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假英雄”方舟子與“打工皇帝”唐駿之間關于后者在美國求學的文憑真假問題引起了國人的廣泛注意,我以為,這是個好契機,大眾媒體如果抓住它好好地說道說道,對凈化當前國內多個文化領域的土壤會有一大串的好處。
首先,我想給《參考消息》的一篇文章提一點補充意見。這家報紙對此事情的反映很是及時,把唐駿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一書中所提到的“西太平洋大學”的身世公布于眾,同時在7月15日的《參考消息》上,還有人給“野雞大學”羅列了十大特征,其中的第一條是,“沒有獲得國家級認證機構的認證”,這一條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難道所有“沒有獲得國家級認證機構的認證”的大學都是“野雞大學”嗎?
答案是:未必。
雖然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在解釋這一條的時候說:有些大學“聲稱”如何如何,但是把這些用假信息迷惑學生和社會的大學當成了所有“沒有獲得國家級認證機構的認證”的大學的全部,就以偏概全了。因此這一條應當做如下的修改:“本沒有獲得國家級認證機構的認證,卻聲稱獲得了國家級認證機構的認證或者聲稱獲得了聯合國科學教育文化組織的認證。”
中國人對于這類“野雞大學”是深惡痛絕的,不少家庭為了“改換門庭”到處借債,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弄來的十幾萬元供孩子到海外留學,可是留的是什么大學,那所大學用我們國內的標準來看到底在什么檔次上,就有好多家長說不清楚了。教育部在這個方面也做過工作,把那些沒有得到國家承認其辦學資格的學校列了好大一串,但是世界上這樣的大學太多了,總有羅列不上的。問題是,教育部只是通過調查列出了那些學校是否有“國家承認的辦學資格”,教育部卻沒有足夠的精力調查那些大學所具備的教育和培訓能力,這樣,它就可能犯這樣的錯誤:人家那所學校本來不是所謂的“野雞大學”,人家是確確實實地辦學,只是沒有或者本來就不想獲得國家級的鑒別評定機構的認可,這樣的大學在國外是有不少的。例如,巴黎艾思蒙特高等服裝學院(ESMOD)就沒有獲得法國國家級教育部門的認定,但是這并不影響這所學校在巴黎時裝界的地位。
對于想學點專業本事的外國學生來講,國家承認與否,關系不大,我學的是本事,那所學校也能讓我學到本事,事情不就妥了嗎?
但是,有許多事情“一到中國就變味兒”(錢鐘書語),一些國內留學中介看上了這個商機,干起了不磊落的勾當,也不管被它服務的對象了解不了解真相,只管掙自己的錢。大多數中國人往往以國內大學來類比外國的大學,以為只要是大學,就都有起碼的辦學條件和起碼的師資基礎,其實不然。于是那些只賣文憑不管教學的學校,那些辦學基礎極差的學校,就被國內留學中介看中,因為這樣的大學收費很低,沒準國內那些不良留學中介以“賣人頭”的方式掙足了昧心錢。到頭來,孩子家長出了大錢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最耽誤的可能是孩子,到了一個新的沒人監督管教的環境里,白白浪費時間,甚至更壞。
由于我國政府的高準入門檻政策,野雞大學,在我們這個國家是不好開辦的,而在西方,開辦這樣一所大學如同注冊一家企業。人家是“寬進嚴出”,我們是“嚴進寬出”,那些投機者在人家那里的“寬進處”進,在我們這里的“寬出處”出,手法真是巧妙。
受到傷害的還有那些沒有被國家承認其辦學資格但是確實其認真地在辦學的民辦學校的名聲。這些學校叫什么名稱不重要,因為在國外,人家沒有像我們國家里那些手眼通天的龐大的政府部門,不但審查你的資金和人員,連你的一切物質條件(教室、圖書館等教學設施以及電化裝備等等)都能一一審查核實。人家實行的完全的市場經濟,除了12年義務普及教育以外,開辦和經營各種教育機構也都是市場行為的一部分,好在一切都是透明的,你可以通過各種手法去了解那所學校的情況,合適了就去上,不合適了,你就甭理睬它,政府跟你也是一樣,也不會在它實施涉嫌欺詐以前就封它的門,一切有法律在時刻等著呢。這些是我們在國內的人不太了解的。在西方國家,一所大學可以花上十幾萬歐元就能辦起來,也可以辦上兩天就關門歇業。
比如,在巴黎“音樂舞蹈學院”有幾十所上百所,可是,由國家認定的只有一所─“巴黎國立音樂舞蹈學院”。其余的叫“巴黎某某音樂舞蹈學院”的就多了。那所著名的“巴黎國立音樂舞蹈學院”聲譽極高,它每年從全世界只招收區區幾十個學生,真可謂是只有少年天才才有可能進入這所學府進行深造。而那幾十所私立的各種音樂舞蹈學院雖然沒有“國家承認的辦學資格”,但是人家是老老實實地辦學的,在這里上學的各國學生,大都看重的是到這里“學本事”,而非“混文憑”。你把這樣的學校也稱之為“野雞大學”就不太合適了吧。當然,一個中國學生在這樣的學校里“混”上兩三年,不努力學本事,然后回國后,拿這文憑招搖撞騙,這個板子也不應當完全打在人家的屁股上,把對自己不爭氣的孩子的怨氣發在人家的身上,而稱呼人家那所學校為“野雞學校”。
說這些鋪墊,最主要的是為了說下面的議論。
一個沒有本事的人能拿著一張紙混上一份職業,最主要的問題是不應當賴那張“紙”和發那張“紙”的機構,而是能讓他成功拿那張“紙”輕易說事的選材機制。說白了,就是我們的制度缺陷,是讓“野雞大學”的學歷“走紅”的根本原因。事實也是這樣,我們中國人是那種文憑的最大的買主。
中國有著與西方人完全不同的國情和文化背景,人家不會因為你們中國有那么多憑著一張紙就可以一步登天的機構,就把那些沒有“國家承認的辦學資格”的大學取締掉。因此問題關鍵是:思考一下,為什么我們的招聘那么地重視文憑,而不能根據被招聘者的真才實學量材取用,那些濫竽充數的人怎么就能混在其中而安然無事。
根據我在那些“鐵飯碗”單位的工作經歷─那些“鐵飯碗”單位包括國家機關、視同國家機關的事業單位,以及大型國企,─大略上有以下這么幾種情況。
一是那些“東郭”先生、“東郭”女士,都有很硬的后臺,他們通常是翁婿關系、郎舅關系之類的親屬。那紙文憑不光是這些“東郭們”的擋箭牌,也是他們的后臺的擋箭牌,有了這雙重的保護,單位里就是有人知道內情而且對此心懷不滿,只要他還想在這里呆下去,他也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二是那些單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極其繁瑣,一個人只要進了上面所說的那幾類單位,要想辭退他或她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以這種手法“入行”的人,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極強,他們會用各種手段“擒獲”住自己的頂頭上司,讓他不能不保護自己,否則自己也得不到好果子吃。
三是以假亂真以后,再以真彌假。他拿了這樣的假文憑初步得手以后,新獲得的地位能使他進一步輕易地獲得“再鍍金”的機會。不少人在獲得各級黨校碩士研究生班的進修機會以后,就把他原來那張“紙”掩蓋住了,他的最高學歷就有了完全真實的更替。近十幾年來,像中國人民大學這樣有頭有臉的大學也給各級領導干部辦過學歷研究生班,不用本人來課堂聽課,甚至不用來考試,也能獲得碩士乃至博士的學位。這樣的學歷文憑,就是一些媒體所謂的“真的假文憑”或者“假的真文憑”,事情已經變得真假難辨了。
此外還有一些情況,因為各種原因就不一一羅列了。
在中國,“野雞大學”的數量很少,根據統計,在1500所“野雞大學”中以美國的最多,達到855家,中國的“野雞大學”只有兩所,這也是國情決定的。但是中國人做的更絕,那就是不辦大學,直接販賣大學文憑。你想要買哪所大學的文憑吧,沒有人家做不出來的。那大街通衢上涂滿了“刻章辦證”非法廣告,我早就把它們稱為“陳希同臉上的牛皮癬”并貼到網上,那陳希同倒臺這么多年了,那些“牛皮癬”是越來越厲害,現在不知道應當是誰臉上的恥辱了。那些“刻章辦證”的黑窩點決大多數就是販賣假文憑的。
在一期央視訪談節目中,徐小平先生把所有在西太平洋大學拿過文憑的人都搜索出來了,可惜他沒有公之于眾,很為那些人留了面子,我們的公安機關在破獲“刻章辦證”的黑窩點時也從來沒有把那些黑窩點的“留底”向社會公開過,據說這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其實是“有所顧忌”─因為其中有不少是很高很高的“大官”了,說出去,影響不好。
在這股關于“野雞大學”的議論中,有一點是所有人沒有想過,那就是為什么方舟子這樣的人能充當這樣的“英雄”,我們的組織部門有那么多天天管理文憑、審查學歷的干將,他們都干什么去了?他們就不知道,在他們所管理的這些文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假的嗎?以我的經歷,在“主流機關”里,像方舟子那樣的人是一天也呆不下去的,至于下面再深入一步的話,就更耐人尋味了,不講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