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比“MAN”
胡力濤
網上已經有人嚷嚷“本屆法網破天荒地出現了兩場男單決賽”;斯齊亞沃尼也被中國球迷取了兩個綽號:呂頌賢和卡莫拉內西——雖然不是那么友好,但也卻有幾分神似;而斯托瑟則讓我想起了《異形》系列的女主演西格妮·韋弗,至于她的同性戀身份,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當然,對一場比賽價值的判斷是與球員的外貌和性取向無關的。就決賽的精彩程度而言,我覺得本屆法網的女單是要超過男單的。賽前被廣泛渲染的納達爾和索德林的“復仇之戰”被演繹成了一場沒什么血腥氣的“悶戰”,與之相比,斯齊亞沃尼和斯托瑟更富有激情的表現倒真的是“很MAN”。
從“最MAN”這一提法出發,我首先想到的是關于男女平等的問題。雖然由于生理結構的差異,在競技體育的世界里,女運動員似乎天生就處于“第二性”的不利地位。但也不得不承認,在金夫人(碰巧她也是一位同性戀)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努力下,作為職業女性的網球運動員已經在追求性別平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其他項目。同工同酬只是標志之一,在社會形象、商業開發、品牌價值等各方面,女子網球都取得了和男子網球差不多平起平坐的地位。這當然是得益于體制優勢,網球是極少數由兩個獨立機構來分別經營管理男女職業賽事的項目之一。雖然一直也有人呼吁為了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將WTA和ATP兩個機構合并,但從女權的角度看,沒有經濟上的獨立也就談不上什么平等。
女權主義的一個著名口號就是: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一樣能做到。在技戰術的某些方面,今年法網的女單決賽確實成為這一口號的體現。斯托瑟的KICK SERVE就是這樣—件非常男性化的武器。這本來是澳洲男球員的傳家寶,近年來已有失傳的危險。但斯托瑟憑借出色的身體條件特別是極其發達的腰背肌群和小臂力量成功地將其移植過來,并在紅土場上發揚光大,其高彈跳且不規則飛行的彈道軌跡令許多女球員根本無從捕捉擊球點。更重要的是,一發如此,二發同樣如此,這讓斯托瑟的發球局在對手看來基本無解,除了斯齊亞沃尼。
斯齊亞沃尼雖然身高只有1米65,但卻有著當今女球員中最好的單手反拍高點擊球的能力,握拍和隨揮方式與加斯奎特很接近,而且她還有很好的切削手法,這兩點特長技術結合在一起就很好地化解了斯托瑟發球的威力。在戰術層面,斯齊亞沃尼向我們展示了如何以一種全面而富于變化性的打法來獲取勝利。全場比賽她一直在運用各種旋轉、速度、深度、弧度和策略的變換,特別是她15次上網拿下14分的勇敢而卓越的表現也許會令很多男同行汗顏。對擊球力道更重但球技相對單一也存在明顯技術短板(反拍)的斯托瑟來說,斯齊亞沃尼這種變化性打法的殺傷力是隱性的。它會使斯托瑟隨著比賽深入不斷失去擊球節奏和手感。
運用變化性打法除了在技術上要有更多的儲備外,對球員心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你交錯使用各種擊球方式時,你在心理上也必須做出各種適度的調試,這也許才是最大的難點所在。現今的新生代球員特別是女球員都過于迷信速度和力量了,看她們的比賽就像是擊球機器在工作,如果這樣也能贏球,那就太不尊重人性了。
但以斯齊亞沃尼的年齡看,我又很難斷言她的打法會成為主流。她在羅蘭·加洛斯的勝利讓我更多地想起了1990年法網男單冠軍戈麥斯,一個30歲的厄瓜多爾老男人。這唯一的大滿貫只不過是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最大褒獎,對國際網壇格局的影響不大,對自己祖國網球事業的推動也只是短暫的。
由兩名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處女”球員組成的大滿貫決賽陣容,這在公開賽年代只出現過5次,上一次還要追溯到2004年法網的米斯金娜vs.德門蒂耶娃。那一年的法網拉開了俄羅斯紅粉軍團集體崛起的序幕,而今年的法網能證明些什么呢?俄羅斯風暴平息好像已經無需證明,而女子網壇的亂相依舊理不出頭緒,看不清眉目。
也許對2008年澳網女單決賽念念不忘的也大有人在,那場“史上最美麗大滿貫決賽”很容易成為一種對比,我就聽到有些人以半開玩笑的口吻稱今年的法網女單決賽是“丑陋的勝利”。但時過境遷,我現在寧愿稱莎娃和伊萬的終極對決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拋開比賽場面不談,即使在頒獎儀式上,斯齊亞沃尼的笑容和斯托瑟的落寞都由于發乎真心且毫不掩飾而顯得格外動人。相形之下,莎娃和伊萬的面部表情由于訓練有素而過分地程序化和標準化了,好看是好看,看多了也不免審美疲勞。
撥亂反正的女子網壇
陳君樂
都說女人們的內心很復雜,但很多時候,人們看待女人的心情更復雜。2009年,克里斯特爾斯在法拉盛公同完成了一次神話般的“衛冕”,但在一片贊歌之中,偏偏夾雜著幾聲嘆息:一個退役兩年的媽媽球員能夠在復出后的第一項大滿貫上奪得冠軍,這難道不是對女子網壇最好的諷刺嗎?一年之后,另一張激動人心的大滿貫“衛冕”藍圖在另一個比利時人的面前鋪展開去。但海寧自2007年奪冠之后,在羅蘭·加洛斯的首次亮相卻沒能讓人重溫她與小威的經典之戰,更沒能讓自己重吻蘇珊·朗格倫杯。好事者對此同然是遍地的惋惜聲,但另一方面,這是否可以被看做女子網壇振興的標志呢?
或許因為我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對于克里斯特爾斯的勝利也好,對于海寧的失敗也罷,我在兩個問號的掙扎之后,心情竟然都是積極向上的。倒不是厚此薄彼,只因為前者帶來的是見證奇跡之后的激情,而后者則提供了激情過后理性思考的空間。所謂奇跡,所指的正是那些不可能一再發生的事情。于是乎,克里斯特爾斯式的“衛冕”一次足矣,海寧式的失敗則應該被理解為常態。而恰恰是“常態”二字,在當今這個女子網壇,看起來比某些奇跡更加珍貴。
不覺得嗎,過去兩年間女子網壇已經出現了太多的反常?從伊萬諾維奇到揚科維奇再到薩芬娜,新晉的水貨第一一個比一個更水;從克里斯特爾斯到海寧再到伊達公子,復出的不老傳奇一個比一個更老。當大滿貫決賽一次次淪為丑陋的一邊倒,當庫茲涅佐娃的知名度還不如庫爾尼科娃,這個女子網球的世界已經進入了錯亂癲狂的無序時代,以至于如今的人們已經練就了見怪不怪的本領。當海寧宣稱自己的復出目標是“奪得溫網冠軍”、“完成生涯全滿貫”的時候,所有人都習慣性地為比利時人的“志存高遠”而叫好,幾乎沒有人想到去質疑:一個在自己全盛時期尚且沒能征服溫布爾登的球員,憑什么在遠離球場一年又半載之后,卻仍能如此高調地保留著這份“非分之想”?
說來諷刺,刺破這個美麗的肥皂泡的,居然是原本最善于制造肥皂泡的夢工廠——羅蘭·加洛斯,一個靦腆的澳大利亞姑娘用強壯的手臂揮舞出了現實的存在感。
早在一年之前,薩曼莎·斯托瑟充滿男性化風格的側上旋發球和底線上旋抽擊就隨著她在羅蘭·加洛斯間進四強而名揚天下;一年之后,一套同樣的打法又在紅土世界里首屈一指的防線面前進一步得到了證明。比賽的結果被冠以了冷門的頭銜,但究其過程,卻更像是一場7號種子在22號種子面前所應得的勝利。比賽的后兩盤中,斯托瑟用兇猛而全面的攻勢肆意蹂躪著對手的防御工事,全場26次主動得分的數據幾乎是海寧的一倍。如果不是因為隱藏在斯托瑟墨鏡之后的柔弱眼神。決勝盤的比分無疑會比6:4更加懸殊,但即便如此,也足以顯示出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賽后,奪取溫網冠軍的話題不可避免的被重新提及,海寧的回答里卻不再是當初斗志滿滿的憧憬,取而代之的變成了:“這很難說,我會試著在溫網上玩得開心一點……”
開心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比利時雙姝的另一半——克里斯特爾斯。退役的日子讓本就心寬的克里斯特爾斯變成為了一個更加無欲無求的母親,然后她帶著眉間一字寬的平和,換來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次大滿貫奪冠經歷。然而同樣的公式放之于海寧,卻未必能推導出同樣的結果。在這個苦孩子的成長歷程里堆滿了勤奮、努力、奮斗這樣的字眼,但卻很少有快樂的成分。安逸的心態會讓她失去前進的動力,當第一次發現這一點時,她選擇了退役,而現在,她把自己第二段職業生涯的首要目標變成了追求快樂的所在。這樣的海寧讓人淡忘了那個曾經堅硬如鐵的戰斗家,想到的卻是辛吉斯剛剛開始第二段職業生涯時處處語笑嫣然,享受網球的姿態。
肩負著復制克式奇跡的重托而來,海寧走向的卻更可能只是一條辛吉斯式的復出道路。失望嗎?其實大可不必。在她離開之后,斯托瑟和斯奇亞沃尼立刻聯手奉獻了一場多年未見的高觀賞性的大滿貫女單決賽。又一柄華麗麗的單臂反拍征服了羅蘭·加洛斯,即便不是海寧,又有何妨?
人人都是醋壇子
葛曉倩
偶爾我會假裝自己是文藝青年,去單向街、時尚廊、猜火車參加一些類似于對談、讀書會之類的活動。某一次碰上了薩蘇,一個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寫故事很好看,寫博客很有名。說著說著,不知道為什么話題就聊到了“吃醋”上來。
房玄齡和夫人的典故就不贅述了,現代另外一個故事來自于冰心和林徽因。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的前者寫了篇諷刺文章,叫《太太的客廳》。那位太太天天在家里舉辦沙龍,和詩人、畫家、閨蜜一起吟誦風月,周遭的男性賓客還對她明里暗里地表達仰慕之情。男主人因為木訥,躲起來不照面。
這“太太”似曾桐識,有人說寫得正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林活潑大方,家里經常名流云集;梁沉默寡言,性格也和小說吻合。文章出來的時候林徽因正在山西考察,于是所有在北平的人都翹首西望,看看這位才女將如何應對冰心的“挑釁”。結果,林回來后只是嫣然一笑,派人送給冰心一壇山西老陳醋。
其實,網壇當中也有一些愛吃醋的人。他們之間的博弈有點像冰心和林徽因——不為感情,為的是面子、受歡迎程度和其他一些東西。
要是給網壇醋壇子排個序的話。那么辛吉斯一定能夠擠進前三甲。這位被稱作“瑞士公主”的姑娘向來有嬌小姐的脾氣,當年就曾因為法國觀眾支持格拉芙而一怒之下發出了一記下手球。后來她和庫爾尼科娃組成“美女雙打搭檔”,走到哪里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而她們自己也在人前人后一直以好姐妹的形象示人。可是,在2000年12月在智利舉行的一場慈善賽時瑞士人的醋壇子本性再次爆發。
在當晚的比賽中,庫娃的人緣顯然比辛吉斯來得好,智利觀眾不斷為她鼓掌和喝彩。辛吉斯不甘風頭被搶,在第二盤第三局間歇時對后者出言不遜:“你以為你是誰?場上的皇后是我不是你!”庫娃立刻回了一句臟話,隨后眼淚就奪眶而出。
辛吉斯和庫娃為了誰更受寵而吃醋,這種場面一直延續到后來的小威和莎娃。
自從2004年溫網一戰成名之后,俄羅斯姑娘那標志性的金發和長腿就成了WTA的活招牌。無論走到哪里賽會組織者都會把她作為廣告推出去,以吸引更多的球迷前來觀戰。這自然讓霸氣十足的小威感到不爽。盡管這位白認既有身材又有品位的美國姑娘基本上不屑于口水戰,可一旦有機會和莎娃對陣。她都會比任何時候都斗志昂揚。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澳網決賽,非種子身份的小威打得俄羅斯美女毫無招架之力,以1比6和2比6慘敗。獲勝后的美同人以一種舞蹈般的方式搖動著身體走上領獎臺,似乎在向一旁默默流淚的莎娃炫耀:“瞧瞧,我才是一姐。”
不要以為只有女人會醋意十足,男球員有時候同樣會“嬌俏”地來一壇老醋,特松加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法網第一場比賽之后,“法國阿里”來到新聞發布廳大倒苦水。“我剛剛打完另一項賽事,還沒緩過來,組委會就把我的比賽安排在第一天。我要求順延一兩天,可他們根本不同意。要是他們能夠像溫網組委會對穆雷那樣對我就好了,他想哪天打就哪天打……”特松加吃穆雷的醋,除了羨慕還有嫉妒。作為最近幾年的法國一哥,他沒有像蘇格蘭人那樣的知名度,受歡迎程度電不及后者。于是,他就只能趁著抱怨的時候把穆雷拖下水,順便影射一下溫網組委會過于護犢。
網球是一項高度個人化、商業化的運動,人人都夢想著成為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個人主義在這里大行其道。當一個球員吸引了所有鎂光燈后,在他/她身后總是會有無數人希望站在最亮處的那個是自己。陰影中,醋意就來了……
請別挑剔我的初夜
譚志廷
我們都十八歲過,我肯定,當那個夜晚毫無征兆地突然來到時,我們無一例外地都很手足無措,即便我們無恥得像一堵三公尺厚的城墻。
手足無措的原因一是缺經驗,二是缺名分。
當我以解說嘉賓的身份步入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法國網球公開賽的演播室時,導播問我,怎么介紹你啊?
還真不好介紹,論球技,我的技術動作就像一只因為過度思考力學原理而扭傷了腰肢的螞蚱;論網球積淀,庫爾尼科娃退役時我才剛剛注視著她的裙裾完成網球啟蒙,誰都知道這樣非專業性的啟蒙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灑飽之后。我是網球世界里一名突然得寵的小三,不是因為姿色豐腴,而是因為一無所有而且無欲無求。
把我送進網球大滿貫賽事直播的演播室,中國網球的勇氣大得像死磕巴西隊的朝鮮足球。所幸我同樣不乏勇氣,我閱讀一場網球比賽就像閱讀一條短消息那樣從容不迫,這便是我的名分。
頭頂的強光燈像是要烤焦我這只一直在思考的螞蚱,兩臺攝像機直裁了當地構成了我視線的對立麗,我的目光稍有飄忽或者閃失,它們便奔走相告。但我確信,自始至終我沒有太多緊張,我準備充分,為了解說第一天的比賽,我積累了十張紙的資料,除了費德勒的祖宗八代,他首輪對手盧扎克的職業生涯數據我也諳熟于心。
我甚至準備從美學的角度談論一下大威廉姆斯的肉色內褲,順便再聊一聊莎拉波娃這一次又在球場上穿著了哪種款式的睡衣,也許還可以再延伸閱讀一下埃弗特那條率先變短的粉嫩裙子,如果導播還沒有喊停的意思,那就讓我們從蘇珊·朗格倫所引領的女子網球服飾變革說起。
這一切都沒有問題,在極為短暫的生澀之后,我開始侃侃而談,進而滔滔不絕。
但我的普通話不合時宜地出賣了我。
球迷甲:解說嘉賓是湖北的吧。這是一次極為委婉的提醒,顯然有長江北岸的父老鄉親聽不慣巴蜀荊楚之地的聲音。
球迷乙:哪里找來的解說嘉賓,n和1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我發誓,賽前我專門找北京語言大學的專家指導過,不信你聽,“來自俄羅斯的茲沃娜裂娃反手位的防守反擊非常漂亮”。純正的北京郊區音。
球迷丙:男嘉賓你能不能少說點,你的聲音我聽起來很難受。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球迷丁、戊、己、庚:閉嘴、閉嘴、閉嘴……
斯特凡基在評價羅迪克的時候曾經說過:“有漏洞就不會自信”,說這話之前,羅迪克的漏洞在于他的反手,而我的漏洞在于無法精準地讀出“反手”的發音。那是在遙遠的25年前,解說嘉賓到了上學的年齡,村兒里唯一的學校是一所只開設兩個班的小學,小學里的唯一老師是一位舊社會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壓根兒沒有想到若干年后他的一名弟子會從事一項說話的工作,他把弟子們語文課本上的拼音部分撕了下來,放在茅棚里以作除穢之用。
挑剔我的普通話?要不我把早已故去的私塾先生叫醒和您談談?
其實拋開口音不談,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工作,我對一場比賽的解說就是一篇閱讀理解,談背景、談走勢、談成因敗因、談數據、談花絮、談奇聞軼事;從不報比分,很少描述場景,球迷們能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東西盡量少去重復,盡可能多地為球迷提供觀看比賽的背景信息。加斯奎特首戰單挑穆雷,我開場便直接下結論,如果加斯奎特三盤之內不能解決戰斗,便會重蹈08溫網覆轍;瓦林卡對費德勒,我和主持人唱和“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女單決賽我清晰地閱讀了比賽的走勢,喟嘆斯奇亞沃尼“濃妖不如淡久,早秀不如晚成”,自認為是整個法網解說最到位的一次評述。
還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口音的問題,我的解說評論被嚴重地打了折扣。但說旬實在話,網球圈里還真沒有太多普通話好、具備扎實的網球基礎、對網球比賽理解到位、語言組織不落窠臼等這些條件都兼具的主持人和解說嘉賓。
此地無朱砂,黃土也為貴。您就湊合著聽吧。多給點時間,這些人都會成長起來的。我沒打算接受您的建議,絕不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