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專家、綠豆茄子愛好者、所有文憑都丟了正在補辦的張悟本先生,最近遭到了媒體幾乎一致的討伐,其盛況正如他在媒體風光的時候一樣。
由于這種討伐式的曝光,他的“悟本堂”已經停業數天,而且在這種聲勢下,相信再次開張已經遙遙無期。與曾經喧囂一時的“劉太醫”、“林紅薯”們一起,成為幾千年連綿不絕的神醫當中又一位翻船者。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就可以知道,別說為張悟本視為“神菜”的綠豆、長茄子之類并無那種神奇的功效,就是您把所有能上不能上菜譜的東西全都放在一起,也不可能代替醫藥的功能。
應該說張悟本是個很有擦邊球天賦的人,他的十二個頭銜雖然基本都是假的,但他從來沒說自己是在行醫,而是把養生當做幌子。
這個角色的轉換還是挺有意思的,不但規避了日趨嚴格的醫療方面的法規,而且算是掌握了最大的客戶群——其他神醫只是面對病人,他則可以面對所有人。
養生又是一個很時尚的概念,只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的宣傳之后,其利益比治那些疑難雜癥的“神醫”要豐厚,風險也并不大,畢竟綠豆是很難吃死人的。
但批判張悟本以及那些相似的神醫、準神醫并沒有什么意思,因為自從我記事以來,各路神醫、神藥從來就沒有斷絕過。
甩手療法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人記得,鶴翔樁呢?打雞血的年代里,全民不但在身上打雞血,連精神上都像打了雞血似的,然后就是紅茶菌,每家都有個罐子養著那種說不清是個什么東西的真菌。
歷朝歷代都有各種類似的方術,以“花小錢辦大事”的方式來誘惑百姓,而歷代都有百姓相信這些偏方或者奇怪的療法可以真的治病,或者至少可以讓人不得病。這說白了就一個道理:沒錢,看不起病。
可以這么說:凡是神醫蜂起的時候,就是社會在財富分配上出了大毛病的時候。如果看看我們周圍就會發現,雖然比之古代來說,我們的社會醫療保障已經有了相當進步,但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
這時候有人跟你說,如果你吃某些廉價的東西就能治病、或者說不得病的話,是很容易得到信徒的。
這就是張悟本們層出不窮的土壤,既有文化方面的底蘊、又有社會問題的澆灌,張悟本們就會像韭菜似的,一茬一茬長出來。
文化方面是無可奈何的事兒,那幾乎像是一種基因傳播,但相信如果醫療保障可以跟上的話,至少也能抑制張悟本們的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