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依法治國成為基本國策,依法行政成為行政管理的法則。檔案行政管理必須與社會發展同步,走依法行政之路,盡快實現由計劃經濟時代指令性的業務指導為主,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依法行政為主。
目前,這種轉變情況不容樂觀。有的沒什么轉變,有的轉變不夠徹底。不可否認,指令性的業務指導行政管理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對檔案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法治時代,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任務,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仍然以指令性的業務指導替代依法行政,用法律的術語說,就會出現“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現象。
落實依法行政的情況更令人擔憂。很多地方,要么將依法行政停留在口頭上,要么把檔案行政執法當做依法行政。即便是檔案行政執法,不少地方也是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
“走走過場”而已;或者熱衷與人大、法制辦等“強勢”部門聯合執法;更不要說有的執法機構尚不健全等問題。
這些現象的存在,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缺位”、“錯位”、“越位”的具體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真正轉變管理理念,慣于原有的模式,不習慣、不適應、不懂得運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檔案事業;同時,檔案法規部門也沒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能。
面對現實,首要的是更新觀念,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確立依法行政的理念。確立這個理念,必須厘清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檔案依法行政的內涵。簡單說,檔案依法行政是檔案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權力并對其行政行為后果承擔相應責任的原則。
其次,要弄清依法行政的基本內容。那就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行政執法只是依法行政的一部分。
最后,要清楚“執法”與“指導”的本質不同。檔案行政執法具有強制性,結果產生法律效應;檔案業務指導呈現商討性,目的是規范檔案工作,傳授方法和技能。
轉變檔案行政管理模式,扎實推進檔案依法行政,不僅是管理思維、觀念的更新,更是一場管理的革命,勢必為檔案事業的發展翻開嶄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