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婚姻,便會想起許多有關嘲笑它的妙語。比如,婚姻是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沖出來;外邊的人想沖進去。比如,戀愛有趣如小說;婚姻無聊如歷史。比如,天堂中有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天堂中沒有婚姻。比如,婚姻是一臺冰箱,它的目的是為愛情保鮮,但結果卻把愛情放涼了。比如,婚姻是一道菜肴,丈夫喜歡吃咸的,于是,只管往里放鹽;妻子喜歡吃甜的,于是,只管往里放糖,如此這般,當這道菜出鍋后,他們誰也沒法吃了……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更是大膽地泄露了婚姻的“潛規則”。他說,婚姻就像黑社會:沒加入者不知道其黑暗,一旦加入又不敢吐露實情,逃出來的尚且保命不暇,哪還敢多話?所以婚姻的內幕永不為外人所知。
通過這許多妙語,你會不會感到婚姻是多么可怕?你會不會下定決心永不結婚,做一個“剩男”或“剩女”直到永久?
我這個老頭子年輕時,也曾為這些妙語所困惑,但我最終還是勇敢地沖進了婚姻這座圍城。在這座圍城中摸爬滾打,得出的結論是,雖然不能說每天都是風和日麗、琴瑟和諧,但起碼是,甜蜜多于苦澀,溫暖大于寒冷,微笑多于愁容,恩愛大于怨恨,幸福多于痛苦。鍋碗瓢勺的交響曲,趕走了單身的寂寞和孤獨。于是,我明白了,那許許多多貶低、嘲笑婚姻的妙語,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自我調侃、自我開涮,不能當真。
對此,我現在又有了不少新的證據,其中僅以有關“墳墓”的新妙語,就足以證明婚姻不是可有可無的問題,而是永遠不會消失――
有人這樣講,“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是能夠入土為安,總比暴尸街頭為好”……
也有人這樣說,“如果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么,我期待有個人把我埋了”……
還有人高呼,“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窮其一生,沒有找到愛情的墳墓”……
另外,有個人不屈不撓,他說,“我從墳墓中爬出來,又鉆進了另一個墳墓,再次爬了出來,我抑制不住喜悅,又向另一座墳墓走去”……
這四句妙語,雖然都提到了“墳墓”,但互不重復,各有各的新意。前三句,如果說是未婚青年,對前人嘲笑過的婚姻,抱有極大的向往的話,第四句話,則是一個婚姻失敗者,對婚姻永不言棄,要屢敗屢戰,堅信最終能夠找到自己幸福的歸宿。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婚姻是人類的一個最笨拙的發明,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人類的智慧尚不能發明出一種更好的機器”(周國平語)。所以,文明的國度,不論是總統,還是平民,都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婚姻。
就連那位最愛嘲笑婚姻,說什么“一切悲劇皆因死亡而結束,一切喜劇皆因婚姻而告終”的英國詩人拜倫先生,不是最終也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嗎?當人們問他為什么要結婚時,他還嘴硬不服輸,“我想有個伴兒,可以在一起打打呵欠”。
人們渴望愛情,愛情的目的是什么?是婚姻。你嘲笑它是圍城也好,你罵它是墳墓也罷,畢竟有了婚姻,才算有了家。笑星趙本山不是有個小品《我想有個家》嗎?這個小品,曾經走紅1992年的春節晚會,至今還有不少“剩男剩女”,會哼上幾句“我想有個家”……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