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國公務員考試越來越熱時,鄰國日本卻一年比一年冷。日本緣何“公考冷”呢?愚以為主要一條,是日本官員的生活并不幸福。日本一直致力于把公務員向“事務公務員”轉型,宣稱要打破明治時代以來100多年的官僚政治,避免官僚權力化。此舉的結果是,公務員成為正常職業的一種,待遇與民營企業職工差不多,加之日本公務員責任重、工作累、壓力大,使一些人望而卻步。
日本的普通公務員不能用公車辦私事,上下班只能自己坐地鐵或公交車。前年日本曾鬧出“繪務員坐出租車丑聞”,導致民眾憤怒,輿論討伐,長官數度公開致歉。而丑聞只不過是允許公務員加夜班誤了地鐵可公費“打的”,引來出租司機爭客源而送小禮一事。
每到年終,日本官員的述職則與“受審”頗為相似,他們有個“行政刷新會議”,高級公務員在接受質詢時,就像是受審的犯人。有一個畫面:在東京市谷體育館,“行政刷新會議”的議員坐在“甄別工作小組”中央,對面是各個部(省)的高級公務員,這些官員誠惶誠恐地坐著,像很多天沒交作業的小學生。當甄別關西機場是否需要政府出資補貼時,甄別成員很不滿意。關西機場設計時,預測每年有4000萬人使用,但實際使用人數連2000萬都不到。甄別人員怒不可遏,對官員大喝:“你們這是對國家的背信棄義!”官員彎下腰,小聲說:“對不起,太難看了,實在是難以啟齒。”這狼狽的一幕,電視轉播,網上轉載,以至官員們幾乎信譽掃地。
日本公務員“起得比雞還早,干得比驢還累,睡得比小姐還晚”,因此出現“公考冷”現象就在所難免了。
有句老話:“官瘦天下肥”,看看日本,官員“瘦”,天下“肥”:我們這里呢,一些官員很“肥”,一些下崗職工和農民很“瘦”,這值得深思。如果官員太幸福了,國民就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