爭激烈的社會?
當然了,今天的大學生和十幾年前的已經有很多不同,有一些來自大都市的孩子,大學還沒畢業,家里就出錢給買了房子,剛一工作,家長就送一輛汽車作為鼓勵。這使得一些家境普通的年輕人更加焦慮,我身邊的同齡人在金錢的資本上優于我,我又憑什么去贏過人家呢?
記得前段時間聽心理專家金韻蓉的一個講座,她講到培養兒子的一些過程,她的兒子11歲的時候就被她送去英國上學。這時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生站起來問她:“金老師,我的情況跟您的兒子不一樣,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能上很好的學校,像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家庭條件一般,上的大學又不是重點學校,我們踏入社會就覺得一切都不如意,生活很灰暗……”
金韻蓉說:“原諒我對你如此殘酷,我的回答是,因為你還不夠好。我給我兒子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很好的生活。”
她講了她的故事,她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上高中之前甚至經常打赤腳上學,高中的時候她表現不好,考入了一所很末流的大學。然后她開始反省,工作之后考取了公費留學生,她在美國念書的時候,靠在別人家里當保姆來賺取生活費,給人家刷馬桶的時候既不能用工具也不能戴手套,因為雇主擔心會刷不干凈。
她的一切都是她自己掙來的。“如果你坐在這里看你沒有的東西,你永遠都沒有。我對你最好的一個忠告是,你必須夠好!”
我和金老師有同感,在招聘的時候,我常常在看過幾十份簡歷后找不到一個哪怕適合面試的人選。這些簡歷很多都來自名牌大學,最常見的簡歷是羅列出一堆大學四年學過的課程:市場營銷、西方哲學史,等等。
至于他最擅長的事情,看不出來;他最渴望做的事情,看不出來;他積累了哪些經驗,更看不出來。他無非是海投了一份簡歷,想找一份工作而已。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抱怨,用人單位不肯用沒有工作經驗的人,越不用我們,我們不是越沒有工作經驗嗎?但是你僅僅羅列了一份你大學四年的課程表,又有哪個單位會憑借著這一張課程表而決定給你一份工作呢?你都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別人又怎么會知道?
剛畢業的時候,我們并不是一無所有,有多少人羨慕我們年輕,羨慕我們有充沛的精力,羨慕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羨慕我們可以心思單純地追求我們的理想和目標。
其實一生是一道多么簡單的命題,無非就是,你必須夠好!
(選自《女友·校園》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