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只是在工作時間努力,他不可能做出輝煌的成就和杰出的貢獻。
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我以為,這是一個科學的論斷,也富有人生的哲理。
兩個文化程度相同的人,在同樣環境、條件的業余時間里,經過若干年以后,一個通過業余學習,可能成為具有某個方面專長的學者;另外一個則不愿學習,就可能成為庸人。
一個人一生的業余時間比工作時間長得多。如果從20歲開始工作到60歲,每天工作8小時,也不過工作了13年。如果按每周工作5天計算,工作時間就不到10年了。在40年中,除了工作和睡覺時間之外,剩下的業余時間則有17年。
這17年業余時間,只要持之以恒,或鉆研學問,或創造發明,只要方法對頭,不到60歲,一定會學有所長,事有所成。
奧斯勒是加拿大的一個醫生,又從事醫學教育,常兼任多種工作,因而除了睡覺、吃飯之外,他的時間表幾乎完全排滿了工作內容,這與他讀書學習產生了矛盾。為了從時間表里擠出點業余時間,他定下一個制度,睡覺之前必須讀15分鐘的書。不管忙碌到多晚,也一定要讀15分鐘的書才睡覺。
別小看這15分鐘的業余時間。奧斯勒曾有過這樣的計算,就一般人的閱讀速度而計,可達到1分鐘讀300字的水平,15分鐘便能讀4500個字,一周可讀31500字左右,一個月讀完126000字沒有問題。那么,一年就可讀完1500000字之巨了。如果一本書平均以75000字計算,一年就可讀完20本書。而奧斯勒的這種睡前讀書15分鐘的習慣,整整堅持了半個世紀之久,共讀了8000多萬字,1098本書!
這每天睡前15分鐘的業余時間,使奧斯勒博學廣納,在內科學方面取得多項成就,在醫學上以他的姓氏為名的術語有“奧斯勒結節”、“奧斯勒氏病”等,同時,還使這位醫學專家成了文學研究家。
曾經有人斷言: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只是在工作時間努力,他不可能做出輝煌的成就和杰出的貢獻。
“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業余時間可以“再塑一個我”,賦予生命另一種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