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何去何從?提出這個問題的不只是瑞士央行。在過去18個月的干預中,瑞士央行持有的歐元已增長了1300億瑞郎,對全世界的投資者來說,關鍵的問題是歐元是否能從目前的低點復蘇。
歐元近幾用的反彈是由于技術原因。歐元的反彈表明歐元區不會陷入更深的困境,我們在近幾周看到的現象是由貨幣市場形勢改善引發平倉交易造成的。今年上半年歐元危機導致歐元空頭達到歷史新高,美元和瑞郎多頭的增長也近乎狂熱
買入歐元,賣出瑞郎及美元的平倉交易可以看作是動蕩市場中的正常反彈,本身還不足以表明歐元有進一步復蘇的潛力,歐元債券市場的形勢和歐洲央行減少貨幣供應,對歐元來說是中期利好。最近幾周。面臨壓力的國家已經能夠以較為有利的條款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這意味著投資者對歐元區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已將大部分過剩流動性收回,其結果是貨幣政策適度緊縮,導致貨幣市場中歐元利率升高。瑞郎、美元或其他貨幣沒有表現出這種跡象。
歐洲銀行業壓力測試對于判斷經濟復蘇的長期可持續性非常關鍵在過去10年中,北歐國家,尤其是德國、法國、荷蘭、芬蘭和奧地利已經向希臘、意大利、冰島、葡萄牙和西班牙5國提供了約2萬億歐元貸款。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但更為重要的是系統性風險的分布狀況。沒有壓力測試,我們就無從知道。歐元區通過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M)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歐洲國家擔保的7500億歐元約等于上述債務額的1/3。這筆資金可能不會用到,但它至少足以消除所有的短期憂慮。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目標已經成功實現,否則歐洲央行也不能如此輕易地回收過剩流動性。我們認為,歐洲壓力測試沒有解決該行業的問題,但是更好地披露了各個參與測試的銀行。而在不明晰的管理變革中,歐洲國家沒有掌握改進資本緩沖的機遇,這實在很遺憾、由于人民幣升值以及美聯儲利率上調速度放緩的預期,再加上歐洲形勢的好轉,因此我們對歐元/美元的最新預測是在3、6和12個月以后,分別為1.25、1.32和1.35(截至2010年7月26日)。
美元的長期壓力看起來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過去幾周的情況表明,經濟復蘇對美國貿易赤字的壓力一如從前,需求增長速度仍然超過生產與歐洲國家不同,美國和其他在金融危機后受赤字困擾的所有主要國家一樣,都還沒有出臺任何形式的整頓計劃。歐元反彈引發越來越多的亞洲投資者開始買入這一貨幣,以降低投資組合中明顯較高的美元頭寸。一旦歐洲銀行系統的風險下降,買入歐元的勢頭就開始回升,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瑞郎需求超過以往。作為公認的安全港,瑞郎仍然具有吸引力。上半年末上漲至1.31,表明投資者時瑞郎的興趣依然強勁。瑞士的出口數據強勁、建設活動非常穩定、失業率相對較低,等于向國際投資者證明瑞士經濟非常穩健。這也預示著即使在瑞郎走強的情況下,瑞士央行仍希望收緊貨幣政策,對瑞士來說,這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時期,因為在以往類似的危機情況下,瑞士經濟通常會因瑞郎走強而受損,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個季度歐元/瑞郎可能會再次向1.30靠攏。除非其他歐元區國家(不僅僅是德國)出現令人吃驚的強勁復蘇才能阻止這種趨勢,并觸發毆元對包括瑞郎在內的多種貨幣普遍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