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孩子的最愛,所以許多科普類的圖畫書,不單單只有科學普及的知識,還會巧妙地將有趣的故事和孩子喜歡的某些形象帶入進來,讓孩子更加主動地發現和尋找答案。
一、 科普圖畫書,把知識裝進故事的口袋
故事一:
“小浣熊帶著嗯嗯太郎來到了浣熊家廁所前,唱起來:浣熊會在大便的上面大便,所以看到大便,就知道誰剛剛來過。大便是浣熊的留言板。爸爸的大便是褐色的。媽媽的大便是淺褐色的……嗯嗯太郎繼續向前走,突然,誰拉住了他的背包。哎喲喲,這不是斑馬媽媽嗎,你有什么事嗎?我們家的孩子,肚子都快成大便儲蓄盒了。”
小寶寶對便便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中研究動物大便和動物上廁所的專家——嗯嗯太郎一下子就成了小朋友最喜愛的主人公,跟著他,進行了一段了解動物便便和它們如何上廁所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旅程”。類似的便便故事書還有《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書中也在傳遞著科普小知識。
去翻翻
雖然是本便便書,但書中不僅講了便便,還有許多關于土壤、空氣、水的一些知識。如果這些問題同樣引起了孩子的興趣,那就趁熱打鐵地給他找一些相關的書吧。中國兒童百科全書《上學就看》里的《動物園》《我的第1套百科全書》的動物卷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故事二:
“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它要去找一些東西來吃。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現在毛毛蟲不再是一條小毛毛蟲了,它造了一間小房子,叫做繭。它在里頭住了兩個多星期,然后,把繭咬破一個洞,鉆了出來,啊!毛毛蟲變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配著色彩鮮艷的圖畫,寶寶對這本《好餓的毛毛蟲》讀了又讀,從此對花園里飛著的蝴蝶充滿了好奇,總是無法想象一條綠色的小小毛毛蟲怎么能最終變成美麗的蝴蝶呢?還有《卡夫卡變蟲記》里描述的:
“棕紫色的甲蟲身子,又黑又長的蟲眼,天線似的觸角,還有六條細細長長、毛茸茸的蟲腿。”
雖然整個故事是講一個淘氣小男孩卡夫卡的故事,但會引起孩子對甲蟲的關注度,從而激發他去找找關于昆蟲的科普書中甲蟲是不是像卡夫卡變得那個樣子。
去翻翻
各類昆蟲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對象,看完上面這兩本書,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找尋《第一次發現》叢書中的七星瓢蟲,也可以進入以描述昆蟲家為主題的《世界上最最溫馨的家》參觀一下。當然如果孩子在看《最美的科普四季時鐘系列》中《蝴蝶時鐘》的時候,對里面關于自然的知識也感興趣的話,《花的時鐘》《草地時鐘》……可以選擇的書就越來越多了。
故事三:
“砰,砰,地球快要爆炸了!小羊、小豬和小熊驚恐地聽著遠處傳來的聲音。快回去整理一下要帶的東西,我們乘飛船去火星上吧……小豬要帶著冰箱,因為火星上太熱,冰箱里可以放食物;小羊帶了3樣東西:氧氣瓶、牙膏狀的壓縮食物以及一副撲克。因為火星上沒有氧氣,而且飛到火星上要用好長好長時間,在狹小的宇宙飛船里可以玩撲克牌。”
《逃哇,去火星》就是在講地球如果呆不下去了,我們可以去哪里。火星、宇宙、飛船、氧氣,這些名詞出現在故事里,每個小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引得小讀者不由地想想如果換做自己會去哪個星球,又會帶些什么呢?貝貝熊系列叢書的《去月球》,也講述了貝貝熊一家坐著飛船去月球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處,這樣寫著:“他們抬頭仰望滿天星星,星星離他們很遠很遠。他們還會去其他星球上旅行嗎?嗯,也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
去翻翻
翻開《登登在哪里》就是一張大大的地圖,從宇宙到地球,從地球到國家、城市、街道,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建立空間的概念,揚起對宇宙奧妙探索的風帆。火山、地震、恐龍的滅絕一樣可以從這里延伸出來。中國兒童百科全書《上學就看》的《太空館》和《地球村》還可以滿足孩子對宇宙、星球更多的好奇心。
故事四:
“早上好,各位牙齒同學。我是你們的牙石膏校長,現在向各位同學宣布通知:今天放學后,校車會晚一點兒到,因為裝假牙的牙橋工程正在施工。昨天,失物處收到一支沒有蓋子的櫻桃口味的牙膏,等待失主認領。最后,星期五晚上,本校的足球常勝軍將要出戰牙菌斑村的小細菌。祝大家度過美好的一天。”
這樣生動、有趣的話給孩子讀出來,相信他即使是低頭自顧自地玩玩具,也會想看看媽媽是在讀一本什么樣的書?《張開嘴巴—牙齒學校在里頭》就可以這樣帶孩子認識一下自己小小、白白卻又很不受自己重視的牙齒。
去翻翻
寶寶從出生,就一直對自己的身體很好奇。媽媽可以從牙齒開始,或者講身體哪個部位開始,一起翻翻《我的全方位健康書》。在這里不僅有《牙細菌大冒險》帶孩子們再次體會蛀牙這個大怪物到底有多厲害,還有《我會保護眼睛》《聰明的大腦》一起以孩子的視角提供孩子對自己身體的小知識。
二、科普圖畫書,還可以這樣“讀”
無論是故事型的還是知識型的,當這些科普類的圖畫書很好地結合和互補后,媽媽還可以帶孩子就書中故事里的知識一起玩起來。
動手
生活中處處都是科學的影子,讀完《聰聰科學創意游戲》后,可以動手玩一玩影子的游戲以及四季大樹變化的拼圖,翻翻“從小愛科學”系列的《神奇的化學》《有趣的力學》又可以做個小實驗。簡單的實驗可以帶孩子驗證一下科學道理是不是真的和書上說的一樣,還可以培養主動求證的好習慣。
天天拿到《第一次發現》系列叢書的膠片版和手電筒版后,一直都在不停地用手去試那張膠片,很驚訝地問:“媽媽,這就是手電筒嗎?”然后我們一起拿來真正的手電筒,和這個用硬紙做的小手電筒比了比。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天天用這個小紙手電筒在書中發現了蜥蜴,看到了海洋中美麗的小動物。
天天媽,天天3歲
女兒閃閃在拿到這套《培養聰明孩子的創意科學實驗》后,開始自己動手做起書來。立體書、賀卡都已經當禮物送給過幾個過生日的小朋友了。最近,她又對地圖開始有興趣了,問我要一張像《登登在哪里》那樣大的一張紙,說也要給自己住的地方畫一個那樣的地圖。
閃閃媽,閃閃4歲半
豆豆在看了《落葉跳舞》的故事后,更加喜歡收集落葉了。她會為自己這次拾了一片紅透了的楓葉而開心很久,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將這些葉子,有拼有貼地做成像模像樣的各種形狀、動物。最近收獲的一本《一粒種子的旅行》,又豐富了她的收集目標,原來種子還有這么多呢!
豆豆媽,豆豆5歲
觀察
花草樹木有四季,觀察中還會看到小小的昆蟲在忙什么,或者是一粒種子種下去,小小的苗是哪天開始破土、發芽?科普圖畫書中的畫面出現在生活中,讓孩子更加喜歡去觀察。
鬧鬧讀了《微生物的故事》,就吵著我們給他買顯微鏡,然后開始了對各種東西的觀察。冬天剛到的時候,他又得了本《雪花晶》,更加提高了他喜歡觀察的興趣。《雪花晶》對雪花的研究精神讓鬧鬧知道,興趣的背后還有堅持,這也是他最喜歡的其中一本圖畫書了。
鬧鬧媽,鬧鬧6歲
童童在讀了《法布爾昆蟲記》后,開始喜歡上了螞蟻。讓媽媽買了螞蟻工房,他現在一眼就能分得出哪種是日本黑背蟻,哪種是黃螞蟻和火紅螞蟻。不僅這些,他還觀察到不同的種群之間有的可以和平共處有的卻要發起戰爭,爭奪地盤。那個螞蟻工房讓童童足足看了幾個月,而且每天還把他看到的畫下來,有時候連我都覺得他真的可以叫“小小科學家”了。
童童媽,童童5歲半
身體動起來
孩子從小的學習,不如用游戲更加形象地描述他們天然的學習本領。每一個感興趣的游戲背后原來就是一個小小的科學知識,但卻是如此輕松地玩著,甚至比我們大人還要專注。
西西在看了《聲音的游戲》后,有一天她自己找來大大小小,不同材質的瓶瓶罐罐用鉛筆去敲,在聽音樂的時候,她總是很喜歡四肢動起來。那天打著雨傘出門走時,她居然說:“媽媽,雨點落在雨傘上的聲音,特別像聽我們家那張音樂會演奏碟播出的聲音。”
西西媽,西西3歲
奇奇一直很害怕游泳,那一年她看了一本《游泳》的圖畫書,這本書從動物游泳的有趣畫面開始,說到人的游泳,然后介紹了人到底可以怎樣做才可以游泳。她看了好多遍這本書,最后連書中描述:“慢慢接近水:先在頭部、臉部灑水,消除面對水的恐懼,再慢慢地走進泳池,學會吸氣浮在水上……”都可以完整地講給我們聽,當然那年夏天,她很輕松地開始學游泳。后來我們還買了《我能踩到底嗎?》,這也是一本講游泳的科普圖畫書,非常有趣。現在奇奇可以非常自如地游泳了。
奇奇媽,奇奇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