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個訓練有素、創造力強的工程師的薪水遠遠抵不上房地產公司的售樓小姐,這種流動性的配置肯定是有問題的
世界變化太快,加之資訊發達,原來的一些很專業的術語也會變得家喻戶曉,“流動性”就是一例。現在喜歡看報上網的普通百姓都知道,“流動性”就是市場中可以交易的貨幣量,就是錢。
錢多了是好事,說明財富增加了,但錢多了也不太平,人們心中的財富標準也會變樣。
2010年快結束的時候,在中國的一場拍賣會上,一瓶1958年出產的茅臺酒賣出了145萬元的天價,成了有史以來最貴的一瓶酒。歷史上可比的是,英國佳士得拍賣公司1985年曾以10.5萬英鎊拍出1787年的一瓶“拉菲”葡萄酒,上面有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的收藏簽名。
據專業人士說,50多年以上的茅臺酒口味已變,已經沒有多大的飲用價值。既然已經不再是美酒,為何有人愿用可購上千瓶美酒的金錢去買?若說收藏價值,1958年的茅臺顯然不如1787年的“拉菲”,因為后者的歷史價值更高,而且有世界名人的收藏簽名,流動性的范圍遠遠超過茅臺,而茅臺還僅限于中國人的喜愛。
這還得從流動性的泛濫和中國的流動性去說。流動性多起來后,會和實體財富漸行漸遠,沉淀在一些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符號財富上。流動性達到泛濫程度后,符號財富也會隨之膨脹,最終形成大大的“泡沫”。經濟泡沫有多大,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富裕程度,二是流動性(尤其是短期內的)多少。窮國永遠是沒有泡沫的,因為人們在飯都吃不飽的時候不會被泡沫所“忽悠”,所以,泡沫經濟在非洲就流行不起來。流動性突然變多以后,泡沫就會迅速出現,甚至有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經濟并不發達的國家,流動性迅速增加后,泡沫的嚴重程度有可能超過發達國家。
中國財富的增長屬于世界奇跡,可中國流動性的增長同樣是世界奇跡。過去20年,中國財富存量增加了至少幾十倍,但流動性的增加則需要用百倍來衡量了。這么多的流動性會去哪兒?不會投向汽車,不會投向彩電,因為這類商品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而且極無想象空間。錢多了以后就要玩錢的游戲,這個游戲最好要有臆想的空間。汽車、彩電這類產品沒有游戲價值,更難以臆想。世界上最能臆想的,一是金融性虛擬資產(可以完全脫離實體經濟,如美國的“次貸”),二是沒有實用價值的符號經濟。符號經濟給人帶來的不是效用而是故事。
中國的流動性增加太快,導致符號經濟增值迅速繁榮。20年前,一張齊白石的畫不過一個工程師的半月工資,而今天十個工程師湊一年的工資也買不來半張(名人的畫其實也是一種符號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中國房子賣得貴,既不正常,也在正常之中,因為錢太多了。
有人愿意花大錢買沒有實用價值的符號商品,屬于個人選擇,是財富重新分配而已,本不值得去評說。但當一個社會剛剛進入較為富裕的社會,資金過多流向符號經濟領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流動性愿意去追逐145萬元的一瓶茅臺酒,卻對發明創造沒有多少興趣,這樣的實體經濟是脆弱的。一方面,屬于符號經濟概念的商品價格不斷推高,另一方面,企業研究開發資金不足,產品創新差強人意。今天,一個訓練有素、創造力強的工程師的薪水遠遠抵不上房地產公司的售樓小姐,這種流動性的配置肯定是有問題的。
在世界舞臺上玩虛擬經濟,中國是玩不過美國的,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的本錢。實體經濟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德國的那種以創新和品質取勝的實體經濟,還有一種是中國的以數量和低成本取勝的實體經濟,而哪種模式更好不言而喻。更不愿看到的是,實體經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繁榮了符號經濟。
前一段時間,徐悲鴻的一幅畫賣出了中國畫有史以來的最高價,報上一片叫好,說是有利于文化產業云云。我倒是存有一絲擔憂:錢對符號經濟興趣太高,對實體經濟有點寡情薄意。