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條,有時候就像喝咖啡,如果不是在家里的話,有時候真的分不太清究竟喝的是咖啡館還是咖啡,吃的是面還是面館。
面館說明書
每年9月20日到次年3月20日,用杭州市場上的冬筍;
3月20日后到4月10日,用湖州/青山的冬筍;
4月10日后到4月22日,用富陽的春筍;4月22日后到9月20日,用扁筍。
“菊英面館”,大概是杭州城里最火的面館了。內里雖然只有條凳三五張,門口卻是車水馬龍。吃上一碗面,多則等待一個半小時,少則半小時。
剛到的食客報上各自的選擇,最佳組合是“片川,加蘑菇,加油渣”。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乖乖地坐到馬路對面,靜候面館老板像自鳴鐘里報時的小鳥那樣不時地站到門口高聲報數:“前面還有三十碗……二十碗……十碗……五碗……”
穿插在這些報數聲中間的,就是店里頭吃面喝湯的聲音了。
除了當年拆雷峰塔以及如今買房子,能讓杭州人如此瘋狂的,大概就是這件事了。這碗面,杭州人叫“片兒川”。
這是杭州獨有的一種湯面。澆頭的基本構成,主要是雪菜、筍片和瘦肉絲,吃的就是雪菜和筍片之鮮美。
杭州城里的“片兒川”老店,自有同治六年(1867年)開業的“奎元館”老神在,前幾年,“杭兒瘋”們又把望江門的一家“慧娟面館”生生地吃成了蔚為壯觀的一大片。
但“菊英面館”做的“片兒川”和別家的不太一樣,其一,面條更筋道,更有咬勁;其二,棄傳統的雪里蕻而選比較新鮮的雪菜,碧綠生青;其三,雖然都是醬油湯底,但“菊英”的湯頭相對清淡;其四,加了豬油渣——現炸,從滋味到cutting,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傳統款式。
最大的區別是食材。而對于“片兒川”來說,最大的食材,就是筍,那可是“片兒川”里的“A咖”。傳統上過于濃厚的湯頭,往往會遮蔽筍的清香。
此外,受季節所限,筍以春季和秋冬為佳。故城中大多數年中無休的“片兒川”館子,在無筍時通常以鮮味大遜的茭白片來續貂。
而在“菊英面館”的冰箱上,可以看到店家貼出的這樣一份面館說明書。
更牛的公告是張貼在店門口的,手寫:“下午兩點以后不要來。”
每年入夏之后,“下午兩點以后不要來”的公告就會換成這一張:“天熱,7月1日停,9月1日開。”(也是手寫)
面館的老板,永遠穿著條迷彩軍褲,長得很像“七小福”之一的元華,更留著元華式的八字胡。
7月1日以后,青山依舊在,只是筍沒了,和筍一起玩失蹤的面館老板,在這整整兩個月里,該不會是躲進山里練功夫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