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2000年—2010年有關檔案信息安全研究的文獻量、作者、研究機構、來源期刊、被引用情況和題目進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檔案信患安全研究尚處于研究發展階段,研究文獻數量逐年上升,質量有所提升,國內開展相關研究的機構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和省檔案局(館),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重點是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關鍵詞: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定量分析:
1文獻量統計與分析
在檢索到的271篇文獻中,231篇為學術期刊論文,10篇為中國碩士學位論文,14篇為國內檔案學術會議論文,16篇為國內主要報紙文章。見圖:

圖 2000年—2010年數字檔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獻和核心期刊發文量統計
從上圖可以看出,11年來的總文獻量、核心期刊發文量在不斷上升,2008年來有加速趨勢,說明學術界是關注數字檔案信息安全研究的。尤其是在2002年和2010年,2002年總文獻量較2001年增長6倍,2010年較2009年增長近90%。這兩年的總文獻量都較其前一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對數字檔案信息安全研究呈階梯式遞增趨勢。
2文獻作者統計與分析
在271篇文獻中,以第一作者發表2篇以上的有9名作者(見表)。

表 第一作者發文數量排名
從上表可以看出,劉維榮、宗文萍、項文新等部分學者從對美國、加拿大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到我國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數字檔案信恩長期保存方式和方法進行了研究。許多學者從影響檔案信息安全保障涉及的自然、環境、人才、管理、技術因素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建立安全保障體系、嚴格控制電子文件和檔案使用權限、正確處理電子文件安全保密和資源共享的關系等信息安全保護措施。
部分學者從建立電子文件異地備份中心加強信息安全保護進行了具體探討。陳慧瑛在《我省正式啟動檔案登記備份試點工作》一文中提出:實施檔案登記備份制度存在困難,包括標準規范的統一、技術的有效運用、人員資金的配套、
政策層面的保障等系列問題,值得思考。
3研究機構統計與分析
從發表文獻的機構來看,發表3篇以上的檔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獻的機構有:蘇州大學10篇;江蘇省檔案局(館)8篇;黑龍江大學5篇;河南省檔案局、北京市檔案局、遼寧大學、鹽城師范學院、河北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各4篇;湖北師范學院、湘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北大學各3篇。開展檔案信息安全研究的部門主要是各高等院校相關教學研究部門、各省市檔案局(館)。
發文量居第一的蘇州大學,其社會學院的檔案與電子政務系檔案學專業創辦于1980年初,1983年起招收本科生,2004年,獲得碩士授予權,學術力量較為雄厚,在檔案信息安全研究中注重研究檔案信息安全與建立保障體系的基礎理論,同時,關注其應用方法和風險評估等實際應用問題。發文量較多的江蘇省檔案局(館)以研究美國、加拿大信息安全對策為重點,北京市檔案局主要針對檔案信息安全涉及的社會保障和法律保障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通過對檔案信息安全文獻研究機構的統計分析,反映出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受到多個部門的關注,是共同的研究對象。檔案管理部門各省檔案局(館),國內一流人學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人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第四軍醫大、中國科學院等積極參與理論和實踐研究,吉林省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技術部門多從提供技術保障角度進行探討。
4來源期刊統計與分析
刊載檔案信息安全研究論文4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8種。這18種期刊及其載文數量較多的是:《蘭臺世界》22篇;《機電兵船檔案》9篇;《云南檔案》、《黑龍江檔案》、《檔案管理》各8篇;《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浙江檔案》各7篇;《科技信息》、《中國檔案》、《信息網絡安傘》各5篇;《檔案與建設》、《湖北檔案》、《山東檔案》、《數字與縮微影像》、《辦公自動化》、《檔案天地》各4篇。
上述期刊刊載檔案信息安全研宄論文共137篇,其中,檔案核心期刊刊載60篇(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準),占44%,這說明,核心期刊較重視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并給予了持續關注。刊發的研究文章數量在11年里不斷增長,說明了研究的理論水平在不斷提高,并在實踐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
5被引用情況統計與分析
檔案信息安全研究文獻的平均被引用頻次約1.2次/篇,被引用率相對較低。被引用8次以上的文獻有9篇,占總來源文獻的3%:被引用2次以上的文獻有51篇,占總來源文獻的19%;被引用0次(包括沒有記錄)的文獻有160篇,占總來源文獻的59%。被引用頻次最多達31次的文章是宗文萍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研究》,該文對檔案信息安全體系保障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提出:“檔案信息安全是確保檔案信息內容在生成、存貯、處理、傳輸和利用整個過程中,保持其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長期可讀性(可用性),以及確保檔案信息記錄方式和記錄載體不受任何損壞的策略和過程。”認為檔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設體系是一個需要國家支持建設、龐大的系統工程。第.足引用24次的北京市檔案局宗文萍、郭麗珠的《淪信息時代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在這篇文章立,作者主要對信息安全保障的認識、影響信息安全保障因素及策略進行了探討。被引用頻次排名第三的義獻是寧波大學檔案館柴艷杰的《網絡環境下實現檔案信息安全的對策》。主要從硬件防護技術、數據備份系統、加密技術、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簽署技術、數字水印技術、防治病毒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被引用頻次排名第四的是河北大學管理學院王秀華、霍東方的《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
被引用率低,說明檔案界在安全信息研究方面值得借鑒的優秀文獻數量有限,獲得公認的研究成果較少,其在不同學科間相互學習參考的程度較弱。
6題目統計與分析
為了解11年來中國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的重點,對檔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相關文獻的題目涉及的詞匯進行了統計,通過統計得出:
從論文的寫作深度出發,以“管理、對策、策略、措施”等詞匯為題的論文有68篇,占文獻總數的25%;以“技術、預警、風險、保密、保障”等詞匯為題的論文有107篇,占文獻總數的39.4%;從檔案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律法規角度出發,以“法律、法規、規定、標準”等詞匯為題的論文有9篇,占文獻總數的3%。
從檔案信息安全管理文獻詞匯出現頻率的研究說明,研究保障信息安全具體措施的較多,研究宏觀管理的文獻較少,研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較少。
7結論
上述研究說明,檔案學界對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的安全保護投入了相當力量的研究。但是,當前,對檔案信息安全研究層次較淺,探討具體措施的較多,缺乏宏觀管理更深層次的研究。因此,需要檔案工作者更新觀念,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