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萊恩兄弟的頭號勁敵
Jason
2010賽季過半,納達爾憑借紅土場上的無瑕表現超越費德勒重返世界第一。而相比之下,上半賽季男雙世界第一的爭奪更顯激烈,頭把交椅三次易主。先是內斯特和澤蒙季奇在澳網之后把2009年終第一布萊恩兄弟拉下馬,接著布萊恩兄弟在馬德里賽上用追平澳洲“雙伍兄弟”的第61冠重登榜首,兩周之后內斯特和澤蒙季奇又用法網冠軍再次將布萊恩兄弟擠到身后。
其實兩對球員之間的較勁從2008年就開始了。2008賽季初,加拿大人內斯特與搭檔了十幾年的諾爾斯拆對,轉而和更加年輕的塞爾維亞人澤蒙季奇組合參賽。當時,兩個人都擁有著十年以上征戰雙打賽場的經驗,內斯特早在2002年就曾排名雙打世界第一。度過了短暫的磨合期之后,內斯特和澤蒙季奇很快向布萊恩兄弟發起了沖擊。2008上海大師杯直落兩盤擊敗布萊思兄弟的那場決賽幫助內斯特和澤蒙季奇以95分的優勢力壓布萊恩兄弟成為年終第一,澤蒙季奇也首次嘗到了排名世界第一的滋味;一年后的倫敦年終總決賽,發揮失常的內斯特和澤蒙季奇小組即遭淘汰,最終奪冠的布萊恩兄弟重奪年終第一,而他們盼優勢更是只有70分。兩年多以來,內斯特、澤蒙季奇和布萊恩兄弟四人組成了男雙的第一集團。但相對人氣頗高的布萊恩兄弟而言,內斯特和澤蒙季奇似乎是雙打不受待見的最好例子,上海大師賽他們的訓練場邊難得看見觀眾,走回休息室也是一路暢通無阻。
內斯特曾經這樣比較兩對組合的戰力:“相對來說,他們(布萊恩兄弟)無疑是最穩定的那一對,但我們倆的打法比其他組合更具侵略性。當我們打得很好的時候,是很難被擊敗的;我們處于最佳狀態時,更是幾乎無法阻擋。”
法網之后,奮戰于職業網壇第20個年頭的內斯特已經在雙打賽場取得了758場勝利,距離澳洲名將伍德布里奇(ToddWoodbridge)782場的記錄近在咫尺,而他也極很有可能成為ATP第一個獲得800場以上巡回賽雙打勝利的球員。“我要一直打到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而且我還等著聽聽看2020年奧運會要在哪里舉行呢。”對于1972年出生的內斯特來說,這應該只是個玩笑,幾秒鐘之后他認真地說:“我一定會參加倫敦奧運會,那時我都將近40歲了。”看來一起奪得了三個大滿貫冠軍的內斯特和澤蒙季奇還將給布萊恩兄弟制造不少麻煩。
歷史上的七月
1981年7月8日
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在瑞士召開代表大會。明確臺灣網球協會的名稱是“中國臺北網球協會”,確定中國網球協會為國際網聯會員,中國網球由此全面重返世界舞臺。此前在1970年,國際網聯曾以“中華民國”名義接納臺灣入會,中國向國際網聯提出抗議,并在1971年宣布退出國際網聯。
1990年7月7日
不久前公開身患乳腺癌事實的納芙拉蒂諾娃擁有59個大滿貫冠軍的輝煌戰績,其中包括18個大滿貫單打冠軍。四大滿貫中納婆最鐘情的無疑是溫布爾登,在那里她曾九奪女單冠軍,七奪女雙冠軍。四奪混雙冠軍。1990年7月7日的溫網女單決賽中,納芙拉蒂諾娃2:0擊敗美國選手加里森,收獲職業生涯最后一個大滿貫單打冠軍。
2008年7月2日
鄭潔耗時1小時53分鐘6-2、5-7、6-1戰勝賽會 18號種子捷克選手瓦伊迪索娃,歷史性地闖入溫網半決賽,成為第一位取得大滿貫單打半決賽資格的中國球員。那屆溫網比賽中,鄭潔還先后淘汰了其他三位種子選手——齊布爾科娃、伊萬諾維奇和扎維,最終在半決賽中輸給了小威。
網球名人堂的名堂
Jason
如今每一年,網球名人堂的加冕儀式都會與緊隨溫網之后開打的紐波特名人堂冠軍賽一同在美國紐波特娛樂場(NewportCasino)舉行。
羅得島州紐波特娛樂場,這里是1881年第一屆美網的舉辦地,但它與其他大滿貫發源地遭遇了相同的命運——被棄用。在紐波特連續舉行了34屆比賽之后,規模不斷擴大的美網離開了羅得島州這個美國最小的州。
曾經的熱鬧和喧囂遠離著紐波特娛樂場,直到一個名叫詹姆斯·范艾倫(JamesVan Alen)的人靈感閃現,紐波特娛樂場才得以重新匯聚起人們的目光。范艾倫和妻子坎迪當時去紐約州庫伯斯小鎮上參觀棒球名人堂之后,坎迪好奇地問丈夫:“為什么網球不能有一個名人堂呢?”受到啟發的范艾倫決定著手籌辦網球名人堂。好不容易在1954年得到美國網球協會的認可,而紐波特娛樂場無疑是名人堂最合適的地點。3年后,范艾倫被選為網球名人堂主席。從美網發源地到網球名人堂所在地,紐波特娛樂場主要功能的轉變使得這座風格獨特的建筑能夠基本完好地保留至今。娛樂場內有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網球博物館。1,200平方米的展廳之中常年展示著大批照片、視頻、錄音資料、網球裝備服裝和獎杯。
范艾倫對于網球運動的貢獻還不止于此,1965年他在賽事中首次推出了“搶七局”,這項革命性的記分制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得到普遍使用,有效地壓縮了比賽時間。
在頭20個年頭里,紐波特網球名人堂一直是以“美國網球名人堂”的定位存在著。到了1975年,紐波特網球名人堂才真正地走上了國際化道路。英國球員、八座大滿貫冠軍獎杯得主弗雷德·佩里成為了第一個入主此名人堂的非美國人。1986年,紐波特網球名人堂得到了國際網球聯合會的認可,正式更名為“國際網球名人堂”(The Internatlonal Tennis Hall of Fame)。
截止2009年,國際網球名人堂共吸納了來自18個國家的211名成員。國際網球名人堂由對內至對外的發展歷程,加上美國在網球史上的強勢地位,促成美國人在名人堂中的“過半江山”,211名成員中有121名來自美國,25名來自澳大利亞,24名來自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