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商銀行盈利模式分析
包商銀行2009年業績較佳,盈利9.14億元,同比增長15.94%,資產利潤率1.27%,資本利潤率26.64%,信貸不良率0.52%。包商銀行貸存比較低,為41.34%,據此猜測包商盈利增長來自存貸款利息差的比重不大,手續費及中間業務收入也不高,為6.27%。那么包商的盈利增長來自于何處?我們期望通過分析包商銀行的三張財務報表來知道答案。
利潤表
營業收入構成
從年報利潤表數據中可以看到,2009年包商銀行營業收入中利息收入占到了58%,手續費收入占到了6%,投資收益占到了37%,投資收益成為除傳統存貸款業務外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08年和2009年營業收入構成變化不大,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是營業收入的兩大支柱。
包商銀行貸款客戶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合計占比76.22%,可以看出包商銀行是一家定位于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利息凈收入主要來源于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營業支出構成
包商銀行的營業支出中以業務及管理費占比最大,2009年業務及管理費用占到了營業支出的81.07%,2008年為72.86%。這個與包商銀行定位于中小企業融資也有很大關系,業務金額小、筆數多,所以管理費用比較高。
資產負債表
資金來源(負債項)
通過分析包商銀行2009年資產負債表的負債項,我們發現包商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吸收存款和同業拆借。2009年包商銀行總負債780.84億元,其中吸收存款676.04億元,占負債總額的87%,同業存放款和賣出回購金融資產占了剩余的比例。
資金運用(資產項)
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的資產一方,看到包商銀行將資金運用于投資的特征明顯。包商把吸收來的存款只有33.84%的比例用于發放貸款及墊款,25.09%的比例存放中央銀行和同業款項,剩余40%的比例用來做投資,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
現金流量表
包商銀行的投資特征通過現金流量表更明顯地體現了出來。通過分析包商銀行的現金流量表,發現包商銀行2009年投資活動非常活躍,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達到449.32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達到474.99億元,這個水平大大高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也與2008年相對保守的投資活動形成鮮明的對比,2008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僅為70.18億元,現金流出僅為141.17億元。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包商銀行利潤構成分為兩塊,第一塊為存貸款利息差收入,另一大塊為債券投資收益。包商銀行定位于中小企業融資,存貸款利息收入不高,為了提高資金運用率和盈利水平,包商把大量的資金配置到資金市場和債券市場投資上面。因此,可以說包商銀行是一家投資性特征比較明顯的城市商業銀行。
大型城市商業銀行盈利模式比較
看到了包商銀行以貸款和投資雙向并舉的盈利模式,我們感到比較震驚。那么其他的資產在800億元以上的城商行是什么樣的一種盈利模式?是否也遵循了這一模式?
大型城商行基本分成了三種盈利模式
通過對資產800億以上的18家城市商業銀行利潤表進行對比分析,發現18家大型城商行中有13家投資收益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在20%以上。按照營業收入構成部分的不同比重,可以粗略地劃分成三種盈利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傳統存貸款銀行,特征是利息收入占到了營業收入比重的70%以上,典型代表是重慶銀行,利息收入比為93%。第二種模式是綜合型銀行,特征是存貸款業務為主,同時投資和中間業務都做得比較好,收益明顯,典型代表是東莞市商業銀行。第三種模式是投資性明顯的銀行,特征是投資收益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非常高,存貸比較低,典型代表是廣州銀行和天津銀行,投資收益占營業收入一半以上。
投資收益基本來源于債券投資利息收入
通過對18家大型城市商業銀行利潤表中投資收益構成項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在投資收益構成中,基本為債券投資利息收入。
大型城市商業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對比分析
全國性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以存貸款為主,中間業務為輔,且表現出同質性
通過對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利潤表項目的觀察和對比,可以看到這17家銀行的盈利模式具有同質性。首先,利息收入占到了營業收入的絕對大比重,最高的為恒豐銀行95.77%,最低的為中國銀行68.42%。第二,中間業務對于營業收入的貢獻也比較高,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依托網點優勢,手續費收入均在14%以上,招商銀行后來居上,占到了15.54%。第三,投資收益的貢獻比較低。可以說17家大型銀行都還是傳統的存貸款銀行,努力在向多元化發展。
存貸款利差為主、投資收益為輔的盈利模式是大型城商行的生存選擇
城商行難以與大行競爭存貸款業務,存貸款利差較低。城市商業銀行在資本實力方面遠遠落后于全國性商業銀行,受制于資本規模限制,無法涉足大型項目,存貸款利差增長受限。截至2009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達5.68萬億元,存款規模達4.65萬億元,貸款規模達2.89萬億元。全國所有城商行加起來的規模僅與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差不多。更為關鍵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與商業銀行資本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10%。這意味著,受資本規模限制,城商行無法涉足超大型項目。因此,在2009年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下,城市商業銀行難以通過信貸規模的擴張帶來存貸款利息差的增長。所以,當信貸份額已經被大行瓜分完畢的市場條件下,城商行需要尋找其他的盈利渠道。
此外,2009年在國家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下,基準利率一路走低,存貸款利差也相應的比較低,城商行難以通過存貸款利差獲得較高收益。
城商行另辟債券投資盈利模式,獲得較高利差。2009年債券市場一直走高,銀行間國債收益率和銀行間金融債的利差都比較高。城商行把剩余資金配置到中長期債券上面可獲得較高收益,成為2009年業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目前城商行盈利模式存在的問題
業績波動
城市商業銀行把大量的資金配置于債券市場,凈利潤受投資收益的影響很大。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波動性強,投資收益的波動就會導致業績的波動。業績波動不利于城商行的健康發展和壯大,對于上市銀行來說,業績大幅波動會造成公司股票價格的大幅變化。
流動性風險
銀行把大量的資金配置在債券市場,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無法及時以合理的價格變現持有的債券頭寸,不能及時以合理價格取得資金以履行其償債義務(包括儲戶提存)和其他承諾(比如擔保、貸款承諾等或有負債),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影響銀行信譽,嚴重時還會造成銀行流動性危機。
利率變化風險
在目前寬貨幣緊信貸下,銀行流動性充裕,眾多資金積壓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使得債券市場收益率逐步走低。由于短期利率尚未市場化,長期利率又受銀行信貸政策變化的影響而失真,使當前國內債券市場風險在價格上得不到真實反映。從長期來看,隨著生產成本上升向消費物價的傳導使通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較大機會持續上行,并且實際利率在較長時間內較大幅度地體現為負時,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最終將不可避免的上升。長期利率飆升必然對銀行的資產價格帶來影響,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銀行業巨大的利率風險。
(本部分報告執筆人:劉煜輝,張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