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對音樂都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學會走路以后,寶寶聽見喜歡的音樂就會擺動起身體,像是在跳舞一樣。音樂對寶寶的情智發展都有著促進作用。在嬰兒期,對寶寶的音樂培養主要是音樂的感知能力、欣賞能力和領悟能力。無論如何,看到寶寶搖擺身體,跟著節奏抒發愉快的心情,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作為家長,平時可以做些什么呢?
營造豐富的音樂環境
如果美妙的音樂能夠時常出現在寶寶的生活里,那么就可以在他的大腦中積淀下來,成為寶寶以后音樂學習的源泉。所以,為寶寶提供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吧。除了播放CD以外,其實所有的寶寶都喜歡聽媽媽的聲音,這個年齡的寶寶尤其愛聽媽媽重復唱一首歌。聽著媽媽輕柔的歌聲,寶寶會漸漸形成對熟悉節律的預期,他們會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那就是哼唱、扭動身體、揮手、跺腳、轉圈等等。當身體的律動能夠跟上那熟悉的節奏時,寶寶感受到了表達音樂的快樂。
給寶寶聽適合的音樂
給寶寶聽音樂,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時間。聲音不要太大,當寶寶聽著音樂高興地又唱又跳時,要注意適時的轉換音樂。在音樂的選擇上,可以選一些知名的古典音樂和兒童歌曲。播放音樂的設備最好能保證音質清晰、無雜音,讓寶寶感受到音樂真正的魅力。
除了傳統的音樂,自然界的聲音、生活中的聲音寶寶也會很喜歡聽,喜歡模仿。比如寶寶會模仿駕駛小汽車的樣子,發出“嘀滴”的聲音,身體還隨著搖搖擺擺,這是許多寶寶最快樂的事。
放手讓寶寶盡情搖擺
同一段音樂不同的人會感受到不同的情緒,寶寶們也是如此。對于音樂,每個寶寶會有自己的感受與表達方式,父母不必要求寶寶一定要這么伸手,那么擺動身體。倒是可以和寶寶一起聽著音樂跳起來,這也是在給寶寶提供動作參考,但不必強求寶寶一定要做得一樣。寶寶用自己可愛的、憨憨的體態表現出來的律動才能表達他最真實的感情。如果你看到寶寶聽著小魚游的音樂,沒有像小魚一樣擺尾巴而是張開了翅膀,聽著《玩具兵進行曲》沒有開步走而是坐下敲小鼓,難道不該一起來贊嘆寶寶奇妙的創意嗎?
和寶寶一起玩音樂
不用擔心自己“五音不全”,或者是個徹頭徹尾的“樂盲”,不懂任何古典音樂。和小寶寶一起玩音樂,關鍵在于欣賞、放松和樂享其中。況且,這也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讓你和寶寶一起認識音樂、了解音樂。事實上,只要父母愿意陪寶寶一起聽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寶寶就會獲得快樂的音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