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地球上的人都在為另一個球狂熱著,穿越白天黑夜,顛倒黑夜白天。真偽足球迷按照“世界杯時間”運行自己。在沒有中國隊出席的中國,有調查說南非世界杯的比賽收視率達到了創記錄的31.7%,中國人為阿根廷歡呼,為朝鮮扼腕,為法國罵娘,為南非擊掌。我們不得不感嘆足球的魅力,中國人沒有“愛國”決定的輸贏功利,只是為了球好看,以及踢球的人帥(小一半的人如此說)而看足球。
看著足球。想著網球。全球的足球狂熱讓我羨慕——即便與中國隊無關。仍然有數以億計的觀眾在關注著這項運動。而在網球運動中,即便是今年的澳網四強戰——被我們認為是創造歷史的那一天——甚至還不足以吸引專業公司來做收視率調查。正如上期我們做的專題一樣,這是一次被世界杯淹沒的溫布爾登。其實我們應該感謝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賽程安排,在7月4日溫網決賽那天并沒有足球比賽。這讓一直憋在電腦面前看帶有畫面延遲網絡電視的網球迷能回歸到電視機面前看一場真正的溫網直播了。順便說一下,根據美國NBC的調查,2008年溫網的全球收視率是5%。而在中國。我們必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們拉低了平均收視率。”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沒什么好抱歉的。拿網球和足球去比收視率,好比拿蚌殼和鮑魚比產量,拿鉆石和斯華洛斯奇比銷量。網球自有看好的。美聯社甚至給出“中國有1.3億網球觀眾和1,000萬業余網球選手”這樣的數據。盡管這數字聽了讓我等天天在中國混網球的咂舌,但也不會去說它不真。就算現在沒有這個數字,總有一天會到這個數,美聯社只不過早說了幾年而已。
不過在中國網球界中還真有不少利好消息。雖然在收視率上,網球輸給了足球、籃球。但是在贊助商上,網球有傲視另兩項運動的權利。鴻星爾克代替Boss成為馬德里大師賽的服裝贊助商,雖然他們在如何展示歐美女性曲線這個問題上還需努力;在上世紀80年代曾盛極一時的網球品牌Sergio Tacchini被上海一公司收入囊中;而最近匹克簽約成為WTA贊助商的消息更是中國品牌進軍網球市場的一枚重磅炸彈。要是換成足球的話,這可就是冠名英超或者西甲了啊。當足球某某豪門還在中國作秀撈錢的時候,我們國內的網球品牌已經沖入了世界陣營。
一樣的圓,不會形成一樣的球。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價值,我們喝世界杯的啤酒,鼓溫網的掌,生活因多樣性而會更有味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