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愛迪公司是“中國科技創新優秀企業”、“山東省星火科技服務基地”,引領眾多的小本投資者走上了致富之路。
生態農業“錢”景廣闊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近年來,傳統養殖業正向優質高效養殖業挺進,而其中最活躍的是特種養殖。因其利潤豐厚,吸引了眾多有識之士競相發展,成為創業投資的好項目。
湖南邵陽的王三豐辦了一個小型養殖場,養起了龍貓、臨清獅貓、鷯哥等,每年能賺四五萬元。一次他到廣州考察時發現,一只綠毛龜能賣3000—5000元,還常常斷貨。王三豐看到濟南愛迪公司發明的“快速培育綠毛龜新技術”,利用該法6~7個月即可培養出商品龜,每只收購價達1380元。
于是他趕到濟南參加了綠毛龜技術培訓,學習“一步誘導快速嵌孢法”。并引進130只基龜。這為他帶來了15萬元的收入。
連升從農學院畢業后,先后在濰坊、廊坊養殖廠工作,做到了廠長助理,月工資3000多元。連升想,工資再高,始終是個打工仔,男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農家科學致富400法》一書讓連升找到了叩響財富大門的金鑰匙,書中說,微型動物珍珠獾是集皮、毛、肉、藥用為一體的雜食性動物,以各種雜草、植物莖葉、作物秸稈、米糠、麩皮為飼料,用養一只羊的飼料可養200只珍珠獾。珍珠獾對環境適應性強,一年四季均可繁殖,16天產一胎,每胎12~18只,愛迪公司收購價每對50元。連升引進種獾20對,經過精心飼養,一年賺了19萬元。
加工植酸鈣創造新財富
李闖是河北衡水的一名大學生,他買了幾臺做洗潔精、洗衣粉、洗發露的機器準備創業,誰知做出來的產品的質量既比不上大型廠家的,成本又高,產品賣不出。后來他又做過秸稈制木炭、太陽能空調、廢玻璃制作裝飾板等項目,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李闖認為創業應該搞點實際的,于是他相中了植酸鈣項目。提取植酸鈣原料豐富,麩子、米糠、玉米都可以,100公斤米糠可產植酸鈣25公斤,每公斤綜合成本3.5元。李闖到濟南學習植酸鈣技術40天,加工出兩噸檀酸鈣,公司收購每公斤16元,他賺了2.5萬元。
別人問他雜志上有好多家單位轉讓技術,為什么非要選擇濟南愛迪,他說:1,該公司是間老公司,技術成熟。十幾年來電話、地址、項目都沒變過,看來不會有問題。2,這家公司的專家從事玉米、麩皮、米糠加工植酸鈣已有20多年的經驗,曾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發了“鈣博士”證書。3,多年以來,多家媒體竟相報道該公司科技扶貧的事跡。4,山東人實在嘛。
如今李闖正籌建小型養豬場,用提取植酸鈣的下腳料養豬,一舉兩得!
加工卵清素致富好出路
今年46歲的劉寬原本是重慶巫山縣的一名農民,歷史賦予了他一個新的身份:三峽移民。與大多數外遷移民不同,劉寬“返流”了,也就是從外遷地又回到了故鄉,戶口仍留在外遷地。
一天,劉寬在碼頭遇上了老朋友黃慶福。黃慶福衣著光鮮:昂首挺胸,一看就是財主。上前搭訕得知,老黃在山東濟南免費學習了廢水廢料提煉白銀的技術,一年能賺八九萬。劉寬聽得兩眼放光,立刻跟老黃要了地址,寫信給公司索取了《愛迪科技》一書。劉寬覺得雞蛋加工卵清素是個好項目,每公斤成本1700元,公司收購4500元。可是,他實在掏不出學費。經理張曉雨了解到劉寬的情況后,同意免費讓他學習卵清素加工技術,并資助他3000元。忙活了半個月,劉寬將1.5公斤卵清素寄往濟南,收到貨款6750元,扣除成本后凈賺了4100元。老劉捧著百元大鈔,心里特別暖和。
雞蛋加工生物粉賺錢快又穩
趙勇是山西原平人,兩口子都下崗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經濟狀況捉襟見肘。趙勇帶著妻子進城創業,老婆賣涼皮,趙勇蹬三輪拉客,一年下來也能攢下—些錢。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勇在一本雜志上看到某地免費轉讓雞蛋加工生化制品技術的廣告,說是一人一年能賺20多萬元。他打電話給廠家,廠家說技術不要錢,但為確保回收產品的質量,所用化工原料須由本廠專供。趙勇興沖沖地學了技術,交了6000元提回一箱化工原料。兩口子忙活了半個月,到北京交貨時,廠家卻說質量不好,讓他背回去。趙勇恍然大悟,廠家免費培訓是假,賣化工原料是真,6000元就這樣打了水漂兒。
趙勇想,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他聽說濟南愛迪公司收購植酸鈣、卵清素、生物粉有十多年歷史了。趙勇來到公司總部,看到《人民日報》頒發的“中國十大創富功勛人物”、北京市頒發的“中國知名品牌”證書、“衛生部北京天然藥物研究開發優秀成果證書”,懸著的心落地了,于是他學習了生物粉加工技術。
趙勇選擇雞蛋加工生物粉項目,理由是:項目投資不大,工具投資200元,化工原料400元,加工1公斤生物粉需要100公斤雞蛋,綜合成本1100元,公司收購價3900元。
僅20天,趙勇加工生物粉賺了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