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木版年畫,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創造出來的帶有泥土芳香的一門民間民俗藝術。它深藏民間數百年竟鮮為人知,2006年,被“發現”后才一鳴驚人,從而,也引發了眾多媒體、專家學者和收藏愛好者的追捧。2008年,滑縣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號VII-143),從此,開啟了它新的一頁。
滑縣木版年畫的“發現”,是一個“傳奇”。
2006年夏,一位三四十歲的農民提著一編織袋東西,敲開了時任滑縣文化局局長魏慶選的辦公室。
寒暄之后,來人打開編織袋,取出一大捆尚未染色的墨線木版年畫和兩塊黑黝黝的木版年畫古版。來人是慈周寨鄉李方屯的韓建峰。韓建峰說:“這都是俺村的老東西,不知有沒有啥價值。要說俺村的年畫,那可有好幾百年了,眼下村里有的老人還會弄年畫,只是掙不來錢,也很少當成事再弄了。近些年來,不斷有外地人來收購年畫老版,賣到河北、天津等地,聽說還賣到過日本、韓國。一塊老版就百把塊錢。”
魏局長審視年畫,內容都是新中國打倒的對象:頭上罩著光環的神圣、祭祀祖先的宗軸。他說:“天津楊柳青年畫,開封朱仙鎮年畫,都很有名,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咱這東西好不好,有沒有價值,得專家說了才算,這事兒等給你打聽打聽。”
時隔不久,魏局長聯系了馮驥才先生。近年來,馮驥才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完成了文藝家向“社會活動家”的轉移。馮先生對此事非常感興趣,并答應一周后在文學藝術研究院見面。
2006年7月24日,魏局長與韓建峰應約抵津。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馮先生審視攤在地板上的年畫,興奮地說:“有價值,有特色。”
馮先生問了滑縣在河南省的哪個位置、離開封朱仙鎮有多遠、滑縣木版年畫在歷史上銷量如何等幾個問題。聽罷兩人介紹,馮先生面露喜色:“滑縣離朱仙鎮這么近,畫的風格居然相差這么大!”他立即表態,有機會,一定要到滑縣去看一看。
滑縣木版年畫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文化與藝術體系?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活態年畫產地?盡管馮先生心有存疑,甚至“不信”,但終究需要實地考察,才能最后定奪。
2006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得早,寒風攪著雨雪在中原大地肆虐了3天。11月25日上午,馮先生剛在鄭州出席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會的開幕式,下午,就頂風冒雪,一路艱辛來到滑縣。
在滑縣李方屯韓氏木版年畫第26代傳人韓建峰家里,馮先生仔細地看完了掛滿全屋的各色年畫,沉
吟良久,講出他的判斷:
“從年畫的內容到繪畫技藝、刻版、構圖、文字和畫的結合,到年畫的印刷,都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藝術體系。這里是半個世紀以來新發現的中國木版年畫之鄉,是藝術上完全獨立的年畫產地,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今天已被遺忘的北方年畫的中心,因此,它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希望你們一定要保護好古畫版,千萬不能再賣老版了,千千萬萬別賣給外國人了,也別賣給文物販子。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以后,誰要來淘,就把他們請走!這個東西是你們的一個根,祖祖輩輩創造的一個積累,賣掉了就不會再有了。”
出語驚人,有關滑縣木版年畫的報道很快見諸大小報端,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也在實地進行了節目制作,并在黃金時段向全國進行了播放。
“馮驥才旋風”震動了滑縣,也驚動了全國。
突如其來,福氣仿佛從天而降。滑縣木版年畫這個在平常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民間謀生手藝,頓時身價倍增。百十元甚至幾十元的年畫古版,現在幾千元上萬元,一塊清代古版,在香港拍出了8萬元港幣。
作為一個獨立的年畫品種,滑縣木版年畫和我國其他大多數年畫品種一樣,其發展歷程也是曲折的。而且,從生產、銷售角度來說,滑縣木版年畫與我國其他年畫品種多有相同之處。但是,從主題、題材和內容上來說,它的發展歷程卻有著獨特之處。
滑縣木版年畫的主旋律是懷念先祖,祈福納祥,辟邪消災,驅鬼降魔。它的題材主要是天地諸神、列祖列宗和戲曲神話故事。今天看到的滑縣木版年畫仍是原生態的,是幾百年前的原始面貌。這一點,與其他年畫產地的情況大不一樣。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滑縣木版年畫的題材是以神像、族譜和戲曲神話故事為主,這些神像、族譜本身就是神圣的,是不可以隨意改動的,世世代代都要照著原版刻印下去,而戲曲神話故事也是定型的,也是不能任意改變的。這就決定了滑縣木版年畫的主題和題材的永恒性。第二,滑縣木版年畫產地偏僻,遠離城市,與外界交往較少,也就限制了它與外部文化的交流。這也是其一鳴驚人之后引起了那么多關注的原因。處在新世紀、城市化包圍之中的人們趨之若鶩,都想去一睹它那古老、原始、自然的面貌。難怪有專家稱滑縣木版年畫在中國木版年畫中“具有活化石意義”。
滑縣木版年畫之所以在全國同行中占一席之地,可能與年畫的題材內容和本地人的地域心理有關。
滑縣李方屯年畫的畫版大多采用梨木雕刻而成。當一塊版印得次數太多,版面變得平淺、線條模糊不清時,畫版就要重新翻刻,舊版隨之廢棄。故而古版存世極少。一塊版最多印三五十年(相當于兩萬張左右)。然而,由于民間木版年畫在民國年間即已走向衰落,故一些清代中晚期的古版尚能見到。李方屯年畫受中原刻書影響,文字刻得很精致。因之,也為客家雕制牌匾、方單和圖章。畫版多為線版,余皆手繪。只有大批銷售的“灶王”畫才使用套版。
由于該產地有“神像不能改動”的信仰習俗,即使畫版翻新,圖像依然從其舊制。滑縣年畫在藝術上自成體系,氣息莊嚴肅穆,構圖對稱,色彩以黃為主,較為溫和。畫面兩邊多配對聯,上加橫批,有崇尚文氣之風。在制版上,其有獨到的雕刻工藝,畫版全是自制,圖像代代相傳。風格古樸率真,線條粗獷而自如,行刀如畫,自成一格,祖傳的畫版為其珍存之物。
滑縣年畫的題材內容并不廣泛,但地域特色鮮明,意義深刻。主要有神像(俗稱“神軸”)和祖宗軸(俗稱“名義軸”)兩大類,與地域心理有密切關系。“神軸”與“祖宗軸”為過年拜神祭祖時懸掛或張貼的年畫,也是年俗中信仰與崇拜最重要的對象。
滑縣年畫基本為信仰類的,其必然與人們的精神心理,特別是地域的特定心理有著深刻的關系。經過數百年的對自己精神與心理需求的關照與回應,滑縣年畫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獨立的信仰性的內容。
滑縣地處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交界處,在古時,地僻天遠,災難時發,生存的力量一半來自勤勞,一半依靠代代相傳的樸素信仰。對神的精神需要與虔誠,表現在過節時便來得分外的隆重而熱烈。從民俗角度去看,春節是中國人一種偉大的創造。人們出于對生活強烈的熱望,而把過年看做是步入未來一個充滿希望新生活的起點。神像在各地年畫中普遍存在,但像滑縣這樣繁多和專一,實屬罕見。最多見的是《田祖》、《獨座天》、《文財神》、《武財神》、《泰山老奶》、《南海觀音》、《魯班》、《鐘馗》,等等。
在滑縣年畫中,把心中幾位最重要的神仙組合到一幅圖畫中,一同敬拜,是其特色,俗稱“×像”。三位神仙合為一組的是《三像》,五位神仙合為一組的是《五像》。尤其令人注意的是《田祖》。田祖即“炎帝神農氏”,史傳神農氏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開啟農業,故為后世奉為“農神田祖”。每逢新年初始,都設供祭拜田祖,祀求農耕順利,無災無害,獲得豐收。滑縣年畫中,田祖都是放在分外重要的位置,這表明農耕應是此地生活的唯一命脈。
滑縣年畫中還有一種《全神圖》,為其獨有。“全神”就是將天地神三界、佛道儒三家、民問傳說眾神,盡其所有,匯集一堂,年節之時,一并祭祀。這種信仰對象的“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信仰者的敬畏心理。《全神圖》的總體格局分上下七層。橫排的正中一位為主神,其余各路神仙雜糅在一起,體現出多種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滑縣年畫中還有許多崇拜女性神像的傾向,尤其《全神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女神。這體現了本地人對女性和生命繁衍更為關切的心理,在舊時的年畫藝人心中,神的世界一定要大于現實世界,能掌握現時世界,他們才會有安全感。
滑縣的祖宗軸十分盛行。過年時,家家懸掛祭拜。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在年畫藝人那里,又稱“祖宗軸”為“名義”。“名義”按大小編號,小的稱《壹名義》,還有《肆名義》、《陸名義》和《捌名義》,最大的《拾貳名義》。由所需人敬奉祖先人數多少而自選。
滑縣的“祖宗軸”別具特色,處處體現此地人的文化心理,畫面下部是一扇大門,莊重而精神。上懸匾額,書寫“忠孝”二字。整幅畫莊嚴大方,寧靜祥和,這樣的理想化的升平景象,既表示對先人的虔誠,又張揚對家族興旺的愿望。
滑縣李方屯的年畫是獨自一個藝術體系。該地是一個獨立的年畫產地。滑縣木版年畫雖然姍姍來遲,但彌補了中國木版年畫整體藝術體系的不完整。這對我國民間美術遺產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滑縣木版年畫從“發現”到“申遺”成功,不能不說是一件功德圓滿的事,一切似乎大功告成,一切又感到若有所失,面對祖先曾經有過的輝煌文明,那些木版年畫世家的子嗣,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韓建峰坦言,下一步準備把滑縣木版年畫這個文化產業做強做大,如上邊能給扶持資金,準備在李方屯村建一座滑縣木版年畫博覽館,馮驥才先生十分贊成并題寫館名。屆時,將邀請村內的木版年畫老藝人,言傳身教,培養新人,使滑縣木版年畫事業發揚光大。
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韓氏木版年畫另一傳人韓清亮也承認,現在,木版年畫的市場很小,只是春節前能賣一陣,套版的灶君銷量還可以,神軸與祖宗軸銷售很少。木版年畫能否得到生存和發展,遭遇了無奈與尷尬,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挑戰。
韓建峰也表示,傳統的木版年畫受到沖擊,這也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一些五六十歲的農村的懷舊群體,還大多青睞年畫,認為只有神軸和祖宗軸才能襯托春節氣氛,過年也才有“年味”。加之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收藏風暴,也使古香古色的年畫不斷升溫,身價倍增,至少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沒有山窮水盡。
另外,還傳出在滑縣木版年畫文化遺產傳承人問題上,也有了些許杯葛。滑縣木版年畫是誰家的遺產?該誰是傳承人?就連似乎最不缺乏傳承人的滑縣木版年畫,一時卻出不了“傳承人”——據官方統計,33位代表性傳人,而今還都是“草根”。
過去的路韓建峰該走的他已經走了,盡管他也感慨很多,下邊的路好走嗎?路在何方?我們不妨以耐心和平常心,真誠地祝愿韓建峰這位與滑縣木版年畫天生有緣的熱心人,一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