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在河南省檔案執法研討會上,對參加會議的同志進行了一次《檔案執法工作》問卷調查。調查圍繞檔案執法相關概念,檔案執法的范圍、內容和《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的相關條款3個方面,共設計12個問題,發放并收回《調查表》33份。以下為調查情況匯總。
1檔案執法相關概念與內容
在“您認為以下概念是否同一概念:①檔案執法、②檔案執法檢查、③檔案執法監督、④檔案執法檢查監督、⑤檔案執法監督檢查、⑥檔案行政執法、⑦檔案行政執法檢查、⑧檔案行政執法監督、⑨檔案行政執法檢查監督、⑩檔案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一問中,認為“是同一概念”的2人,占6.06%;認為“不是同一概念”的31人,占93.94%。這表明,被調查的絕大部分同志,知道這些并非同一概念。
在“如果您認為上述概念中有相同概念,請將其序號分組寫在后面的橫線上”一問中,有12位同志沒有進行分組,占36.37%;進行分組的21位同志中,分5組的3人,占9.09%;分4組的3人,占9.09%;分3組的2人,占6.06%;分2組的6人,占18.18%;分1組的7人,占21.21%。這表明,我們對與檔案執法相關的基本概念,還缺少清晰準確的把握與界定。概念不清,必然導致工作中對具體執法行為把握欠準確,與具體執法行動沒有明確的專指性。
在“您認為‘依法治檔’就是依照《檔案法》管理檔案工作的表述是否準確”一問中,認為“準確”的17人,占51.52%;認為“不準確”的16人,占48.48%。超過半數的同志認為“準確”,說明還有相當多的同志對“依法治檔”理解狹隘,不僅限制了執法活動的范圍與內容,甚至對依法行政工作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在“您認為‘依法治檔’和‘以法治檔’是否有區別”一問中,認為“有”的28人,占84.85%,認為“沒有”的5人,占15.15%。表明大部分同志明白“依法治檔”和“以法治檔”之間差異。
2檔案執法范圍與內容
在“您認為檔案館是否具有行政執法權”一問中,認為“有”的2人,占6.06%;認為“沒有”的31人,占93.94%。表明絕大部分同志對檔案行政管理機構與檔案館各自的職能是清楚的。在“您認為檔案局、檔案館是不是檔案執法檢查的對象”一問中,認為“是”的31人,占93.94%,表明絕大部分同志對檔案執法的范圍是清楚的。在“非國有企業或社會組織檔案工作是不是我們的管轄范圍”一問中,認為“是”的29人,占87.88%,認為“不是”的4人,占12.12%。在“對國家與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是指國有檔案”一問中,認為“不是”的24人,占72.73%。有近1/3的同志對此問題的認識不正確,但在上一問題中的回答中,有超過3/4的同志選擇了正確答案。這表明,我們對“對國家與社會有保存價值的檔案”的理解上,還存在不同認識。在“檔案行政管理的對象”一問中,選擇“檔案”的14人,占42.42%;選擇“檔案事務”的22人,占66.66%:選擇“檔案管理機構”的17人,占51.52%;選擇“檔案保存機構”的13人,占39.39%。表明在對檔案行政管理的對象的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行政管理對象不清楚,行使職能的效率自然要受到影響。3與《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相關的問題
在“您知道檔案執法監督檢查人員應具備什么條件(第六條)”一問中,沒有回答和回答全部錯誤的23人,占69.7%。這表明,我們檔案執法隊伍的基本素質,距《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查處違反《檔案法》案件的程序為(第十六條)”
一問中,只有不到1/5的同志清楚正確的查處違反《檔案法》案件的程序,大多數同志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這一程序。在“調查違反《檔案法》案件時,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員應如何做(第十七條)”一問中,只有約15%的同志,清楚或基本清楚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員在調查違反《檔案法》案件時該如何做,近半數的同志不清楚該如何做,近40%的同志不完全清楚應該如何做。
4結論與建議
建議開設與檔案執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有關的講座,以省檔案學會的名義組織專題研討會;建議加強對行政法規、《檔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責、管理對象和管理范圍,為整合檔案管理資源,做到“應管盡管”創造條件。建議對全省從事檔案執法工作的同志,進行一次《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專項學習教育,并進行嚴格的考試,為正確規范地進行檔案執法監督檢查工作作好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