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起,在成都市網協主席張鋒的帶領下,“網球進校園”試點項目取得了極大的成效,成都市有32所中小學和8所大學納入其中,參與規模已達10萬人左右。“網球進校園”最基本的特征是“網球進入中小學的體育課,網球進入大學的學分課堂”。三年來,網球究竟給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帶來了怎樣的一番新氣象?在“運動成都”2010成都首屆校園網球文化運動會上,有著令你耳目一新的答案。
如果不是場內宣傳條幅的提示,你會誤以為這是一場嘉年華活動,其熱鬧之景象讓人咋舌,其歡樂之氛圍讓人艷羨,高昂的歡呼聲、爽朗的笑聲不絕于耳。孩子們在這“樂園”里玩得不亦樂乎,全然忘記了天上正在下若淅淅瀝瀝的小雨。
這不合時宜的雨對主辦方來說也是一大考驗。下午3點,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陪同下陸續退場。直到晚上8點,現場“總指揮”陳林沒有接到任何一個來自學校的緊急電話,賽事圓滿結束。
這是一場近千人的校園網球文化運動會,在大概只有兩片網球場大的空間內。孩子們輾轉騰挪,用“十八般武藝”去演繹網球文化,詮釋全新的網球理念。
“網球團體操”打頭陣
6月5日,“運動成都”2010成都首屆校園網球文化運動會在成都金牛體育中心落下帷幕。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成都市的32所中小學和10所大學的800多名師生參賽。為了檢驗三年來“網球進校同”試點項目的成果,全面促進青少年素質的提高,推動網球在校同的進一步開展,此次活動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支持。該運動會由成都市體育局和成都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成都市網球協會、成都市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承辦,成都市金牛區體育局、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四川省查理網球推廣中心、成都賀麟教育基金會協辦。
上午九點過后,網球藝術團體操作為首個項目率先登場。人們驚喜地發現,原來網球還可以這樣來展示它的魅力。孩子們借助各種網球器械——網球拍、網球、球網,配合網球的各項技術——發球、截擊、上網、正手、反手等,隨著音樂的旋律,變換各種舞蹈和造型。除了常規的跳操,有些學校還頗具匠心,加入了詩歌朗誦。隊徽、隊旗展示,歌唱等環節。他們稚嫩、真誠的全情出演不僅令觀看者贊嘆,臺前坐著的十來個評委老師也頻頻點頭。
成都建設路小學的表演像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兩個小朋友在玩網球,其他40名同學看到他們玩得如此盡興,也在駐足觀望、躍躍欲試,他們心領神會地同成了長方形的網球場,中間還用人墻筑起了球網,為那兩個小朋友搭建了最溫情的網球場地,打響了一場關于友誼、團結、協作的網球賽。

“令天由于下雨,換了硬地場,我臨時做了動作的調整,讓孩子們用球拍顛球,平時訓練他們都會掉球的,今天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完成得很棒。”帶隊老師王萍興奮地說道,盡管最終得分不高,但她覺得這是孩子們自練操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天。
成都白果林小學從900多名師生中挑選了24人的代表隊。音樂前奏響起時,南非世界杯主題曲《旗幟飄揚》的旋律釋放出無限激情。而孩子們放聲歌唱的卻是他們自己譜寫的詞,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象征拼搏、團結、堅持的精神躍然而出。演唱結束后,兩名教師代表還展現了學校為網球運動而精心設計的隊旗和隊徽,向全場觀眾闡釋了它的豐富內涵。最后,網球操才正式拉開。“動作都很簡單,跟其他學校差不多,但我們的氣勢、氣場足夠強大。”編排老師杜曉燕向記者透露,“由于擔心孩子們跳操后再唱歌會累,上場之前我臨時做了調整,先唱歌再跳舞,孩子們表現了很強的適應能力。”
“網球知識競答”人氣旺
以“校園網球文化”為主題的運動會,僅是跳跳操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是。環顧現場,網球元素滲透在各個角落里。墻上掛滿了參賽學校孩子們的網球作品,這一百多幅作品中包括了網球書法、網球漫畫、網球攝影、網球作文、網球剪紙等。早在運動會開幕之前,組委會向各網球試點學校發出了以網球為主題的作品征集。“孩子們非常踴躍,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很多創意都是讓人驚嘆的。”評委陳林說。
于是你會看到,在網球剪紙中,調皮的米老鼠揮起了網球拍愜意地偷著樂;在網球漫畫中,越前龍馬、不二周助這些網球王子和犬夜叉等漫畫人物因網球相聚;在網球作文中,《追住他》以豐富的想象力、擬人的寫作風格,構思了小學生“追逐網球”的奇遇記;在網球攝影中,網球流動的風景成為了孩子們鏡頭中的主角……
陳林表示:“由于此次評選優秀作品的標準是:發生在校園里的、有關網球運動的、能體現‘文化’這兩個字內涵的這三個要素,不少學生因此而落選了。但他們展現的天賦不可抹殺。”今后,主辦方還會定期地確定不同的主題,讓學生們有更多的展現平臺。
在活動現場,聲勢最浩大的要數網球知識競答環節。兩位主持人被孩子們團團包圍住,還未待把題目念完,孩子們的手就舉得老高了。“網球起源于哪個國家?”、“在12-13世紀網球是用什么傲的?”、“你知道有哪四大公開賽?”、“上課前,學員跟教練之間的禮儀是?”、“請說說校園網球文化體育課給你帶來了哪些好處?”……這些答案孩子們早已了然于心,因為在他們平時的網球體育課堂中,除了網球技能的授課外,還包含了網球知識、網球禮儀的傳播。
來自成都市白果林小學三年級一班的汪達,因為個子較矮小,盡管每次都舉了手,但總是被高個子同學擋住,一次都沒搶答上。但他并不氣餒。“我最喜歡搶答了。”汪達說,這次運動會他參加了兩項雙打比賽,分別和老師、同學做搭檔。媽媽沈秀翠也來到場邊為兒子加油:“自從去年學校有了網球課程后,他像變了個人似的,顯得特別活躍。”
志愿者,與校園網球奮力前行
在這次盛大的運動會背后,有一個不被人們熟知的團隊在忙碌著。他們從方案的設想、計劃的模擬再到比賽的實況,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開過無數次會議,一直在圍繞著這次運動會辛勤地忙碌著,他們就是校園網球教練志愿者。
這個團隊的領導,也是運動會的現場“總指揮”,就是查理網球總教練陳林。他是一名狂熱的網球愛好者,20多年來對網球事業潛心鉆研,一直為校園網球這項公益事業的發展努力著。從2005年開始至今,陳林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推廣校園網球文化課進學校,當初的種種阻攔,都沒能阻攔他對網球發展的執著。如今,校園網球文化課終于得到順利開展。
其它教練來自全國各個地方,太多是網球專業剛畢業的學生,還有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比賽順利進行的背后,是他們這些志愿者的艱辛付出。因為去學校推廣網球運動完全屬于公益性行為,所以他們在經濟上是零收入者,連居住的地方也是由總教練陳林自掏工資為大家租用的。條件雖然艱苦,但大家其樂融融,時常一起討論網球技術、網球文化及工作情況等,并把孩子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做個匯報。他們對于網球事業已從一種熱愛上升到一種執著。
在這個團隊里還有2名“特殊”的志愿者,他們都是汶川地震中的傷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們進入了輪椅網球隊,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成為了四川省輪椅網球隊中的佼佼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們加入到校園網球教練員志愿者這個團隊中來,當負責人告訴他們,這個機構屬于公益性質,沒有報酬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地說:“社會對我們的幫助不是金錢所能夠衡量的,是網球重新點燃了我們對生活的自信,而我們也希望這種自信能夠帶給那些孩子們,融入到他們的生活、學習中,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回饋社會,感謝社會給予我們的幫助。”
在本次運動會開展的過程中,雨水降臨導致場地改變。在大計劃全盤打亂的情況下,總教練陳林臨時改變原有計劃,因地制宜,指導整個團隊采取臨時應對措施,每名裁判積極貫徹總教練的指導意圖,最終本次比賽取得圓滿成功。組織者在比賽中所表現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團隊互助精神得到了現場領導、學校、媒體的好評。
開創性的網球文化運動會
在競技體育比賽中,冠軍往往只有一個,而在校園網球文化運動會上,人人都能爭當冠軍。主辦方不僅設計了網球技能的競技比賽項目,還有很多趣味盎然的網球游戲。如果你個人實力超群,可以參加諸如圈內拍球、單腿撿球、正反顛球、擊球入筐等個人項目;如果你喜歡團隊合作,拍面運球接力賽、雙人夾球接力賽、拍球接力賽、繞障礙物接力賽等集體項目在等待著你。孩子們在運動會上的選擇是多樣的,這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成都市網協主席張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對這次運動會的熱情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一開始報名的人數就有5,000多。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和場地的容量,我們最后把人數控制在千人左右。”參賽人數總共1,968名,到現場參加運動會的學生、校領導以及教職工一共1,133名。參加文化活動的人數是835人,其中包括寫作、書法、繪畫、攝影、剪紙等作品。
4所學校設計了隊旗。11所學校參加了網球操比賽。
此次運動會不僅圓滿結束,還贏得了口碑,今后擴大參賽規模也指日可待。
參加了運動會開幕式的四川省體育局局長朱玲認為:“舉辦一個項目的校園運動會在成都還不多見,此次成都首屆校園網球文化運動會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成都市體育局局長覃文林在運動會開幕式上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也深有感觸:“鄭潔和晏紫是我們成都網球的名片,但她們并不是網球這項運動的唯一。網球要發展起來不僅僅只是依靠培養高水平的職業運動員,現在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致力于網球人口的增加。”在問到如何細化推動網球進校同項目時,覃文林指出:“在試點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和擴大,畢竟場地條件和師資力量等都是必須達到一定標準的。總而言之,先做量,再做精,我們還是堅持‘扶優不扶貧’的原則。”
三年來,網球進校園試點項目能夠堅持開展,集合了政府、學校、民間各方力量。成都市體育局堅持的指導方針是:面向社會,走向學校,大量利用社會的優質力最。同時,覃文林還指出:“網球進校同項目,必須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的機制,這是教育局和體育局共同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