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09〜2010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分析報告

2010-12-31 00:00:00
銀行家 2010年8期

本部分報告從財務指標角度分析討論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全國性商業銀行可分為兩類,即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五家銀行組成的大型商業銀行(以下分別簡稱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統一簡稱為“大型銀行”),以及由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等十二家銀行組成的其他全國性商業銀行(以下分別簡稱為招商、中信、浦發、民生、光大、興業、華夏、廣發、深發展、恒豐、浙商、渤海,統一簡稱為“中小銀行”)。

全國性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產合計占到銀行業總資產的65.9%,較2008年上升了0.75個百分點;負債合計占到銀行業總負債的66.09%,較2008年上升了近4個百分點;稅后利潤合計占到銀行業總稅后利潤的77.15%,較2008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占到銀行業全部從業人員的59.90%,比上年下降了0.83個百分點。

圖1、圖2和圖3分別列示了銀行業基于總資產、總負債和稅后利潤的市場份額分布情況。總體而言,五家大型銀行的市場份額呈逐年略降趨勢,而中小銀行的市場份額則呈上升趨勢。在稅后利潤方面,大型銀行2009年的份額較上年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顯示了在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宏觀環境出現較大不利變化時,大型銀行具有相對較強的抵御風險和持續增長的能力。

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險象環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世界經濟陷入比較嚴重的衰退階段,金融市場雖然有所反彈,但仍然具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我國在政府一攬子政策措施作用下,有效遏制外需不足引發的經濟增長下滑態勢,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保八”的增幅預期,增長率為8.7%。以全國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積極應對嚴峻挑戰,整體發展良好。

截至2009年底,全國性商業銀行資產總額52.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5%;負債總額49.86億元,比上年增長30.4%。所有者權益2.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存款42.48萬億元,各項貸款27.35萬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26.5%和32.6%;資本充足率全部達標,資產質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流動性管理水平均有較大提升。

以下將從資本狀況、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流動性水平四個方面對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狀況予以分析。各項財務數據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監管部門及各家銀行的定期報告、新聞稿件等公開披露的信息,其中部分銀行因未披露完整的財務報告,無法獲取足夠的資料,在個別項目的分析中只好加以省略。

資本狀況

截至2009年底,我國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1.4%,基本保持2008年底的水平,超過國際監管水平。239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全部達標,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例達到100%,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率為100%(見圖4)。

2009年,我國經濟減速趨勢明顯,銀行業風險進一步暴露。為應對風險,實現穩健發展,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對補充資本都十分重視。針對2009年上半年信貸增長過快引起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的情況,銀監會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發出《資本監管預警通知書》和暫停市場準入事項審批等手段,督促商業銀行以增資擴股、適當壓縮風險資產、多提撥備、核銷不良、審慎分紅等各種手段盡快補充資本。各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為達到新的監管要求,也為了業務發展與規模擴大,都積極采取增發與發債等形式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圖5列示了截至2009年底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情況。圖中可見,年內各家銀行通過多種途徑補充資本金,全部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都達到了8%的及格線,工行、恒豐、交行、建行等15家銀行在10%以上,其中工行盡管在上年基礎上略有下降,仍處于17家銀行中最高的水平;只有廣發和深發展兩家銀行低于10%,相對較低。整體看來,2009年大型銀行的優勢比較明顯,在前四名中占據了三家,農行在年內也實現了10%的水平,另外恒豐也進入了前三甲。資本充足率偏低的兩家是中小銀行,是由于在快速的規模擴張中消耗資本較多所造成的。

圖6列示2009年底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的情況。圖中可見,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在4%的達標線之上。其中,恒豐、工行和中信位列前三,分別達到9.93%、9.90%和9.44%;大型銀行除農行外,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在8%以上;中小銀行中,有恒豐、中信、民生、浙商4家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超過8%,其他8家均相對較低。核心資本充足率最低的是廣發和深發展,分別為5.62%和5.54%,雖屬合格水平,但按照銀監會的政策導向,仍逼近達標紅線。

2009年,隨著信貸資產的大規模投放,大多數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整體都略微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較大的有中信,其2009年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44%,比上年度末下降2.88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10.34%,比上年度末下降3.98個百分點;中行2009年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07%,比上年度末下降1.7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1.14%,比上年度末下降2.29個百分點。廣發和深發展2009年末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98%與8.9%,離10%的嚴格要求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為有效補充資本,各行采取發債與增發等多種形式積極應對。比如工商銀行2009年7月16 日至7月20日發行次級債券400億元人民幣。

增發與IPO也是補充資本的途徑。進入2009年,股票市場回暖,銀行上市增發之念重啟。自2008年9月23日至2009年9月30日期間,匯金共增持工行3.1億股,約占其總股本的0.093%;增持中行8160.7萬股,約占其總股本的0.03%;增持建行1.29億股,約占其已發行總股份的0.06%。民生于2009年6月重啟H股上市之旅。經過數年間的艱難博弈,農行的IPO進程終于在2010年7月順利完成,7月15日和16日正式在滬港兩地上市,總募資221億美元問鼎全球最大IPO。至此,五家大型國有銀行全部實現上市,中國金融改革開始了新的一頁。光大銀行IPO也依然在積極推進,一旦完成,將大大提高其資本充足率水平。

圖7展示了2006#12316;2009四年來全國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情況。圖中可見,近年來由于資產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風險資產不斷增加,2008年危機爆發后政策性信貸投放規模居高不下,加之五家大型銀行以及招商、民生等銀行積極推進國際化經營戰略,對外并購活動踴躍,境外機構布局步伐加快,資本耗費較大,各行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以工行為例,其核心資本充足率從2006年的12.23%下降到2009年的9.90%,資本充足率也從2006年的14.05%下降到2008年的12.36%。較高的資本充足率為商業銀行擴大業務規模提供了前提和潛力,反之則成為瓶頸。從本質上看,目前,銀行資本補充來源已經顯示出了多元化的趨勢,包括增資擴股、境內外上市、引進機構投資者、適當壓縮風險資產、多提撥備、核銷不良、審慎分紅等各種手段都在實際中開始運用。

目前發行次級債券來增加附屬資本是銀行自身籌集資本金的主要途徑之一。次級債的發行拓寬了銀行自身資本補充渠道,增加了銀行實力,有助于緩解我國商業銀行先天資本不足、資本補充渠道單一的狀況。但以發債補充附屬資本的做法主要是商業銀行交叉互持,變相降低了持有銀行的實際資本充足率,并且將銀行系統性風險“鎖定”在銀行體系之內。2009年8月銀監會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應從計入附屬資本的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中全額扣減本行持有其他銀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的額度。其中,主要商業銀行發行次級債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的額度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25%,其他銀行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30%。另外,商業銀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原則上應面向非銀行機構發行,商業銀行投資購買單一銀行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的額度不得超過自身核心資本的15%,投資購買所有銀行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監管資本工具總額不得超過自身核心資本的20%。商業銀行在補充資本時,應結合自身實際,優先考慮補充核心資本,強調股東持續注資的責任和內部積累能力,由銀行股東承擔補充核心資本的首要責任,同時應將提高盈利能力、增加內部積累作為提高核心資本的重要途徑,形式上可以以IPO和定向增發為主。

資產質量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國際銀行業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總體情況并未出現較大問題,反而延續了前幾年不良資產與不良率持續下降的趨勢。

截至2009年底,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余額4973億元,比年初減少630億元,不良貸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資產結構與資產質量均有明顯改善,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高。

以下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和貸款集中度三個角度分析全國性商業銀行2009年資產質量情況。

不良貸款情況

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357.95億元,較上年下降507.18億元,降幅為10.42%;其中,次級、可疑及損失類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773億元、2109億元和573億元,次級類與可疑類占比較上年分別下降21%和0.6%,損失類則上升了16%。

圖8列示2003#12316;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變化情況。圖中可見,2003#12316;2009年間,除2007年較上年有小幅增加外,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呈現整體下降的趨勢,由2003年的21045億元下降至2009年的4357.95 億元,降幅達79.3%。

圖9列示了全國性商業銀行2003#12316;2009年不良貸款率的變化情況。圖中可見,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較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雖有所放緩,但延續了自2003年以來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下降趨勢;其中次級類占0.6%,可疑類占0.7%,損失類占0.2%,除損失類與上年水平持平外,可疑類和損失類均保持了自2003年以來一直向下的變動趨勢。

圖10列示了2007#12316;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結構及其年際變化。總體而言,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中,次級類與可疑類比例大體相當,分別占到不良貸款總額的40%和47%,損失類占比13%;與上年相比,次級類占比下降6個百分點,可疑類與損失類則略微有所上升,升幅分別為1個和5個百分點。其中,大型銀行的不良貸款結構和變化情況同總體情況類似,出現次級類不良貸款減少,可疑類與損失類不良貸款增加的變化情況;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結構在近三年內呈現趨于平均化的現象,與大型銀行相比,其2009年的次級類與可疑類不良貸款占比相當,而損失類不良貸款則占到其全部不良貸款的25%,遠高于大型銀行的占比。

從2009年的不良資產變化的情況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一直保持較為良好的勢頭, 無論是余額和比率都呈現平穩下降的趨勢,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出現資產質量下滑的情況,2009年顯示出在政策措施刺激下銀行業穩步復蘇的跡象。

2009年,各行不良貸款率均在3%以下,總體低于上年。其中五家大型銀行不良率在1.5%#12316;2.91%之間,中小型銀行繼續保持較低水平,其不良率在0.1%#12316;2.4%之間。不良貸款率最低三家銀行依然是渤海、浙商、恒豐,分別為0.1%、0.29%和0.38%。但上述三家銀行都是非上市中小銀行,或成立時間短,或資產規模相對較小,不具備很強的代表性。另有5家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低于1%。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農行和廣發,分別為2.91%和2.40%,其中農行在財務重組并實現股份制改組后,其不良貸款率較上年又繼續有所降低。

不良貸款余額與各行資產規模高度相關。五家大型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明顯高于中小銀行,其中,農行不良貸款余額的絕對值最高,為1202億元;交行最低,為250億元。在中小銀行中,除渤海、浙商和恒豐因規模相對較小及成立時間較晚的因素使得不良貸款余額低至0.7億#12316;3.6億元之間外,深發展不良額為24億元,興業不良額為38億元,相對而言最低;招商、廣發相對較高,分別為93億元和91億元。與2008年相比,2009年深發展、浙商、中信和廣發四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有所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深發展,增長27%,其次是浙商,增長25%。不良貸款余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渤海銀行,降幅為21%,但應看到其余額基數本身較低。大型銀行除交行外,四家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下降幅度都達到或超過了10個百分點。這反映出大型銀行在提高資產質量方面所做的風險管理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成效。

在不良貸款率方面,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2008年相比,仍呈下降趨勢。除深發與上年水平持平外,各行不良貸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農行和中行下降最多,降幅分別為1.41%和1.13%。此外,工行、光大和建行不良率降幅也較上年下降了0.7個百分點以上。由于歷史背景和資產規模等因素影響,大型銀行普遍比中小銀行的不良率高出許多,但從2009年的情況看,二者差距正逐步縮小。

風險抵補能力

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沖擊,進一步防范風險,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審慎經營,根據各類信貸資產實際損失率的測算,動態調整貸款損失準備,并將撥備覆蓋率監管指標逐步從100%提高到130%再到150%,實現“以豐補歉”,提高風險抵御能力。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普遍提高,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至2009年底,五家大型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183.1%,同比上升3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到147.2%,同比上升37.4個百分點;中小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162.3%,同比下降36.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到201.8%,同比上升32.2個百分點,大幅超過監管部門設定的要求。

圖11列示2009年部分全國性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及其2007#12316;2009年的對比情況。圖中可見,2009年大型銀行中,除交行比2008年略微下降,剛好實現150%的達標線外,其他四家都有明顯提升,建行撥備覆蓋率在2009年躍升至最高,達到184%,工行和中行均達到了150%的水平,實現了監管要求,而農行首次突破100%的水平,但距大型銀行的及格線還有一段差距。在中小銀行中,除渤海和浙商的這一指標分別超過1000%和400%,高得驚人外,興業、招商、浦發、民生和恒豐也均超過200%。撥備覆蓋率最低的是廣發,為157%。

貸款集中度情況

貸款客戶集中度

貸款集中度是考察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貸款集中度問題尤其值得關注。監管標準要求最大單一客戶貸款不得超過銀行凈資產的10%,前十大客戶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50%。從相應數據來看,2009年底全國性商業銀行各行的這兩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圖12和圖13分別列示對比全國性商業銀行2009年與2008年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情況。

在單一最大客戶貸款比例方面,大型銀行除中行外都有所下降,工行和交行降至不足3%,農行降低幅度最大。中小銀行的這一比例則普遍較高,且較上年有所攀升。其中廣發升幅最大,其比例為10.21%,是唯一一家突破警戒線的銀行;渤海則繼續在高位運行,以9.73%緊隨其后,緊逼監管紅線10%的水平;中小銀行中比例最低的是浦發,為3.35%,其余則多集中在3%#12316;8%之間。

在最大十家客戶貸款比例方面,同樣以廣發56.43%的比例排在第一,并且超過了50%的監管紅線。光大和深發展位列二三位,分別為48.60%和40.85%;建行最低,為12.95%;其他銀行大多集中在17%#12316;40%之間。從年際比較情況看,2009年較上年增加的有7家銀行,增幅最大的是中信和廣發;較上年減少的有5家,但下降幅度大多不明顯,只有建行降幅比較明顯。

貸款行業風險

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結合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導向,紛紛修訂完善行業信貸政策,強化信貸投向管理,在信貸投放中確保涉農貸款和小企業貸款的增速、增量;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要求的企業和項目加大信貸支持;支持居民首套自住型住房、家電、汽車等消費型信貸;繼續支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建設項目;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從貸款的行業投向結構上看,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物流、電力能源等行業貸款在各大銀行貸款中占比較大。從貸款發放主體看,大型商業銀行是災后恢復重建貸款發放的主力軍,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產業重建等領域。本文選擇以房地產行業作為代表,考察銀行的貸款行業風險。

房地產行業是全國性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投向之一,也是銀行貸款行業投向調整的重點之一。2009年,在政府購房優惠政策及房地產開發企業促銷舉措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逐步復蘇,房地產貸款的投放力度不斷加大,商品房銷售量價齊升,市場供需矛盾逐漸凸顯。與此同時,房地產貸款快速增長,個人購房貸款增長尤為顯著。整體貸款質量處于較高水平,但年末個人購房不良貸款增加較多,其風險不容忽視。截至2009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7.33萬億元,同比增速達38.1%。

圖14列示了全國性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比重,這里的房地產貸款指標包括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兩個方面。

在16家具有可比數據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有11家銀行呈上升態勢,升幅最大的廣發和招商,分別為5.1%和4.5%。招行和興業房地產貸款占比是各行中最高的兩家銀行,都超過了30%。建行該項指標為25.13%,在大型銀行中繼續排名第一。

盈利能力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銀行業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沖擊,銀行業利潤下滑,眾多美、歐銀行業金融機構陷入流動性困境,反觀中國銀行業卻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而上,綜合實力、風險管理和抵補能力、國際地位全面提升。200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實現稅后利潤6684億元;資本利潤率16.2%;資產利潤率0.9%。銀行收益水平和利潤結構發生變化,單純追求利潤的短期化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從結構來看,凈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和手續費凈收入構成收入的三個主要部分。

總體情況

凈利潤增長率

2009年,我國銀行業在急劇變化的經營環境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在受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資本市場低迷、利率調整以及特大自然災害等諸多減收增支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盈利情況良好。其主要的盈利因素在于主營業務的較快增長、中間業務的創新發展、營業成本的有效降低以及風險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2009年,各行凈利潤平均增長65.96%。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五家大型銀行分別實現凈利潤1293.5億元、1068.3億元、853.49億元、650.02億元及300.75億元,工行以凈利潤排名,蟬聯世界第一大銀行。

就增幅而言,大型銀行平均增幅18.93%,低于上一年度13個百分點。中行由于及時應對金融危機,凈利潤增長31.16%,增幅最大;交行相對最低,增幅剛超過5個百分點,工行和農行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6%和26%。

九家中小銀行凈利潤平均增幅為85.56%,高于上一年度29個百分點。但各家變化幅度差距顯著。深發展上年度末計提撥備56億元,使其2008年凈利潤大幅下降,因此2009年度凈利潤比上年回升了7倍之多,列在榜首。渤海因利潤基數較小增長了120%,增幅位居第二;民生增長53%,以其穩健經營所帶來突出的盈利能力排名第三;招商因受國際金融危機環境影響,其營業利潤下降,使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3%,是唯一一家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光大、浦發、中信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相對較少,均不超過10%。

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影響深化、經濟增長放緩、凈息差大幅收窄的嚴峻經營環境,全國性商業銀行利潤增長的影響因素包括:一是各行比較準確地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努力消除外部環境對業務經營的不利影響,經營總體穩健運行;二是成本費用得到有效管理,費用的投入產出能力提高;三是各行不良率進一步下降,信用成本下降顯著;四是有效稅率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稅率降低抵消資產減值影響。

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很好地反映了各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常,決定這兩個指標的因素包括凈利潤與資產平均余額,此外,信貸資產質量、中間業務收入、利息及經營支出水平,以及稅收等因素對其也有一定的影響。根據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的要求,凈資產收益率不應低于11%,總資產收益率不應低于0.6%。

圖15對比列示全國性商業銀行2008年和2009年度凈資產收益率。除渤海銀行外,其他銀行均在監管指標的及格線之上。深發展2009年度凈資產收益率為27.12%,領先于其他銀行。興業和浦發的凈資產收益率接近25%,分列二三位。排名最后的渤海銀行凈資產收益率僅為5.44%,但因開業時間短而不具備相關可比性。單就大型銀行而言,除中行外,其他四家在2009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不相上下,都達到了19%#12316;21%的水平,建行凈資產收益率以微弱優勢勝出,為20.87%;農行在財務重組后,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凈資產收益率達20.53%,僅次于建行。中行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機,匯兌損失拖累利潤增長,凈資產收益率相對最低,為16.42%。

同上年相比,深發展由于上年度計提巨額撥備,使得本年度收益率增幅空間較大,成為增幅最大的銀行;恒豐下降12.54%,降幅最大;浦發、招商分別下降11.44%、10.6%緊隨其后。大型銀行除農行外,基本變化幅度不大。由此可見,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銀行業中大型銀行的整體盈利能力抵御風險能力要明顯強于中小銀行。

圖16對比列示全國性商業銀行2008和2009年總資產收益率。2009年,在總共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中,只有華夏、廣發與渤海三家銀行未達到0.6%的監管及格線,且這三家已連續兩年在及格線以下。建行與工行排前兩位,總資產收益率連續兩年都超過1.2%,達到國際優秀銀行1.17%#12316;1.2%的水平,顯示出較好的持續盈利能力;興業以1.13%排名第三,憑借資金業務和個貸業務,興業已連續兩年進入前三甲的位置,成績斐然。

同上年相比,多數銀行總資產收益率有所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是恒豐和招行,分別下降4#12316;5個百分點。在7家總資產收益率上升或持平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深發展回升最多,為0.82%;華夏和渤海雖較上年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在及格線下,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利息收入水平

存貸款息差收入是我國銀行業最主要的盈利來源。利息收入水平是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體現,2009年全國性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實現11033.35億元。以下從利息收入比討論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為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圖17列示2009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利息收入比,平均值為84%。圖中可見,除工行、中行、招行和民生外,各行2008年利息收入比均在80%以上,還有四家中小銀行在90%以上,其盈利模式過分依賴利差收入的特點十分明顯。這表明銀行目前仍很難說其盈利模式已進入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

我們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作為衡量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指標。近年來,中國銀行業一直在尋求盈利模式的轉型,在這方面取得了相應的成功。中國銀行因其在國際業務上的優勢地位,使其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其營業收入之比排在所有銀行的最前列,達19.8%。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緊隨其后。但從這一收入的總量來看,工行則處在第一位,達551億元。比較而言,恒豐、渤海銀行只有1.3億元(見圖19)。

成本收入比

2009年,全國性銀行成本收入比普遍有所提高。總體來看,大銀行成本收入比普遍較低,這是由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但農行雖有所下降,成本收入比仍在43%以上(見圖20)。在所有銀行中,工行仍然是成本收入比最低的銀行。

流動性分析

2009年為防范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信貸超常增長。截至2009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流動性比例46.4%,比年初下降3.6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71.9%,比年初上升2.7個百分點。其中,商業銀行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3.8%,比年初下降1.8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均達到25%以上的監管標準,流動性管理水平總體上升。

流動性風險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及其波動性,主要包括貸存比、流動性比率、核心負債比例和流動性缺口率,按照本幣和外幣分別計算。貸存比是銀行貸款金額與存款金額的比例,目前監管部門為商業銀行設置的監管紅線是不超過75%。流動性比率為流動性資產余額與流動性負債余額之比,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總體水平,不應低于25%。核心負債比例為核心負債與負債總額之比,不應低于60%。流動性缺口率為90天內表內外流動性缺口與90天內到期表內外流動性資產之比,不應低于-10%。鑒于數據的可獲取性,本文選擇貸存比和流動性比率衡量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水平。

流動性比率

流動性比率為流動性資產余額與流動性負債余額之比,該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總體水平,監管要求該指標不應低于25%。

全國性商業銀行2009年流動性比率均在25%達標線上。交行流動性比率最低,為27.83%;工行和華夏其次,均在30%左右;恒豐和廣發最高,分別為73.38%和54.68%。除此之外,其余各行的流動性比率集中分布在30%#12316;51%之間,流動性水平比較接近。

同2008年相比,多數銀行流動性比率較上年呈現比較明顯的回落。僅有農行、廣發和恒豐有一定上升。其中,華夏下降幅度最大,超過了20個百分點。全國性商業銀行流動性比率整體下降的局面真實地反映了200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銀行業在實際趨緊的貨幣政策和流動性相對收緊的客觀現實。

存貸比分析

由于2009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銀行信貸實現了史無前列的高速增長。相應地,存貸比相比2008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見圖21)。在五大國有銀行中,交行和中行的存貸比最高,這與它們信貸規模增長迅速直接相關,而在中小銀行中,中信、光大、深發展、招商、興業、民生等銀行都突破了75%的存貸比率的監管上限。2009年信貸高增長一方面與寬松的貨幣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利差縮小以量補價的銀行利益驅動直接相關。這種局面隨著2010年初開始的連續三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實施而改變。

(本部分報告執筆人:鄧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三级|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无码37.|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91 九色视频丝袜|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精品v欧美|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看国产毛片| 综合色婷婷|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精品三级网站|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黄色片| 午夜在线不卡| 美女毛片在线| 91丝袜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成年人国产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电影|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福利视频一区|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