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作為熱詞,儼然成為2010年的生活新目標。各個領域的低碳概念開始大熱,愛情領域也毫不落后。
近日某網站發布了一份《低碳婚戀倡議書》,倡議書向正在尋愛、正在戀愛或者步入婚姻的人們建議――約會不講排場,禮物不求奢侈,回歸愛情的純美,讓愛情更環保,比如選擇單車約會;情侶之間贈送環保禮物;定情物是愛情樹,通過共植愛情樹,中和碳排放;與伴侶吃飯要打包,節約環保……原來,擁有愛情的同時,你也可以做“低碳達人”,以實現“越幸福越低碳,越低碳越健康”的幸福目標。
看到這樣的倡議,我想每一個熱愛生活關心環保的人,每一對相愛著的伴侶都應該怦然心動,躍躍欲試。
最近我有個女友要結婚了,問起她準備如何操辦婚禮時,她告訴我,她和未婚夫已達成共識,婚禮有幾個原則,那就是――房子只是簡單裝修一下,不租婚車隊,不大擺酒席,不用氣球,不放鞭炮。她說:“裝修、開車、復雜的婚禮也都是碳排量很高的行為,300張紙質的請柬,碳排放量就有15千克。沖印60張婚紗照碳排放量高達642千克。所以我們只打算在家里弄一個小型的婚禮派對,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就夠了。豪華的婚禮只可以滿足一時的虛榮,卻并不能換來幸福的婚姻。”女友的愛情態度讓我心生敬佩。
我還有個女友,結婚兩年,嫁了個年薪頗豐家境優越的男人,可是兩人生活得很簡樸,房子買得不太大,家里裝修也以簡約風格為主,兩人本不打算買車,覺得以車代步不夠環保,對健康也不利,后來因為她老公工作單位搬遷離家太遠,搭公交實在不方便,才買了輛經濟型轎車,但兩人一到節假日就盡量不開車,而是堅持暴走,比如郊區踏青、超市購物,拜訪朋友、探望父母等等,他們都是走著去。女友說這樣既減少了碳排放量又有益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我認識一對夫妻,兩人很恩愛,也都是“低碳達人”。他們逢年過節送給對方的往往不是鉆石黃金名牌手袋之類的奢侈品,而是為對方下廚做個拿手菜,或者自己動手做個小禮物;要么就一起出門旅游看看青山綠水,有時也會請來親朋好友共進晚餐。在他們眼里,愛情不應過多地追求金錢上的花費,關鍵是一種心態,一份真情。
再來說說我的家庭。我也認真審視了自己的婚姻生活,感覺我和丈夫在不少方面已經基本接近了低碳,比如家里用的都是節能電器,并且任何電器不用即隨手關掉;車子是小排量的,而且能不用就不用,平時買菜購物基本依靠步行;家中手紙只買卷紙不買抽紙;很少用空調,如果天氣太熱,也把空調溫度控制在26度;盡量手洗衣服,除非大件衣物才用洗衣機;洗澡時水溫適宜即可,不必太高;把電視機屏幕調成中等亮度,既能省電又能保護視力;給冰箱及時除霜,減少開門次數;利用生活廢水沖洗馬桶,減少不必要的購物;盡量減少在外用餐,并且不用一次性餐具……
另外我和丈夫結婚多年,相互扶持,相互體貼,感情一直很好,據說這已經就為低碳做了貢獻,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婚姻的不幸跟碳排放也非常相關。某婚戀機構曾統計過,一對夫妻,如果他倆離婚了,那么他們之間人均的用電量會增加46%,用水的量會增加56%,人均占有房屋的面積會增加33%到35%。兩個處在婚姻不幸狀態當中的男士或女性,都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而在這種消極情緒引領下,會產生消極的行為。比如吸煙,中國有3.5億的煙民,如果煙民面臨感情挫折的話,煙的消耗量會越來越高。簡單計算一下,一盒煙碳排放量達到0.54千克。女性如果婚姻不順,會采用消費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心情。女性如果買10件衣服,基本上碳排放量是0.51千克。
由此看來,低碳愛情其實倡導的是一種摒棄鋪張浪費,只注重愛情本身的價值觀。它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與生活健康與否,可以讓我們學會以感情的方式而不是物質的方式真誠相愛,少一點虛榮的欲望,過簡單卻有品位的生活,用最環保的方式,以最低的碳排放量為婚姻與愛情錦上添花。這樣的低碳愛情值得我們每一對伴侶身體力行終身實踐。
摘自《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