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創可貼,讓皮膚透透氣
孩子受了小傷,媽媽們通常都會用創可貼給孩子貼上。不過,貼上了并不等于就萬事大吉,不用管它了。受傷的皮膚需要透氣,長時間用創可貼捂著,對傷口愈合沒有幫助不說,還會起反作用呢。
給孩子貼上創可貼后,要注意觀察傷口的變化,創可貼不能長時間使用,要一天一換。如果孩子說傷口疼,或你發現有分泌物溢出,要及時打開創可貼,觀察傷口周圍,如果有紅腫熱痛的情況,說明傷口已經感染,要立即去醫院處理。另外,使用創可貼后,不要讓孩子經常用手捏壓傷口,防止碰撞,以免傷口裂開。
多大開始嚼嚼樂?
咀嚼對于寶寶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咀嚼硬的食物有利于寶寶發展臉部的肌肉和舌頭的正確位置,讓舌頭能夠貼緊顎部。如果到了該咀嚼的年齡,還繼續只讓寶寶喝奶,他就會一直延續原始的吞咽動作:舌頭一直保持在牙齒之間,這樣他的頜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育。錯過這段時間后,寶寶的整個口腔咀嚼系統都需要重新鍛煉。
那么多大可以讓他開始咀嚼呢?通常寶寶6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此后8顆切牙就會陸續長出,說明寶寶已經準備好咀嚼食物了。這時候可以給寶寶提供略硬一點的食物,讓他體驗咀嚼的樂趣了。
小滿節氣,未病先防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這時要特別注意“未病先防”。也就是說,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
傳統醫學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觀。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并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關系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個方面入手。
要增強孩子機體的正氣,就要幫他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在春生夏長的季節里,讓寶寶獲得充足而均衡的營養,適當鍛煉,強健身體,使外邪不能入內。同時,也要防止外界因素導致孩子生病,少帶孩子到空氣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場所,讓孩子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等。
是對?是錯?

尋找聽力障礙的蛛絲馬跡
寶寶聽得見嗎?可以通過觀察他平常的一些表現做個初步判斷。如果他有下面的行為,最好帶他去咨詢醫生。
叫他不答應不同年齡的寶寶,對聲音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你發現寶寶對聲音不敏感或沒有反應,睡覺時特別安靜,大孩子和你說話時老說:“你大點兒聲!”“你再說一遍!”都要引起重視。
說話晚,吐字不清如果你的孩子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有明顯的言語發育遲緩或吐字不清,要帶他去檢查聽力。
經常抓耳朵寶寶經常抓耳、撓耳或拍打耳后的頭部,可能是他聽不到你說話,或者是外耳有耵聹、中耳有積液讓他感覺不舒服。
老愛摔跤寶寶如果經常無緣無故地摔跤,要想到去檢查一下耳朵。因為內耳畸形、美尼爾病等很多疾病都會引起聽力下降,并伴有眩暈,但小孩子又無法表達出來。
經常說“耳朵響”很大一部分人有耳鳴都會伴有或多或少的聽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藥物中毒等都會引起耳鳴。當孩子告訴你他耳朵響時,要及時帶他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