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搶名人墓和名人故里,現在成了風靡各地的潮流。先有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引發爭議,李白故里之爭鬧到了工商總局;接著,四川彭山冒出一個劉備墓,河北兩縣爭奪趙云故里引發兩地官媒嘴巴官司;現在,更離譜的事也出來了,在傳統文學名著中以“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形象出現的西門慶,竟然也一度引來山東安徽兩省三地爭做其故里。
一邊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為一個名人墓和故里爭得不可開交,另一邊,有些地方卻坐擁到手的老建筑不珍惜——云南大理為修一條公路,就讓唐代建筑龍首關變得面目全非,僅剩的幾段城墻也危在旦夕;北京這樣的文化首善之區,也幾乎容不下八道灣周氏兄弟故居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爭也好,毀也罷,說來說去都是錢鬧的。爭來的名人效應,能讓本來默默無聞的地方,霎時成為文化旅游勝地,隨之而來的當然是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而像大理、北京這樣的旅游名城,本身的名氣就蓋過了那擋路的龍首關和影響商業地產開發的某采故居,老房子擋住了財路,自然也就看著礙眼。
雖說都是為錢,但把名人墓和名人故里像寶貝似地捧著,總好過看著不順眼就把它拆掉。因為目的再不純潔,這樣的爭搶對于歷史文化都是一種間接的保護。
只是,西門慶這廝終歸太過香艷。為爭搶他的故里,山東陽谷、臨清打出的旅游牌,就不像李白和趙云故里那么好拿捏。于是,諸如逼真再現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場景,懸掛《金瓶梅》的插圖連環畫和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表演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卿卿我我,交錢體驗西門大官人的板樂生活等等,竟也成了地方政府認可的旅游項目。
縱使世俗的心理和價值觀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西門慶故里的爭搶中發生的這些事,還是讓人覺得好笑又不可思議。極力挖掘傳統文化中悶騷暗流的風月旨趣,以迎合一些人低級的審美趣味,和把老房子拆了讓位于城市的現代化一樣,都是我們不需要的。如果,對西門慶故里的爭搶只能以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進行,那不如還是放棄這部分傳統文化吧,否則,別等爭來了名氣,卻弄臭了名聲,那不是得不償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