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協議Ⅲ的簽署即將改變全球銀行業的游戲規則,風險敞口甚小的中國也不能置身事外
如同懸在全球銀行頭上的靴子一般,在爭論了數月之后,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27個成員國終于在9月12日達成了最終協議——《巴塞爾協議Ⅲ》。不過并非如之前很多人所擔憂的監管風暴,這份經過了太多妥協而達成的文件更像是份讓大多數人滿意的甜品。
在這份金融危機后最重要的監管文件中,三項主要的新規——提高一級資本充足率、提高普通股在一級資本中的占比、建立反周期緩沖資本金儲備——無一例外地瞄準了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以期在危機來臨時有足夠的應對辦法。
盡管從直接后果上看,這些新監管標準必然會對銀行的利潤有所影響,但在對此已有充分心理準備的大多數銀行中卻并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美國銀行CEO莫寧漢(Brian Moynihan)和瑞士信貸集團CEO杜德恒(Brady Dougan)在規定出臺后旋即對外宣稱,自己掌管的銀行并不需要為滿足新的要求而進行融資。
與之類似,投資者也認為這份協議對銀行的影響低于預期,在協議公布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里,歐、美、日的銀行股均出現了明顯上漲。而在尚未執行《巴塞爾協議Ⅱ》的中國,新規的影響更是被認為“微乎其微”。
妥協
“《巴塞爾協議Ⅲ》是理智的,盡管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沒有它情況會更糟。”渣打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主管李籟思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表示,這份新規本質上希望銀行能夠增加風險管理能力并改善行為。
根據新規定,首先,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過渡期限為2013年升至4.5%,2014年為5.5%,2015年達6%,緩沖期近5年。第二,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2%提高至415%,過渡期限為2013年升至3.5%,2014年升至4%,2015年升至4.5%,緩沖期同樣近5年。第三,建立由扣除遞延稅項及其他項目后的普通股權益組成的2.5%的資本留存緩沖,2019年才會開始實施。由于銀行業對《巴塞爾協議Ⅲ》早有預期,實際上,緩沖期至少從一年前就應該算起。
巴塞爾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在8月份為《巴塞爾協議Ⅲ》進行的路演中就表示,新規定將使銀行業在過渡期收緊信貸、降低投資,但其程度將遠低于銀行業的預期。該委員會主席德拉基(Mario Draghi)稱,實施這一嚴格標準的宏觀經濟成本是可控的,且新規有利于維護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性,帶來更為穩定的經濟增長前景。
不過在相當多的分析人士看來,《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業過于“寬容”,尤其是長達數年的緩沖期。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約翰遜強調,對銀行資本金的要求應該達到1596左右,在經濟繁榮時期更應該達到20%。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則認為,考慮到銀行業依然疲軟的現狀,監管者往往容易“手軟”,即放慢實施新規的步伐,但這樣做的代價卻是讓公眾繼續暴露在銀行業的巨大風險之中。
由于《巴塞爾協議》是國際清算銀行(BIS)下屬的“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一個協議,雖然該委員會的成員均為各國的銀行業監管者,但是協議本身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只有各國國內通過后,該協議才具有法律效力。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表示,希望新規定能夠得到各國的同步執行,否則將可能導致出現監管框架內的國際套利交易。
事實上,商業銀行們通常不會選擇到最后時刻才臨時抱佛腳。自去年年中以來,一些大型銀行已經在補充資本金。就在《巴塞爾協議Ⅲ》公布的當天,德意志銀行宣布計劃進行近100億歐元的巨額增資。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其他國家的銀行可能都會很快采取類似行動。
然而,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即使《巴塞爾協議Ⅲ》做出的各項新規定立即實施,也未必能避免銀行業的風險,原因在于避免銀行陷入危機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銀行的管理水平,而非資本充足率,或者說資本充足率只是銀行提高管理水平的結果,而非原因。
“渣打和其他一些銀行很快從危機中復蘇,問題不在于資本充足率有多高,而是他們的管理水平,特別是風險控制能力。那些在金融危機中遭遇系統性失敗的銀行不是因為缺乏資本,而是他們的風險管理沒做好,甚至他們為自己的冒險而感到自豪。”李籟思說,《巴塞爾協議Ⅲ》望銀行能夠增加他們的風險管理能力,但是卻做不到強迫銀行這么做,只能希望銀行自覺。
無礙中國
不過,由于全球銀行的各自情況不同,《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也將隨之產生差異。由于歐洲銀行不少銀行目前的狀況并不算好,因此它們可能會是從漫長的寬松后期限中獲益最多的一類。根據分析師的預測,包括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在內,相當多的歐洲銀行需要四年或更長一點時間來達到新的資本要求。
相比之下,美國的大型銀行則運氣的多,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都已經滿足了新要求,而它們所面臨是問題是要向投資者派息后依然保證資本充足率。
而對于中國的銀行來說,《巴塞爾協議Ⅲ》似乎更不值得擔心。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表示,目前還無法預計中國何時實施《巴塞爾協議Ⅲ》。
整體來看,中國銀監會對國內商業銀行的要求比《巴塞爾協議Ⅲ》更加嚴格,比如根據《巴塞爾協議Ⅲ》,資本充足率加上資本緩沖率到要在2019年達到10.5%,而目前銀監會對中小銀行的要求是10%以上,對于大銀行的要求是11.5%。不過如果考慮2.5%的逆周期資本緩沖,《巴塞爾協議Ⅲ》對于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最高要求達到13%和8.5%,將會高于中國的現行標準。
東北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唐亞韞表示,我國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都習慣比監管標準高1~2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緩沖期較長,整體不會有太大影響。根據16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2010年的中報與測算,僅有農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未達標。考慮到農行和光大為今年下半年上市的銀行,目華夏銀行即將定向增發,2010年底,所有的上市銀行都將超額達標。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銀行可以高枕無憂。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光遠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銀行業的隱形債務和不良資產事實上在大幅提升,加之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主要靠政策性的存貸差,真正的競爭力和歐美銀行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