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50歲的“閩晉漁5179號”船長詹其雄在9月25日凌晨4點返回中國,中日建交30多年來最嚴重的—次外交爭端在持續了17天后得到暫時緩解,但兩國海上領土的博弈卻由此上升到一個更公開、更深入的戰場。
詹其雄是帶著“保留處分”回到國內的,這正是日方一直強調的“國內司法程序”的延續。從這個角度看,日本菅直人政府達到了宣示其對釣魚島擁有“司法主權”的目的,并將中國置于一個必須回擊的位置;而中國也在第一時間重申日本行動的非法性,且進一步要求其對此道歉和賠償。明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中國講友好,也講原則。在涉及主權、統-及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決不退讓,決不妥協。
雙方的底線實際都未曾有過任何松動,而且一波三折的過程在兩個國家都引發了強烈的民族情緒,這給過去幾年中日兩國回避爭議的務實外交體系帶來巨大的;中擊。有外電評論說,剛剛上臺的民主黨顯然缺乏處理復雜外交的經驗。過去兩國建立起來的默契和暢通的私下協調機制都因日本執政黨的權杖更迭而中斷。
中國被迫發起的系列反制措施顯然是日本最終做出釋放決定的關鍵。2009年,中國自二戰以來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對象國,在本國經濟復蘇存疑時刻,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是顯而易見的。
在暫停省級以上高官互訪、取消一些經貿會議和消減赴日旅游規模后,真正觸動日本輿論的是一則外電報道稱,中國全面禁止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直至9月底。隨后中國否認了這一報道,而中國最大的稀土商包鋼稀土也證實這完全是空穴來風。不過,即使存在這種可能,考慮到日本在電動車和新能源領域的稀土超過九成來自中國,這一措施對日本引以為傲的清潔技術產業也是沉重的打擊。
在這一風聲鶴唳時刻,有中日專家在探討中國進一步的反制措施時曾建議動用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購買日本國債,以促使日元繼續升值。這遠比稀土更具威懾力。要知道日本正在忍受15年來最猛烈的本幣升值,日本汽車和消費電子的利潤被匯率嚴重擠壓,這迫使日本央行6年來首次投入流動性干預外匯市場。與此同時,受中日關系迅速惡化影響,與中國有關的日企股票近半個月持續下挫,其中尤其以與稀土相關的股票為甚。這顯然是日本執政者最不愿看到的情形。
在溫家寶發出“繼續采取反制措施”的表態后,日本的官方聲稱將尋求與溫家寶的高層會談。對日本而言,菅直人政府一開始的強硬姿態讓日本民主黨贏得了喝彩聲,但其隨后的快速“妥協”亦引起日本國內的強烈質疑,并自然地遷怒于中國政府持續增加的反制措施。同時,菅直人政府所謀求的加強與中國、韓國關系來平衡美國的政策由此開始動搖——這個被視為對中國更友善的政府很有可能就此更靠近美國。
不過,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日本那霸監察廳釋放詹其雄的決定是在9月22日菅直人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后做出的。日方轉述美國的表態稱,釣魚島在“美日安全條約”第五章的適用范圍內。而奧巴馬也表示美國會與日本加強在中國東海、黃海及南海的合作。事情至此已經不可避免地升級為美日等聯盟與中國在亞洲海域的角力。
釣魚島事件是中國海洋政治環境的一個縮影。中國擁有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管轄權中,有三分之一海域與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和越南等國家存在劃界爭議。在南海,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在中國“斷續國界線”內的鉆井多達1000多口,每年開采油氣5000~噸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在不同程度地加強與美、英等國的合作。
2005年7月11日,中國官方隆重紀念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這一天也被命名為“航海日”,這被外界視為中國重新回歸藍海的宣示。在今年晉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后,中國對資源的需求增長還將繼續,而藍海領域所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將是中國的能源戰略支撐。現在,中國或已有籌碼去打一場藍海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